讓教師輪崗去消滅學區房,你感覺行嗎?

看到新京報的一篇評論,題目叫《讓老師“輪崗”,給輔導班、學區房降降溫》。

文章中說,如果校長老師輪換起來了,好學校、差學校之間的差距就被拉平了,自然也就沒有學區房了。如此一來,教育資源也就公平了,也會助益減少輔導班。

我的第一反應,是哪個磚家又開始出餿主意了,但看看署名,發現原來是“媒體人”。

看來,現在想為我們的教育開藥方的,不僅是那些專家學者,連媒體人也開始湊熱鬧。

讓教師輪崗去消滅學區房,你感覺行嗎?

學區房的形成原因,其根源是教育師資配置的不均衡。如果不考慮任何社會因素,僅僅按照教師輪崗政策設計的初衷來看,或許優秀教師交流輪崗未嘗不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教育所面臨的社會因素,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教育的走向。

教師交流輪崗試圖解決師資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就是名校與較為差勁的學校進行教師間的對流。依現在的教育格局,名校多在城市裡,而差校則在相對偏遠的城郊甚至鄉鎮。倘若我們不顧及一個學校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持續,不顧及教育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適應性,只是單純硬性地將優秀教師輪崗交流,其結果未必有利於教育向好的發展,甚至會適得其反。

讓教師輪崗去消滅學區房,你感覺行嗎?

所以,解決學區房的問題,解決教育師資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不是把現有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互換,而應該是培育能夠成長起更多優秀教師的土壤,以整體提升教育水平的方式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比如這個過程中,從眼下教育師資資源的再分配,轉到教育資源的初次分配上,吸引和吸收優秀教師、校長向薄弱的學校流動;加大對教育的均衡投入,減少行政對教育的干預,在一增一減中培育教師教學活躍主動的土壤。

讓教師輪崗去消滅學區房,你感覺行嗎?

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在教室上課卻為教育事業操心,實在是太容易犯紙上談兵的錯誤。

就算像作者說的那樣,輪崗不會給老師的生活帶來不便,“並沒有任何困難,也不存在所謂老師因為通勤太過奔波的情況,畢竟一個區域內,既有好學校,也有差學校,有些甚至只有一牆之隔。”那麼,很多地方的作法也起不到均衡師資的作用。

讓教師輪崗去消滅學區房,你感覺行嗎?

其實,學校間差異最大的,根本就不是師資。

尤其近年來,已經沒有了民辦教師,所有教師包括代課教師,都是科班出身,大學畢業。坊間早有定論,讓一所普通高中的老師去教重點高中,讓重點高中的老師來教普通高中,重點高中的成績仍然會遠超普通高中。造成學校間差別的初始原因,是當年一味地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某幾所重點中小學的建設,造成一家或幾家獨大的局面。然後,越強的學校,越可能招來好的老師,吸引到好的學生,擁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形成了良性循環。現在不從根源上入手,只打老師的主意,根本就不頂用。

解決教育均衡,只能靠增加投入,提高待遇,改善環境,吸引人才,留住生源。

讓學生減負,只能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規則,或讓高等教育資源極大豐富,人人都能選擇喜歡的學校。

做不到這兩點,只靠折騰中小學教師,沒用。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