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一共交战了多少次?

捕捉新视界

刘邦和项羽,一共交战过六次,刘邦败两次,项羽败四次。但是,由于司马迁被汉武帝宫,怀恨汉武帝而大肆抹黑刘邦,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载了刘邦两次败给项羽(彭城之战和第一次荥阳之战),项羽一次败给刘邦的灭亡之战(垓下战役)。对于项羽败给刘邦的其他三次战役(第二次荥阳之战、第二次彭城之战、鸿沟战役),司马迁都轻描淡写一闪而过。

(第一次彭城之战),汉二年三四月,刘邦合五路诸侯,的确有56万大军,兵分两路。刘邦率汉军及诸侯军26万主攻彭城,韩信帅30万汉军主力夹攻。项羽,自齐地回援彭城时,并非只有3万人马,而是有20万人马,路上收集彭城败军10万,合计总计30万人马。刘邦和项羽交手后,韩信的30万人马,迟迟不来夹击项羽30万主力,刘邦汉军被杀10万,十万汉军入睢水淹死无数,刘邦败走荥阳,韩信才帅大军阻击了一下项羽军。

(第一次荥阳战役,刘邦败),汉三年四月,韩信、樊哙、周勃等,水淹废丘后,韩信、张耳等帅主力东进,刘邦与陈平等以数万汉军守荥阳。项羽以20万楚军闪击荥阳,刘邦用陈平计,以纪信扮作刘邦出东门,刘邦、陈平等出西门而逃。纪信为刘邦赴死。刘邦逃出荥阳后,赶到河东韩信军营,夺了韩信军权。

(第二次荥阳战役,项羽败),刘邦夺取韩信主力汉军后,留下数万汉军给韩信,汉三年四五月,发动第二次荥阳战役。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第二次荥阳战役一笔带过,只说彭越的游击队骚扰项羽的粮道,项羽带兵去打彭越。而对项羽的大军,是怎么被刘邦打败并且丢失荥阳的,司马迁只字不提,对项羽的失败轻描淡写,王顾左右而言他。彭越的部队当时也就二三万人,打打游击骚扰骚扰而已,值得项羽率领20万人马去打吗?

(第二次彭城战役,项羽败),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第二次彭城战役也是只字不提。使得项羽是怎么样在彭城被刘邦打败,项羽是如何丢失自己的首都彭城的,成为千古之谜!刘邦是怎么样打败项羽,项羽是怎么样被刘邦打败,从彭城逃到鸿沟的,成为千古之谜!

(鸿沟战役,项羽败),汉四年底的时候,项羽已经大势已去,龙且的10万大军被韩信歼灭,项羽率领的20万大军,在鸿沟被刘邦打的剩下10万多点,对于鸿沟战役项羽的失败,司马迁也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写到刘邦和项羽在鸿沟对峙,刘邦大军在鸿沟挑战项羽。

司马迁极尽笔墨赞扬项羽如何英勇,在鸿沟城墙上用眼睛叱退刘邦的将领,把刘邦的爹绑上城墙,并威胁刘邦要烹煮刘邦的爹,刘邦亲自出来在鸿沟城墙下,对项羽说:“我和你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煮你爹,分一杯羹给我。”项羽在城墙上放了一支冷箭,刘邦被射伤了。

试想一下,项羽要不是在鸿沟和刘邦作战,把20万人马打成10万,以项羽的个性怎么会龟缩在鸿沟城里放冷箭,并且以刘邦的爹及家属做人质,威胁绑并要求刘邦“画鸿沟为楚河汉界”呢?项羽在鸿沟被刘邦打败,被司马迁描写成了打了胜仗。既然项羽胜了,项羽为什么要拿刘邦的爹和家属做人质,威胁刘邦向刘邦求和呢?这在逻辑上根本就讲不通呀?

(垓下之战,项羽败并被杀),刘邦被项羽以人质威胁,答应和项羽讲和后,项羽放了刘邦的家属,然后率领10万大军东去。刘邦的手下张良、陈平等人对刘邦说:“项羽这一去就是放虎归山,他日可能东山再起,汉王急追无失。”刘邦听从了大家的意见,率领20多万汉军,在垓下追上项羽,并且把项羽包围在垓下。

项羽的10万楚军被刘邦的20万汉军包围,尽管项羽逃不了啦,但是刘邦的20万汉军要吃掉10万楚军也没那么容易。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彭越、黥布等人,而刘邦以瓜分楚地给韩信、彭越、黥布三人为条件,调动韩信30万兵马以及彭越、黥布的约10万人马前来包围项羽。

汉军60万大军围歼项羽10万楚军,当总攻发起后,项羽的楚军一夜之间被歼灭八万多,项羽率军突围后,在东城被灌婴车骑兵马追上并歼灭了楚军,项羽在东城被灌婴手下五个团营级军官杀死,并把项羽分尸。后来,刘邦厚葬了项羽的尸体,灌婴手下五个军官皆封列侯。


冷清先生

首先来谈谈项羽为什么会败。

个人认为,项羽兵败最大的原因,在于分封。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刘邦就可以出汉中而得天下,但刘备就不行,其原因就在于,项羽建立的并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是进行了大量的分封。史记上记载“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昂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也就是说,项羽实际能掌控的地方,其实只有楚地,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楚汉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多大,尤其是项羽的“外交能力”实在太差,胡乱更改封地,引起各个诸侯心生不满。其实,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刘邦联合各诸侯王的势力,其实力甚至是强于项羽的,这就是为什么刘邦败了好几次,却依然能卷土重来,但项羽只一次,就一败涂地。

说回问题本身,因为项羽实际控制的地方有限,所以一开始刘邦的敌人并不是项羽。刘邦一开始打败了章邯,平定了雍地,打开了向东进取的大门,之后一路打败了很多诸侯,实力不断增强。第一次硬碰项羽,刘邦携五国联军,趁项羽征讨齐地,进攻彭城,不过却被项羽还军击败,各路诸侯也都再次归顺项羽。

以后刘邦又收了英布,张耳,魏豹等势力,逼死章邯,卷土重来。这次楚汉双方对峙于荥阳,汉军粮道被断。但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让项羽怀疑范增,范增抑郁而死,不过汉军断粮,刘邦逃走,第二次仍是刘邦败了,不过败果很小。

第三次,刘邦再次东来,这一次就充分证明了外交的重要性,刘邦联合张耳,彭越,等人,使项羽首尾不能相顾。虽然项羽拔下了荥阳,但刘邦与韩信,彭越汇合,再一次收复了梁地。且韩信,灌婴在齐地击败楚将龙且,彭越也截断了楚军的粮道。

公元前203年,楚大司马曹咎不听项羽之言,出城应战,结果大败,楚军实力再一次受损。

刘邦项羽相持于光武,刘邦被射伤。刘邦伤好后,本来与项羽议和,以鸿沟为界,但刘邦却再次集合五路诸侯兵马,在第二年大败项羽于垓下,最终项羽战死。

总结起来,刘邦输多赢少,但是却一直实力不减,因为 他始终联合了其他诸侯,项羽首尾不能相顾,击败刘邦。又有彭越,打败彭越,韩信又来,相反项羽不擅外交,众叛亲离,楚军打一次少一次,所以项羽最终必败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