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独秀山上的来客

典藏:独秀山上的来客

典藏:独秀山上的来客

明朝时,都城里有个名气很响的酒楼,叫“云霞楼”。

一天傍晚,有个胖胖的中年人来到酒楼门口,拴好驴,小心翼翼地把一只长条形的石匣子夹在腋下,踏进了楼里。

小二见来了客,很热情地迎上去,问道:“您这是打哪儿来啊?”

中年人微微一笑,回答说:“南州独秀山。”

“独秀山?”小二将中年人带上二楼,小声问道,“听说那里是神仙住的地方,您遇见过吗?”

中年人瞥了小二一眼:“神仙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的?”

这时,有个络腮胡子“噔噔噔”跑上楼来,径直走到中年人跟前,粗声粗气道:“我家老爷张大人有请。”

中年人上下打量着络腮胡子,问:“哪个张大人?我不认识啊。”

络腮胡子脸露不满之色,喉咙响了起来:“张大人是朝廷命官,平时最好仙人之术,得知你从独秀山来,想请你过去一谈。”络腮胡子说着,手有意无意地碰碰腰间的佩刀。

中年人当然明白他这意思,只好随他下楼。

楼外早有一队人马候着,立刻簇拥着中年人扬尘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人马在一个朱漆大门前停了下来,两个小童立即打着灯笼迎出来,引中年人进门,左曲右拐地直奔后院。

只听一声高喊:“客人到!”就见一个长着稀拉鼠须、穿着大红绸袍的老者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见了中年人,指指一把椅子让他落座。

中年人猜想他准就是络腮胡子说的那个张大人了。

喝过几口茶,张大人缓缓开口道:“都说南州独秀山是连接乾坤的擎天一柱,历来都是仙家宝地。既然你从那里来,必然带着什么宝贝吧?”

中年人见对方问得这么直截了当,想了想,便从实回答:“不敢欺瞒大人,我在那里挖到一支薯药。”

张大人眼睛里立刻射出两道光:“当真?”

中年人点点头,说:“那天我在独秀山上采药,绊了一跤,起来细瞧,发现是被脚边一块茎状东西绊的,于是就去挖,没想刚把它挖到手里,地面突然塌陷了,我‘呼’地就掉了下去。我吓得拼命喊‘救命’,可是没用,四周根本没人。也不知过了几个时辰,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无奈之下,只好掰一点手上这块茎状的东西吃。不料这东西刚下肚,马上人就觉得精神大振,一股暖气涌遍全身,刚转了想上去的念头,脚尖一踮,身子就跃上了地面。我才明白,这东西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仙薯神药啊!”

张大人一听,急得搓着两只手连连追问:“这宝贝现在在哪儿?在哪儿?”

中年人也不说话,把夹在腋下的长条形石匣子递到张大人面前。

张大人接过,赶紧打开看,但见里面果真躺着一支光洁微红的薯药,匣盖刚开,那薯药立刻照得满室生辉,一股薯香弥漫开来。

张大人顿时一脸喜色,招呼手下:“快,上酒菜!”

待一桌子大盆小碟上齐了,张大人退下左右,对中年人说:“我这把年纪,身子越来越弱,还要没日没夜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解难,你这薯药能否割爱给我呢?我多活几年,也可为天下百姓多尽一份绵薄之力啊!”

中年人倒也痛快,听张大人这么说,立刻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大人为民操劳,如果大人要,我当然肯……”

中年人“肯”字刚出口,张大人就兴奋得站了起来,亲自替中年人满满斟上一杯酒:“那就一言为定了!”

中年人举杯一饮而尽,他刚想开口说什么,谁知却“哎哟”一声捂着肚子倒在了地上,双脚一蹬,再也没有动弹。原来,张大人在酒里下了毒。

张大人立即阴沉着脸喝令手下:“来人,把他拉到城外给我埋了。”

随后,他又让手下牵来一匹驴子,亲手从薯药上刮下薄薄一小片,和在水里给驴子喝。只见那驴子喝下后显得格外欢快,在院子里绕着圈子撒腿跑,跑着跑着,最后竟蹦过院墙飘然而去。

站在边上的络腮胡子正要叫人去追,张大人一摆手说:“只是一头驴子,随它去吧。你马上去给我找宫里的王公公,让他禀明皇上,就说我有仙薯神药要献上。”

此时,张大人可得意啦,他心头盘算着:见了皇上,我要把这薯药说成是苍天的恩赐。皇上龙颜大悦,一定当场就会给我拜相封侯。嘿嘿,升了官发了财,以后黄金珠宝我可就应有尽有啦!对了,那王公公早就被我买通,等皇上煮薯药的时候,让王公公悄悄留下一半,我和他一块喝。嘻嘻,这样我们就能长命千岁,永享荣华富贵啊!

想着宝贝薯药马上就要送进皇宫,张大人恋恋不舍地又打开放在桌上的石匣子,想再看一眼。可是怪了,怎么盒子里黑乎乎的似乎空无一物?张大人慌了,借着烛光把头凑近去,想看个明白。不料这一来,他居然一头栽进石匣子,变成了一块薯药。

再说那个王公公,他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听络腮胡子说张大人有仙薯神药要献给皇上,想着这是个邀功请赏的好机会,急忙跟着络腮胡子来到张府,想一睹为快。可是王公公满屋子找,就是不见张大人的影子,他急得直嚷嚷:“我说张大人,时辰不早了,快出来跟我上朝去吧!”

张大人在石匣子里听到王公公在嚷,他大叫起来:“王公公,我在这里,快救救我!”

可他就是喊破了嗓子,现在也发不出声音来,所以王公公当然听不到他在说什么,只顾自己瞪大眼睛左张右望地找。

走近桌子的时候,王公公看到了桌上的石匣子,打开一看,是薯药,他心里一乐:原来宝贝在这里啊!这不正是天赐良机嘛,我把它煮了喝下去,自个儿成仙自个儿快活,还管别人做什么?于是抱起石匣子就走。

回到宫里,王公公走进御膳房,尖声喝道:“皇上有旨,把这东西煮了。谁胆敢偷喝一口,满门抄斩!”

可他哪里知道这薯药其实是张大人啊,他这么一吩咐,张大人慌了:“王公公,这不是薯药,这是我啊!”

可是任凭张大人叫得再响也依然没用,因为别人听不到他声音啊!

只听“扑通”一声,张大人被丢进了锅里。水越煮越烫,张大人的喉咙像是被灌进了火红的铁水,就是想叫也叫不出来了。

倒是王公公,气定神闲地叉着两只手站在灶台边等着,脸上的皱纹像菊花盛开般的舒展着,他心里真是越想越高兴:喝了这仙薯神药,从此就不用再整天跟在皇上屁股后头了,只要一施法术,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嘿嘿,到时候,我要宫里的那些下人全来伺候我,宫里的美人夜夜为我相伴起舞……

正想到得意之时,只听“嘶”一声响,王公公眨眨眼,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口水落到滚烫的锅边,冒出了一缕白烟。

眼见薯药即将煮好,王公公假意吩咐小太监:“皇上命我亲手把薯药汤装入金杯。此事大有仙家玄机,你们要是想保住小命,就不许偷看,都去门外等着吧!”

众人当然遵命,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王公公于是把门关严,回头跑到锅边,拿起一柄长勺在锅里搅来搅去。咦,怎么薯药不见了?明明刚才还在的嘛,难道就这么点时间,它就煮化成了水吗?

王公公不死心,握着长勺,踮起脚尖,拼命在锅里搅,还凑近去看,没想一滴薯药汁“啪”地溅起,落到他的眼睛里,“哎哟!”王公公疼得身子一晃,脚底下打滑,人竟直直地扑进了锅里,顿时就没了声息。

众人在门外等啊等,直等到过了五更天,王公公还是不出来。

一个小太监斗胆推开一条门缝往里看,怎么御膳房里空空荡荡没有人,王公公去哪儿了?这御膳房只有这一道门,王公公总不能飞出去呀?

大家忍不住蹑手蹑脚走进去,一看,里面真的没人,只有这一锅薯药汤煮得“扑扑”直冒泡,还飘出一股难闻的骚味。

怎么办?王公公虽然找不到,但王公公宣过的口谕大家还是记得的,一合计,由一个老太监捂着鼻子,把锅里胜似尿样的薯药汤盛入金杯,放进食盒,然后由小太监拎起就往后宫赶。

值日的太监们正在服侍皇上洗漱,见御膳房送来食盒,忙接过来,刚打开,都禁不住捏住了鼻子,低声怒骂小太监:“大胆!这是什么东西,也敢拿来给皇上?”

可谁知端到皇上面前,皇上竟觉得这东西奇香无比,又听小太监说这就是王公公曾经禀报的仙薯神药,就忙不迭地喝了下去。

但皇上喝了这玩意儿当夜就不行了,狂吐猛泻,御医们用各种药也止不住。于是城门口立即贴出皇榜,表明凡能医好皇上腹泻者,赏黄金万两、良田千亩。

就在闹翻天的当儿,一个腋下夹着一只石匣子的胖胖的中年人,伸手揭了皇榜,于是他立刻被一顶九人大轿抬进后宫。

进宫后,中年人隔着屏风替皇上搭脉,然后从石匣里取出一块薯药,就地架设铜锅煮起了药汤。

此时,皇上坐在朱漆金龙的马桶上拉得直不起腰,可心里还在惦念着自己的“开疆大计”:朕要征服天下,让普天下的臣民都向朕交税;凡是不服朕的,朕就要让百万大军踏平他们,叫他们家破人亡……

皇上正这么雄心勃勃地想着,只听中年人端着玉碗轻声唤道:“皇上,药汤已经煮好了,只是请皇上在喝它之前,静心默祷一番,方能有效。”

皇上一听,于是便心中“念念有词”地默祷起自己的开疆大计来。

完了,他举碗正要喝,中年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他背后,往他肩膀上一推,只见“咕咚”一声,皇上整个人被薯药汤碗吸了进去,人顿时就没了影。

中年人顺势拿过碗,把里面的汤往皇上用过的朱漆金龙马桶里一倒,感慨道:“没想此番出山探察世情,却见这么一群丑恶嘴脸,实在不配为天下父母者。我要不是仙界之人,早被他们谋了命啊!”

原来,胖胖的中年人是来自独秀山的神仙,此次下凡,就是来考察世风民情的。眼见做官者如此腐败,他不由感慨地搁下碗,摸出一张巴掌大黑驴模样的剪纸,捏在手里左右摇了摇,然后往地上一扔。

只见一阵青烟过后,突然出现一匹摇头晃尾的驴子,中年人对驴子说:“不得已,还是让你替他们辛苦一阵吧!”说完,他朝驴子身上吹了口气,只见那驴子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摇身一变,成了当今皇上。

中年人拍拍“驴子皇上”的脑袋,嘱咐说:“你好自为之吧,不用太聪明,万事以民为先就够了。等到天下百姓吃饱穿暖之际,你就回来,我还是在独秀山洞中等你。”说完,他自己往石匣子里一钻,立刻连人带匣渺无了踪迹……

文/李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