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31双绣花鞋垫

典藏:31双绣花鞋垫

典藏:31双绣花鞋垫

郑厅长到以前插过队的县里检查扶贫工作,半道上被泥石流阻断了去路。看情况,一时半会儿通不了车,郑厅长见路旁不远处有几户人家,就信步走了过去。

一个头发花白的农妇正坐在家门口聚精会神地纳鞋垫,锥一针,就举到眼前端详一阵,比绣花还仔细。她一抬头,猛然看见郑厅长,浑身一抖,手里的鞋垫掉到地上。

郑厅长忙说:“老人家,不要怕,我不是坏人,我是省里的干部,前边路断了,我下车来走走。老人家,你家里人呢?”

“都下地去啦。”农妇盯着他看了一阵,揉揉眼,幽幽地说,“别叫我‘老人家’,我比你还小呢。”

农村人显老,但要说眼前这个农妇比自己还小,郑厅长实在难以相信。不过他还是马上改口,叫农妇“大姐”。

农妇摇摇头,说:“你也别叫我大姐,我真的比你还小。”

郑厅长觉得有点好笑:“那我就叫你大妹子,这样行吧?”

“这还差不多。”农妇羞涩地笑笑,又瞧一眼郑厅长和他后面跟过来的秘书,说,“你们从省城来,还没吃饭吧?”

这一问,郑厅长才感到肚子真有些饿了,可是他不好意思麻烦农妇。正犹豫着,司机小马找来了,说前面的路起码还要两小时才能通行,请示他怎么办。郑厅长看看表,无可奈何地对农妇说:“大妹子,那就麻烦你给我们做点饭吧,随便什么都行。”

农妇高兴地应了一声,赶紧淘米架锅,不多时,小方桌上就摆上了两菜一汤:香椿煎鸡蛋,油焖芋头,酸菜芸豆汤。农妇不好意思地说,家里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可是,郑厅长他们三个都觉得这顿农家饭的味道好极了,尤其是用沙罐焖的米饭,糯糯的,有一种奇异的清香,一向讲究“饭吃七分饱”的郑厅长忍不住多吃了一小碗,还说要把这口神奇的沙罐带回去“研究研究”,惹得小王和小马直笑。

农妇看他们吃得很香,满足地笑了,抽着空又拿起鞋垫来做。小王先吃完,随手拿过农妇手中的鞋垫一看,失声叫道:“哇,真美,简直是件工艺品!郑厅长,你看看。”

郑厅长接过鞋垫一看,心头猛一震。只见这鞋垫用蓝布打底,金线锁边,脚掌部分用彩线绣着“鸳鸯戏水”,脚跟部分绣着“并蒂荷花”,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小王啧啧叹道:“这么好的东西,哪个会忍心踩在脚下?”

农妇被夸红了脸,说:“乡下人的玩意儿,让你们笑话了。这种鞋垫,我有一箱呢!”说着,她从里屋端出一只小木箱,打开,果然,里边全是同一个式样的绣花鞋垫。

小马忍不住问:“这么多,你是做来卖的?多少钱一双?”

农妇摇摇头:“不是卖的,我是为一个人做的,我一年为他做一双。31年了,我为他做了31双鞋垫,可是他一双也没穿过。”

小王笑了:“这个人是谁啊,真有福气!”

农妇犹豫了一阵,说:“几十年了,说来也不怕你们笑话。这个人是我们那个寨子的插队知青,他爸原来是县长,后来被打成叛徒,关进了监狱,他妈就和他爸离婚了。他从小没干过家务活儿,连饭也做不熟,没人时就偷偷地哭。我那年才16岁,在家里已经顶个大人了,我有空就往他那里跑,帮他做饭,帮他洗衣服。有一次,他突然搂住我,亲我的脸,说他喜欢我,我让他亲,心里却怕得要命。那以后,我就按我们那里的风俗,做了这样一双鞋垫送给他。我说,哥,你亲了我,我就是你的人了,我给哥做一辈子鞋垫。后来没多久,他爸平反了,他就回了城,从此再没了音讯。过了两年,我就嫁到这里来了,可是人嫁了,心里头却总是记着他,时间越长,越是念想。我说过,要给他做一辈子鞋垫,就一年给他做一双,仔仔细细地做,不知不觉,已经31年了。”

想不到鞋垫里头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司机小王和秘书小马都听得有些发愣。

郑厅长朝小王努努嘴,小王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农妇,算作饭钱,农妇死活不要:“你们吃得下我做的饭,我就高兴了,我哪能要你们的钱!”

小王为难地望望郑厅长,郑厅长挥挥手,说:“你们俩先去看看路通了没有,饭钱我来结。”小王和小马于是就一前一后地走出了屋子。

这时候,郑厅长把身上仅有的两千块钱全拿了出来,看着农妇说:“对不起,小慧,我们都老了,当年的事就不说了吧?这点钱,你留着用。”

农妇挡开他的手,含泪笑了:“你还认得出我,我就满足了。我虽穷,但活得下去,这钱你自己用吧。我没想到,今生今世还能看你一眼。”农妇把她装鞋垫的小木箱递给郑厅长,“我为你做了31双鞋垫,全在里边了,你拿走吧。你只要能用一用,我就是死,也闭眼了。”

郑厅长犹豫了一下,接过箱子,又递过钱来:“这算是我买的,行吗?”

农妇伤心了:“你再有钱,这世上总还有不卖的东西啊!”

郑厅长忙说:“好,好,那我走了。要不,这两个小家伙要转回来了。”

郑厅长抱着箱子慌慌地走了,农妇在门边看着郑厅长的背影暗自流泪。

小木箱不重,可郑厅长却觉得抱着它就像抱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走到公路上,见左右没人,郑厅长把箱子往路边的沟里一扔,随后快步向他的奥迪车走去。

小车开动了,郑厅长如释重负地喘出了一口长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