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皇帝让你最值得同情?

广东东莞银行gd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下面要讲的这位皇帝,他只有可怜之处,从出生就没了父爱,十三岁就没了母爱,整个童年和青少年就是生活在周围人的阴影之下。好不容易翻身做皇帝了,没想到做了一个月就驾鹤归西了......

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帝.....的儿子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朱常洛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刻就失去了父爱。因为其生母王氏是个地位下贱的宫女,因偶然受到万历帝的宠幸而意外受孕。一开始万历帝是想直接吃过抹嘴就跑,无奈内侍有记录有物证,再加上此时万历帝无后,这个儿子等于是他的长子。在皇太后的压力下,这才不得以在王才人生下朱常洛后封其为王恭妃。

  • 被冷落的皇太子

可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也搞得万历帝很不高兴,所以从始至终他心里就没容下过这对母子,他的眼里只有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甚至想立郑贵妃生的三皇子为皇太子。可按照祖制,朝中大臣岂容得万历帝胡来?结果一来二去,皇太子的位置空了好多年。

这对母子俩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周围人的冷落之中,由于没人罩着他们,所有的待遇都是最差的,身边的家具都是从入宫第一年用到去世,各种排挤手段人人皆知,但万历帝就是不闻不问。连让朱常洛读书的事都一拖再拖,差点让他变成了文盲。

于是乎,一面是万历帝因为宠爱郑贵妃,迟迟不立朱常洛为太子。另一面则是大臣一而再再而三上书尽快立太子,以安民心,树立国本。史称“国本之争”。因为这场国本之争,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

而我们可怜的朱常洛却什么都干不了,每天就是在寝宫瑟瑟发抖。虽说“梃击案”的发生让他得以被立为太子,但他也从此和母亲分隔两地,不曾再见一面。直到王恭妃临死之前,朱常洛才在太监的带领下偷偷摸摸地和母亲见面,可此时的王恭妃早已双眼失明,本欲有话说,但王恭妃察觉到屋外有人,低声提醒道:“郑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气而死,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不敢说话。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恭妃气绝,才允许太子给母亲收敛。

  • “一月皇帝”

直到万历去世,这位一直被幽禁在深宫的太子终于得到了解放,被压抑了十几年的少年心性得到解脱,他此时心里想的是可以去外面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世界却再次残酷地对了他:朱常洛连夏天都没能过去就去世了。在位29天。

关于朱常洛去世的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因为朱常洛纵欲过度,一夜临幸八个人,就像广告所说的:感觉身体被掏空。

被掏空后太医给朱常洛开的方子是泻药,因为凭朱常洛的身子骨,一夜八次是不可能,只能是吃了药。因此太医需要先把朱常洛体内残余的药力排掉。谁知道下药下猛了。朱常洛一天拉了四十三次,这下更不行了。

于是急乱投医的朱常洛信了一个叫李可灼的官员奉上的“仙丹”,也就是红丸。据后来人研究,这红丸其实含有大量的性激素,服用的短时间内,确实能神清气爽,暖润舒畅。但激素的副作用我们也清楚,本来就虚弱的朱常洛吃这种东西,第二天就拜拜了。

也许,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解脱吧。


新奇角度看历史


基建狂、扩张狂隋炀帝杨广

行圣主之事,背昏君之名,军政全能,雄才大略,可惜如秦,虽开疆拓土,创千年秦制,惜二世而亡,仼由后人评说。后世之君李世民也杀兄霸嫂,却国祚绵长,三百年本朝史极尽粉饰成千古明君。


杨广其文,才抵三曹,起六朝敝,风骨凝然一洗颓风。其军,统军灭陈,南平林邑西讨吐谷,三征高丽,西巡张掖。无非是怕时不假我,为后人开疆拓土,营东都凿运河,福泽千秋利延万民。惜身死国灭,背负恶名,但功在后世,利在千秋也。



陈可元一

最值得同情的皇帝,我认为应该是南唐后主——李煜。曾经有写过最不该当皇帝的人,有三个人,一是李煜,二是宋徽宗,三是明熹宗,这三位帝王都是在其他方面有天赋,但是当皇帝不成。但是宋徽宗不值得同情,虽然他的下场挺惨,但是那是他自己作孽的结果,明熹宗病死,也没有啥可同情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但是,南唐后主李煜不一样,我认为他是最值得同情的。



李煜画像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来皇位是不应该由他当的,他也不醉心于权利,他醉心于山水,醉心于艺术。可是,事与人违,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璟封李煜为吴王,入住东宫,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正式登基,是为南唐后主。

就这样一个不想当皇帝的人登上了帝位,但是虽然他不想当皇帝,但是登上帝位他就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他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像宋徽宗那样,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以至国破家亡。虽然李煜最后也是国破家亡,但是最起码他努力过,努力过。



李煜画像

李煜登基后,南唐已经非常弱了,大宋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趋势,李煜作了很多努力想保住自己的政权。在对外和对内上,都有一定的为政措施。对外,他“奉宋为尊,自己为臣,称江南国主”;对内,他“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重视选拔人才的公平和公正”,“爱民如子,减免赋税,与民生息”,“积极备战,与宋廷互有胜负”。

纵然如此,李煜想以江南之地阻碍宋太祖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了,天下一统势在必行。终于,公元975年,李煜兵败降宋,公元978年,死于汴京。结束了他那匆匆短暂的一生。

南唐灭亡形式图

我们都知道,李煜在文学,特别是词方面的造诣是最大的,他本不该当皇帝,可是责任落到了他的头上,他也毅然决然的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没有玩物丧志,纵然如此,可是南唐的灭亡已是必不可免,虽然李煜使出了浑身的能力。



李煜剧照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是多愁善感的,思念故国的他写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正是这一句,触动了赵光义那根敏感的神经,最终,李煜的人生走向了结束。


李煜剧照

所以,我认为李煜是最值得同情的帝王。


震霜秋

值得同情的皇帝有两个因素:一是必须是为国为民希望有所作为,二是没有好结果的。像宋徽宗宋钦宗之类的虽然惨,但是他们并不值得同情。

所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皇帝中最值得同情的就是崇祯帝朱由检。

朱由检,即明思宗,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二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可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边。

崇祯继位时正好处于小冰河期,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崇祯时期瘟疫爆发频繁,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鼠疫的流行与旱灾、蝗灾及战乱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令人惊奇的是,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后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华北各地风调雨顺,社会经济开始复苏。

除了天灾不断,崇祯帝统治下的明王朝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一是明末的农民战争,为剿流寇,崇祯帝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用人存疑,以至责无成效皆功亏一篑。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农民战争极大的消耗了明王朝的有生力量,使得本就风雨飘渺的明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二是来自北方的清兵的威胁,清兵的威胁牵制了明帝国的大量精锐部队,使得帝国腾不出手来解决农民起义。明王朝就在这无解的难题中逐渐走向深渊。



最后,崇祯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有志气,也有能力,奈何生不逢时。徒呼奈何!


史之旅

崇祯 如果他有缺点应该是不够厚黑。至于说他刚愎自用的是以成败论英雄。谈到崇祯就绕不开袁崇焕,毛文龙。袁毛二人矛盾孰对孰错不论。后来袁被宣布的其他罪名也不论,只袁擅杀毛文龙一条袁就死得没毛病。拿现在比方就是国防部长突然杀了和他有矛盾的大军区的司令,事后又拿不出所谓叛变的证据。影响之恶劣,后果之严重,袁不该不知道,特别在当时军镇已经初步军阀化的局面下,我是想不出崇祯还有其他选择。说崇祯心胸狭隘,祖大寿难道例外。所谓政治就是猜忌的游戏。在当时情况下,特务政治,必要的政治手腕,果断的杀伐,都是必要的选项,不能从结局倒推当时行为的对错,如果每一步都做对那不是搞政治那是搞神话。但不能说明朝灭亡和他没有关系,相反我不认为明亡于万历,亡国之君就是崇祯。他缺点确实是脸皮太薄累于虚名未能机变。所谓他死前为魏忠贤平反也能理解了,虚名累人。所以他才是最值得同情的皇帝,能力人品都没有问题却失败得很惨。


没有不存在

雍正吧。康乾盛世,他承上启下,既收拾了康熙晚年的烂摊子,又给了乾隆经常写诗游玩享受的基础。康熙一朝有灭鳌拜,撤三藩,收台湾,平蒙古,打沙俄等等,关键是其在位61年,社会基本还算稳定,所以不管是来自于官场朝廷,还是民间故事,都是对其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自然有夸张成分。而乾隆当储君顺风顺水,可没他爹当年九子夺嫡的惨烈。当了皇帝,国家大问题也被雍正治理差不多了,也不操心啥,一辈子写几万首诗,竟然没有一首好诗。雍正一朝十数年,成天加班加点工作,操心劳累,光他红笔御批字数就在中国历朝排名靠前,自己又节俭朴素。可是就因为当皇帝前太子两次被废,八阿哥十四阿哥一个个虎视眈眈,整个过程血雨腥风极其惨烈。就因为登机初期的不稳定,各种流言传起,很多都是没当上皇帝的几个人故意传的,比如帝位来路不正,各种道德品质有问题,就像李世民家黑隋炀帝一样,拿道德来说事。


振兴中华中国龙FMMU

南唐后主李煜,我认为他最值的同情!曾经贵为一国之君,却在亡国之后受尽屈辱,连老婆都被强奸了!




李煜精通书法、擅长绘画、通晓音律,写诗作词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至今仍有诗词全集69首留传于世!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特别是在他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他的老婆周薇,史称小周后,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在李煜亡国之后,夫妻两人被软禁在京城,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周薇的美貌,经常以各种借口招她入宫觐见,然后强行把她留在宫中侍寝,小周后每每拒之,但是她一次次的遭到赵光义的强奸,更有甚者,赵光义甚至叫来画师,当着众人的面强奸了周薇,并让画师把这一幕画了下来!




李煜作为周薇的丈夫,受此大辱,气得七窍生烟,痛的肝肠寸断,无奈身单势孤,有心杀贼空遗恨,只能借诗泄愤!当周薇回到住所,夫妻两人抱头痛哭,场面凄惨,令人不忍直视!



公元978年8月13日,这一天是农历七夕,也是李煜42岁的生日,他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哀婉凄凉,流露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诉说了亡国之痛!

宋太宗赵光义为了独占小周后周薇,早就想置李煜于死地,于是以这首词有谋逆之嫌毒死了李煜,几个月后,周薇也自杀身亡,追随李煜而去!


落入凡间的屌丝

雍正皇帝,也许是步步惊心太火了,吴奇隆版的四爷深入人心,雍正皇帝才是清朝历史上最强大的皇帝,他是清朝伟大的变革家,抛开康乾盛世的光环,康熙皇帝晚年疾病缠身,吏治腐败,国家各种弊端丛生,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留给雍正皇帝的是一个烂摊子,雍正继位开始整顿吏治,建立军机处加大中心集权,处理国库危机,增加国库收入,推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实施火耗归公,避免官员们对银子的贪污,雍正年间贪污腐化的官员太少了,雍正皇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改革需要多大的勇气,在位十三年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天只睡4个小时,用毛笔批阅奏折几十万字,在这个写字都嫌费事的时代几十万字什么概念,由于他的改革触动了士绅的利益, 虽然他挽救了大清,可历史没有对他一个公平的评估,没有雍正王朝,哪来康乾盛世。



左手206936636

崇祯帝,有心去做一个明主,无奈成为亡国之君。登基前不是皇储,没有大家教导,不是作为未来皇帝培养,而明朝的诸侯王一般都是当猪养。天启帝死后,没有子嗣,由皇弟崇祯登基。崇祯一改木匠皇帝的作风,勤勉欲为中兴之主。可事与愿违,从现在看来,崇祯的勤勉是在折腾明朝这艘破船,最后落得一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