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可以不讀幼兒園,直接上小學嗎?

源源和皮皮媽咪

國有幼兒園所招收的名額有限,好多的孩子都選擇了私人開辦幼兒園。又由於私立的幼兒園收費較高,而且現在有規定,學齡前的幼兒教育,禁止教授太多的小學知識。這樣有的家長不想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

沒有明確的規定,孩子必須經歷幼兒園才可以上小學。可是幼兒園階段是為小學做準備的。從三歲起,要知道什麼是上課,知道守紀律,要學會上課集中精力,遵守學校紀律,等上學的基本習慣,為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慢慢長大後,要讓他懂得什麼是集體生活,如何和更多的小朋友相處。讓孩子由自我為中心,慢慢意識到要為他人考慮。在與小夥伴一起學習翫耍當中體會和他人相處的方法,慢慢的接觸社會。這些在家裡是無法完成的。

幼兒園裡的課程都是經過科學安排和選擇的,是適合孩子生理、心理發展需要的。這些在家裡都是接觸不到的,所以良好的學前教育是很必不可少的。

如果孩子只由家裡人帶,無法像學校裡一樣,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無法像學校一樣,學會遵守紀律,無法形成上課意識,沒有學校觀念,這些都會為小學買下隱患。由家裡人帶孩子,所生活的環境單一,無法接觸到更多的人群,孩子無法更廣闊的結交朋友,學會相處的方法,這下會為經來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是不可逆轉的。願所有的家長都認真考慮,選擇科學的育兒方法,給孩子一個科學快樂,健康的童年。


決勝網

我在這裡鄭重的告訴家長們。不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不可以。沒有幼兒園的介紹信,通知書類似這樣敲門磚你是不能上小學的。更何況幼兒園是育兒的好地方,為什麼不讓寶寶上那?


有關部門是沒有明確說明,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父母為了上小學提前兩天去門口排隊新生報名,那種景象不是我們希望能看到的。就因為孩子有人帶就不上幼兒園嗎?

幼兒園我們的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育兒慢慢讓我們所熟知,上幼兒園我們的寶寶學到了很多技能,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獨立生活的地方,哪裡有諸多的人生第一次,所以幼兒園是必須要去的。



幼兒園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一下,目前幼兒園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已經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樣就讓寶寶再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擠破腦門子也要進那些學知識的幼兒園。



幼兒園過早的學習一年級知識對孩子有害還是有利?

其實對錯都是相對的,但是我個人不建議學習更多的知識。寶寶過早的接觸一年級的知識,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能集中,無形的壓力壓在寶寶身上,話又說回來,目前的教育就是分分分,根本不注重能力培養。



那我們怎麼辦那?


舉一反三

我女兒現在快五歲半了,我就沒讓她上過一天幼兒園。



我從來不擔心她因為不上幼兒園就不讓上小學,也許很多規定細則我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明確的是,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只要符合就讀條件,學校是沒有權力拒絕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不讓我女兒上小學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水哥”王昱珩隔段時間就給女兒請很長時間的假,不讓女兒上學,帶著女兒到處旅遊,水哥說學校能教的我都能教。我雖然不像水哥那麼厲害,但是也在不斷學習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知識,最起碼女兒小學階段的知識我還是教得了的。

現在我就每天教女兒學習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看看電視,玩橡皮泥,玩積木,畫畫,塗顏色,陪她做遊戲、出去玩會等等,晚上講講故事,我覺得挺好的,能認700多漢字,一百多單詞,會算10以內加減法。


有時候我也擔心她不上幼兒園會不會比較內向或者膽怯,後來發現每次帶她到淘氣堡她都能很快交到新朋友,我就不擔心了。不讓女兒上幼兒園主要是覺得幼兒園老師一個人至少要照顧好幾個孩子,肯定不如我一對一教女兒,老師也不可能比我更愛我女兒。


超級女兒奴

上幼兒園並不是硬性要求。可以選擇上還是不上,但是我認為幼兒園還是有必要去的

1、適應團體生活

等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適合團體生活,而沒有上過幼兒園的話,除了學習還要適應團體生活,讓孩子壓力增加,幼小過渡的慢。我家鄰居就是,一直沒有上幼兒園,結果一年級的上學期的主要任務就是適應,三天兩頭兒的生病,請假,功課耽誤了很多,家長焦頭爛額的後悔不已。

2、鍛鍊社交能力

孩子在家的社交範圍和在幼兒園的社交範圍是完全不同的,在全部是同齡人的班級,孩子要學會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一起玩,一起學習。這就鍛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而在家面對的就是父母,老人,即使老人帶著出去玩也基本上就是固定的幾個小朋友。隨著孩子長大,同齡人都去幼兒園了,他只能和小的孩子一起玩,對孩子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處。

3、各種生活習慣

孩子在幼兒園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自己的自理能力,有一個比較規律的生活習慣。這樣上小學後很容易過渡。孩子在家一般都是很隨意,生活沒有固定的規律。吃飯看電視這些壞習慣

4、學知識

幼兒園再不教東西,孩子也會學會幾首兒歌,一些歌謠,一些遊戲,以及一些字吧。在家的話大人教起來也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學習知識的好時段都被浪費了。

所以如果不是特別特別差錢,真的不建議孩子在家待著


溫暖的木小暖

作為一名老師!我給你的答案是絕對不行!幼兒園是一個團體活動,讓孩子提前適應群體活動,一個是鍛鍊自理能力,還有就是社交能力也可稱之為如何跟人交流和溝通!

拼音是必須要提前學習的,我接觸過的學生但凡拼音沒有學好的孩子,應用題都是有問題的!


孩子家長如果自尊心比較高,但是孩子由於成績不理想而老說孩子,那麼孩子的自卑心理會完全提現出來!

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讓未來的孩子更加孤獨!

孩子的適應能力絕對要比你內心強大的多,頭幾天去幼兒園可能會哭!但是最多兩個星期!不要因為十幾天,而耽誤孩子一輩子!

孩子的時間耽誤不起


老曲說教育

雖然題主可能家裡有人帶孩子,也或者孩子的媽媽,爺爺,奶奶是博士,是知識分子,又有時間,完全可以教得了幼兒園老師能教的簡單加、減法,拼音、識字也能教唱歌跳舞。

但畢竟家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孩子接觸的都是大人,孩子最好也接觸一下 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孩子,有許多你根本想象不到的東西,他們是在一起玩,一起生活中學到的。



比如 跟爸爸媽媽分開一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站在許多小朋友面前,大膽的表演節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媽媽不在的時候該怎樣跟小朋友相處?怎樣說小朋友才會同意讓你用她的橡皮?怎麼跟小朋友交流,他才會讓你加入他們的遊戲?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該怎麼跟老師說?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在家裡學不到的。而都是在幼兒園跟小朋友一塊兒生活當中,潛移默化中學到的,並非簡單的說教和理論能解決得了的。


儘管家裡有人帶孩子,還是建議上幼兒園,哪怕一年、兩年也好,這是為孩子以後人格形成等各方面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

我是 解憂小苑。從事幼、小教育多年。家有學霸和熊孩子各一枚,現專心在頭條寫文字,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


解憂小苑

這個問題問的很low,如果說在舊社會,不上幼兒園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條件還不具備,那社會發展到今天,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孩子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跳躍式發展,即使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我們也會發現他們因為年齡心理等因素的不適應,而多半最終不了了之,所以說,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的經歷,在幼兒園,孩子不光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溝通,學會了人際關係的處理,學會了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而這些是孩子在家庭裡面學不到的,所以我們對待一個孩子的發展,必須站在發展變化的角度,而不能僅僅以有沒有人帶他作為她上不上幼兒園的依據,這種愚蠢的設限,只會讓孩子未來的發展變得不可預測與充滿未知!


葛老師幼教新智匯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幼兒園教師,我想從我的角度出發,談談我的認識。

雖然你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粗淺的知識和技能,讓孩子在以後小學中成績無憂,但幼兒教師的專業性與幼兒園生活的獨特性是你不能給予的,更是家庭無法代替的。

幼兒園的課程分為語言、社會、健康、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全部以遊戲為主,孩子們在玩玩、做做、說說中學到知識。比如“認識數字5”,讓孩子拿出5個物品,拍手、跺腳等完成5的認識,玩遊戲“小司機”,請5個小朋友坐車,鞏固對5的認識。這些專業性、互動性是家中無法完成的。講故事、彈琴、跳舞、繪畫、剪紙、泥工製作這些技能家長不可能全具備。




幼兒園定期會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六一大型團體操表演,孩子會感受到節日的氣氛,練習並表演節目,增加孩子的儀式感、歡樂感。安全演練,比如消防、地震演練,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與逃生技能。親子運動會,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競爭意織,促進親子感情。



學前教育不是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各種能力與興趣。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對培養孩子的能力與興趣功不可真。幼兒園的區角有:圖書區、建構書、美工區、表演區等,還有植物角、動物角等。圖書角提供大量適合孩子的繪本,培養孩子們看書的習慣,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美工區提供大量的美術用品,孩子學習剪紙、捏泥丶摺紙、畫畫,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表演區孩子們戴上各種頭飾,飾演不同的角色,培養孩子們的表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家長,你可能某方面專長,但不如幼兒教師專業。你的家庭可能溫暖,但不如幼兒園全面。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到幼兒園過孩子應有的生活,和老師經常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發展。

希望你有所啟發,祝快樂!


小巧手美術

有人帶孩子也需要讀幼兒園,幼兒園這個年齡雖然以玩耍為主,不是為了學知識,但這個年齡段(3-6歲)有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帶"孩子多指生活上照顧孩子,但不能幫助這階段孩子科學的發展。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階段孩子需要在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方面達到一定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在有其他幼兒的集體中,有老師系統的指引下,有科學的課程體系支持下實現(家庭環境在某些方面不容易實現)。

比如社會方面,包括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需要有小朋友作為交往對象;科學方面包括科學探索和數學認知;語言包括傾聽與表達,閱讀和書寫的準備;藝術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這些都是需要老師設計的系統的知識,科學的活動來完成。

有的地方也有家庭式幼兒園,更多的倡導自由化教育,但也有一定的課程體系,一個幼兒群體,只是老師可能更多的會注重孩子創造力,尊重孩子發展的特點,因為人少,活動會比較豐富,比如有的幼兒園每週會帶孩子去不同博物館等戶外集體活動,幫助孩子打開眼界。

但不管那種幼兒園,還是得去幼兒園,不能只是在家,這樣孩子在這階段該發展的很多能力得不到發展,會影響小學的過渡甚至以後的發展。


有料家庭教育

首先,上幼兒園不是上小學的官方要求,但是是必備能力基礎。

多數家庭會選擇讓孩子上幼兒園,參加正式正規的集體學習和生活。

每個家庭能夠接受和適合的教育理念不同,家庭情況也不同,這裡包括看護者及人數、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等,還有對幼兒園教育的認知、定位、期待不同。

首先,幼兒園不是傳統的託兒所只解決有人帶孩子的地兒。

各品牌幼兒園有其教育理念,各公立園也有教委制定的教學目標、任務。

孩子在學前階段,各項生活能力和品質是有達成要求和標準的。

同時,孩子需要學習自我管理、社交溝通等,這些是將來接受學校教育的基礎能力。



如在家養教育的孩子,同樣可以達到學齡前兒童所具備的各項能力,是完全可以選擇不上幼兒園,直接入小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