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萨不就是一块大饼吗?为什么那么贵?

劉國東

问题:披萨不就是一块大饼吗?为什么那么贵?


这个问题看着很简单,其实回答起来并不是一句话,没错,披萨实际上是一块大饼,但你不能按市面的大饼价格来定义它,通常,我们做饼,如果包馅的话一定是放在里面,內馅外皮,而披萨却正好相反,皮在下面,称之为饼底,馅在上面,敞开式的做法,看了特别诱人食欲~中西方做饼的思路不一样,方法也不同,中国人偏含蓄保守,西方则比较开放敞亮,从饮食上也可以略探一二,我们做饼,是从小吃的角度去定义和售卖的~而披萨则完全不是~



披萨从产品上来说,它是一块饼,确切的说是一种洋大饼,馅料丰富,风味独特,尤其特别受年轻人和小孩子喜欢~单纯从披萨的制作原料和成本上来说,价格不会很高,从文化和饮食上来说,它售卖的是一种美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品牌的定义里它有着无形的价值附加在产品本身的价值之上,所以加入了这些因素在里面,所以价格会上升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比较贵的真正道理所在~


我们吃东西,很多时候不只是吃产品,更多的是对这种饮食背后文化和品牌价值的认同,所以你买单的部分不仅仅是产品单价,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不便宜一样,他们在售卖咖啡的时候,也在售卖小资的生活方式~明白这些,你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那么贵了~


我是美食博主:海燕的厨房,喜欢研究吃,也乐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心得,如果你对美食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公号:海燕的厨房,或者微博搜索:海燕的厨房,大量的私房美食和你分享,带你一起提升厨艺哦!



海燕的厨房

对于一个乡下小伙子来说,同龄的那个上海女生简直是女神一样的存在,你本就有些不自在,再加上还要去一个用刀叉吃饭的地方,你就更加的局促不安了。


记得那时的必胜客还有按盘算的沙拉,就是一人一个盘子,可以装一次,装多少都一个价钱。你就傻傻一样挑几片,然后回头一看那个女生,沙拉的高度几乎遮住她的脸!你不由自主的说好厉害,她笑着回答你说这个是有技巧的,哪些水果放哪一层,怎么搭结构巴拉巴拉,似乎在她们的圈子里,沙拉堆的越高的女生,意味着荣耀和胜利。

对那时候的你而言,必胜客不仅仅是一个很贵的吃“西餐”的地方,更意味着一个不同的世界,让你望而却步的世界。



说实话哪怕家境不好,吃个把月泡面也还是可以去一次必胜客的,但是你就是单纯的不敢去,似乎是怕自己的土气暴露给了全世界,你不知道咖啡原来还分种类(不是都叫雀巢),你也不知道端上来的意大利面是不是没煮熟(咬着硬邦邦的),更别说牛排还要告诉别人几分熟这种高难度的事情了!

恐怖的必胜客,不仅仅贵,更把你无情的拒之门外。为什么要去吃必胜客,湖南餐馆12块的盖浇饭根本就是人间美味,还可以送餐到寝室,为什么要去吃必胜客!万恶的资本主义!

然而,城市终于还是改变了你,由不得你。别人拿着最新的N73看无间道的时候,你也拼了命的想存点钱买一个K750C跨入智能机的行列,别人拿着MacBook打wow的时候你也想要一个256M显卡的笔记本,别人带着妹子在南京西路买买买的时候,你也想去正大广场给女朋友买双英文名字的鞋(妈蛋,后来才知道英文名字的都TM的是东莞产的)。

你会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子,浑身散发着淡淡的香水味,讲话轻声细语,掩着嘴巴笑起来的眼睛好动人,她半开玩笑的说,怎么不是要请我吃饭吗?吃什么呀?


你突然意识到,湖南餐馆的小板凳连个靠背都没有,大热天也没空调,辣椒放这么多,菜这么咸,旁边桌挤过来的胖子哥一身汗臭味,和眼前人格格不入。

必胜客怎么样,你仿佛一瞬间找到了救星。对,必胜客很好,贵?老子赚点钱这时候不用他妈的什么时候用?

“必胜客啊,可我昨天刚吃过诶。”女生说。

你慌了吧,恨自己为什么不多记住几个名字,那个什么上鸟咖啡,还有那个什么爬爬琼斯,你一时想不起来,愣住了。

她冲你潇洒的一挥手,不介意的话,陪我吃沙县拌面吧,我知道一家花生酱特别浓的。

你2了,脱口而出,你也吃沙县拌面吗?

她不假思索的说,是啊,我超喜欢的,不过好久没吃了。

你们旁边桌的大哥袒露着上半身拿鸭脖子下酒,你点了沙县套餐(拌面+蒸饺),她则点了拌面和云吞,她认真的对你说,拌面和蒸饺也是不错,但是拌面比较干,配云吞会好。

吃着吃着,你忍不住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必胜客的沙拉,你是不是可以堆很高啊?

必胜客早就没有自助沙拉了,披萨也越来越不好吃了呢。

是吗,原来必胜客早就没有自助沙拉了啊!原来必胜客早就没有自助沙拉了啊!

你仿佛下定了决心,很认真的对女生说,下次陪我去吃必胜客吧!

干嘛啦,早知道你那么喜欢吃披萨刚才就答应你去吃了。


“不,我不是去吃披萨的,我是去征服他的。”这句话你没说出口,低头吸掉了碗里的面条。




思思思思哈宝她老公啊

说白了,披萨就是外国的大饼,其实披萨材料本身不值什么钱,卖的更多是品牌的价值和人们对于国外文化的媚同。

披萨材料可能也就值20块钱,但可以卖到八九十块钱


前一阵子有人买了一个有lv的包包,后来她洗了一下,lv的包包如纸一样散掉了。这个顾客然后找到销售商,销售商告诉他,这个lv的包包就是纸做的,因为买得起v包包的人,从来都不会去洗,他们的包包就是一次性的。

所以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所有的披萨,卖的更多是它的品牌价值和它的文化溢价。

披萨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广告,在各大电视台,各大网站,各大平台上面是需要换花费大量的钱,还要请明星代言。而且披萨店很多都是开在市中心,占地位置很大,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这些必然要求,披萨卖出很高的溢价,才能保证披萨店的正常运营。如果披萨本身的价值20块钱,只卖30块钱,这样披萨店是亏本呢。

所以为什么我们愿意去披萨店去享受高价的披萨?原因是我们是对他文化的一种认同吧。

如果想要享受品质披萨,可以试着自己在家做


披萨做法并不复杂,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做,如果有烤箱的话。

还有就是,如果你想要享受量大,而且还要低价的披萨,可以试着买速冻的披萨,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都有的卖,拿回来放在烤箱里面烤一下就可以了。虽然品质上没有现烤出来的披萨那么好吃,但还能够勉强接受。


南宁美食攻略

这些回帖亮了!

小蘑菇屯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再说洋和尚的就餐环境不错,干净,明亮。

吴蛋蛋:人的一点崇洋心理,生意就火了。我反正不吃,不单单是贵,而是不合口味。

特兰杜文凯:因为是外国食品,所以就贵啦。其实还没有中国的馅饼好吃呢。我只吃过一次,就够了。不是有句话说,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就是有些人喜欢跟风。众心理吧,看人家都排队买,就会觉得一定很好吃,于是,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想排队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烤毛蛋:其实一点也不好吃,味道怪怪的,还粘忽忽的,不如咱们的“肉夹馍”好吃!

刘备思密达 \n:披萨之所以受到不同地方的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它轻松随意的本质,喜欢什么口味都可以任意的搭配,简单也行、豪华也好,一个人独享或是一群人分享都有不同的感受。

只要有面粉与奶酪,翻翻冰箱找些新鲜食材,就能做出自己喜欢的好吃披萨,也许你不相信,但是披萨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不论蔬菜、水果、肉类、海鲜,新鲜的食材或是腌渍、风干、罐头类的加工食材,都能成为披萨的馅料,喜欢什么,撒上去就对了。


鲜百味

诚谢相邀!!






就披萨(也译作比萨〈P​​​​IZZA〉,的价格谈点看法,披萨源于意大利的一种手工面食制品,现在大家都以明了,勿须多述。就,其价格为什么会贵?其实,如果此种食物源自于诸如朝鲜,越南,印度,南非,蒙古国这类欠发达国家,它会贵吗?答案就省了吧。

还有一种原因,欧美人将饮食当作一种文化来欣赏,如同欣赏艺术。这样饮食(食品外观等)的价值就有所跟进(上扬)。物品价格随所处环境而改变,比如,同一个品牌的啤酒(出厂价格一致)但由于走向不同而有升值,放在小卖舖(几元/瓶),进了KTV(十几元/瓶),到了高档酒店(几十,上百元/瓶)。

价格问题,很难定论贵贱。披萨价格亦是如此。


杨老帅

某一次外带了一个披萨回家,我奶奶认认真真地跟我一起吃了,又认认真真地跟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不就是一块大饼上加肉加菜吗,不就是不包起来的馅饼吗?

但是事后想想,说的没错呀!在讲披萨的饼的时候,我也会讲“这个饼太硬了”,在讲馅的时候,我也会讲“这块全是菜我不要,我要那块肉多的”呀!

「披萨不就是烧饼上面放了点肉?」 「寿司不就是生鱼加米饭?」

披萨和大饼是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还有烹饪流程、软度、拉丝、用料、用酱、添附物、托盘容器、造型的区分。一句“这不就是个xx”把这些全部一笔抹消,如果你是个花了几十年致力于做出最好吃的披萨的师傅,听到了是什么感受?

首先是味道好,再一方面是迎合了一些人的小资情调,让人感觉高端大气,吃披萨是身份和素质的象征。中国的各种饼比如烧饼,鸡蛋灌饼,一般1-3元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如烧饼夹牛肉,驴肉火烧也就5元1个。


美食那些事儿

如果有人去过必胜客做过兼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大一暑假的时候我曾经去过干了一个月,而且恰好在后厨。在那里做饭很简单一个人培训个俩小时就可以做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似的。人工成本很低,但管理比起国内一般餐馆要求高得多,其中令人无语的是他们居然不管吃饭,但是他的原材料管理真的很严格,卫生要求可以用吹毛求疵来形容。当然以上这些都不重要,刨除这些利润依然高的惊人;它给人提供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还有附加的那种文化气质,很好的满足了那些崇洋媚外的需求,必胜客其实只是一家中档餐厅但给中国人认为是高档餐厅的感觉。更多时候是我们把他吹高的,他的价格高一方面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当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卑微。


蓝飘带


披萨,在很多人看开,是西餐的一个品类,就给它扣上了一个高级的面纱,当人们要揭开它时,必然要比一般的食物贵一些,是人们的需求所导致的,原来,披萨一直是情侣间去西餐厅必点的主食之一。

就像小时候吃肯德基麦当劳一样,价格也不便宜,然而当时吃披萨还不流行,当必胜客进入中国,还很稀奇,物以稀为贵嘛,价位就一直很高,我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吃顿必胜客都是奢侈的,人均要100多呢,所以,必胜客的高价如今依然很难降下来,正所谓上去容易下来难嘛。

披萨还有个特殊属性,就是它可以结合很多种原料,做出不同口味的披萨,有些食材你不知晓,误以为很贵,看着披萨满满的馅料和芝士,或甜蜜,或麻辣,又或者某种奇妙的味道,让你觉得物有所值,收获满满,殊不知他们的成本低的可怜。

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廉价的披萨店,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披萨在中国的消费习惯,在中国,像这样处于主食和菜之间的品类,甜的口感,大家接受度不一定特别高,尤其是男性,热量也大,对于健康来说,不是特别好。





春城才子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披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披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披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披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披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目前,全球最为著名的披萨专卖连锁企业是1958年创办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必胜客。“红屋顶”是必胜客外观的显著标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个分店,包括在中国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过400万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披萨。


意大利的披萨,是走遍全球都能看得见踪影的人气美食,从早期意大利中南部将传统面饼随意搭配酱料烤着吃,到19世纪以来因为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发展出各式各样创新独特的新口味,披萨不仅在馅料与酱料上有了不同的组合变化,连饼皮都有了新气象。

披萨之所以受到不同地方的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它轻松随意的本质,喜欢什么口味都可以任意的搭配,简单也行、豪华也好,一个人独享或是一群人分享都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有面粉与奶酪,翻翻冰箱找些新鲜食材,就能做出自己喜欢的好吃披萨,也许你不相信,但是披萨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不论蔬菜、水果、肉类、海鲜,新鲜的食材或是腌渍、风干、罐头类的加工食材,都能成为披萨的馅料,喜欢什么,撒上去就对了。

如果真要说披萨有什么大道理,那么唯以就是他的饼皮。


套路砖家


在外国披萨是个非常廉价的食品,基本上是你在餐馆能吃到的最便宜的食物之一。

澳大利亚的披萨一般都是大披萨,单人份的小披萨没见过。Domino‘s (达美乐)的披萨一个只要$5-$10,合人民币约25元到50元。

其他大大小小的披萨店平均一个也会在10刀以内。在超市买的速冻的披萨就更便宜了,从3刀到10刀不等,回家在烤箱里烤一下就可以吃了。

澳大利亚的人工费房租费比国内高了不止一点,这边的最低工资大约在90人民币每小时,注意仅仅是最低工资,据我所知披萨店员工工资还是要稍微高一点。

尽管如此,在澳大利亚买一个披萨还是比国内要便宜。值得一提的是,披萨店的小食并不算便宜,所以如果顺带着买一些小食的话那么一顿饭花的钱跟国内必胜客吃一顿也差别不大了。

所以国内的披萨确实是比较贵,不管是绝对价值还是收入比。原因就是定位问题,国外的披萨定位的是低端快餐,一般的披萨店都不大,座位也不多,档次是不高的,稍微高档一点的餐厅很少供应披萨,想想看两三个人花十刀买了一个大披萨就吃饱了,这个店还赚什么钱。在国内披萨是个外来品,档次还是比较高的,算是中档食品,价格大约在人均七八十的水平,一个月薪4500的人大约需要三个小时的工资才能消费一顿。在国外一个拿最低工资标准的人,不到一个小时的工资就可以在披萨店饱餐一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