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门前的门墩儿建筑有什么讲究吗?

vera0704

中国古代家家户户门口左右都有两个门墩儿,如今传统的乡村建筑也保留着这种门墩儿。但是,要说到北京的门墩儿,那可是历史悠久,个个精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亚于优美的建筑艺术。

当然,门墩儿紧紧是古代建筑的一个小部件,虽然不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却起着撑门面的作用,因而不可小觑。其实,老北京门的起源,大约跟蓟州郡县的建制有些瓜葛,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儿,要算中山公园社稷坛门门口的那对石墩儿。

门墩儿只是大家伙叫的俗名,它有好几个名字,也叫门座、门台,也叫门枕,甚至在古代还有叫“抱鼓石”的。它并非只起装饰作用,而是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用来固定大门。它通常安置在大门的门轴底部,并且有个圆形浅坑,承托门轴,可以来回转动,使得大门得以开闭。

老北京的门墩儿上,现存的图案大约有上万件,不同图案都意味着不同身份的人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寓意深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雕饰文化。

因而说,门墩儿不仅起着门枕的作用,它更是一门精美的石雕艺术,同样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文化的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