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说话的艺术?《老子》仅用45个字,让人心服口服

似乎除了极少数人,说话就和空气一样重要,但是,你真的会说话吗?

未必见得。

诸君中肯定有人跳脚,说话说了几十年了,居然说我不会说话?

不急,笔者先抄录一段《老子》里的段落,为您慢慢讲解,2500年前的老子是怎么将说话的艺术浓缩成

45个字的。

你真的懂说话的艺术?《老子》仅用45个字,让人心服口服

老子

老子

《道德经》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天地不存在仁不仁义,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不存在仁不仁义 任由百姓繁衍生息 天地之间啊 就好像一个风箱 空虚却不会坍塌 动起来却无穷无尽 说的越多 就越被动 不如坚守好自己的本心啊

老子在这一段文字中,阐述了天地与万物,圣人与百姓,风箱的动和静三种状态,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说话说得多,不是好事情,甚至可恶,包括他在后面提到的“希言自然”。

你真的懂说话的艺术?《老子》仅用45个字,让人心服口服

老君山

众所周知,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认同,甚至希望被很多人追捧!

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那怎么办呢?于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说话。噼里啪啦,嘚吧嘚吧,生恐对方听漏了一个字。恨不得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塞到对方脑袋里去。而对方呢,出于礼貌,一般会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上下级谈话,商业合作伙伴,找关系办事的双方。

为什么?有利益相关,不好拂袖而起。我敢打赌,大部分的被接受者,只怕一转脸,就是一口并不存在的千年老痰:呸,什么东西。

说话者,口干舌燥,心满意足。倾听者,忿忿不平,愁绪百生。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陌生人会面,这种情况也多见。为了避免尴尬,一方就会滔滔不绝,另一方频频点首。殊不知,对方早恨不得拍案而起,去他娘的。

你真的懂说话的艺术?《老子》仅用45个字,让人心服口服

说话,固然是人与人重要的沟通方式,但令人生厌的谈话,想必诸君和我一样,最好早点逃之夭夭也。

一次简短而中心意思突出的谈话,让谈话的双方都感到愉悦,一个说明白了,一个听清楚了。

笔者一个偶然机会,看见一个聊合作的场面,来介绍项目的人进来就四句话,第一句,需要多少钱。

第二句,多久可以回本。第三句,怎么来运作。第四句,做不到怎么办。前前后后不到半小时,生意谈成,皆大欢喜。

笔者并不是反对把话说得清楚,而是提倡说话尽量精简,就刚才提到的那个合作谈判,如果来者从项目的原理开始分析,洋洋洒洒的说宏观,激情澎湃的说未来,估计这事得黄。

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经,还是很有道理的,诸君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