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镜头前的刘家姆妈,

双手攥着粽叶,害羞的摇摇头对我们说,

吾胖嘞,伐上镜,勿要啪吾。

额前几缕卷发,头发整齐的盘在脑后,

穿着朴素简单的雪纺衬衣,

在小申眼里明明就是一个标致的上海阿姨!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小申在吃货朋友的推荐下,

寻到一位包了30多年粽子的上海阿姨,

80年代她靠着口碑在街边卖了十多年的上海粽,

次次都迅速卖空,

直到现在还有老顾客打电话来求定做......

她的儿孙吃过她包的粽子,

对别的粽子都不屑一顾......

三天包了1000个粽子,

吃过的都叫好!

刘家姆妈在上世纪80年代曾作为知青去了安徽,每逢端午就爱动手包些粽子,包多了便分给一道从上海的伙伴们尝尝,正宗的上海粽,让大家不禁想起家乡的味道。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刘家姆妈随手一送,没想到还收获一小批粽子“粉丝”,大家一块儿出了个主意,陪着她一起去当时居住的小吃街上卖粽子,8毛钱一个,不定时售卖,且限量供应。

刘家姆妈自豪地回忆,当时跑来一个小伙子,上来就说剥一个尝尝,只吃了一口就说,恩,蛮好吃的!帮我带两个走!

随着口口相传,知道的人越来越多,100多个“上海粽”一摆上街,半小时就能卖空。刘家姆妈的媳妇笑称,这粽子也算是80年代的网红了。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当小申问到,包一个大概需要多久的时候,刘家姆妈说,现在包的慢了,老早年轻的时候,学校都找我定粽子,那时候还要上班,3天熬夜赶出了1000个,包到最后,两只脚都变成粽子,肿嘞!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用料要新鲜,工序有讲究

才能出好粽子

98年回到上海后,刘家姆妈工作忙碌起来,就只在端午的时候,包粽子给自家人吃,安徽那边的朋友还时常打电话来订粽子,都被婉拒。

每当包粽子前,刘家姆妈都要起个早,先去菜场挑选原料,粽叶、肉馅、蛋黄......都得用最新鲜的。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回家后要先将粽叶过热水烫,可以增加粽叶的韧性,防止包的时候叶片破裂。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再一片片清洗: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刘家姆妈最拿手的就是咸蛋黄鲜肉棕。

肉得用当天新鲜屠宰的黑猪肉,才够鲜香嫩滑!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买回来之后黑猪肉加入调料腌制2小时,方能入味。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再将同款汤汁倒入棕米提前腌制,味道慢慢进入,粽子才会鲜和香。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处理咸蛋黄时,一个个洗净敲碎,把蛋白过滤,刘家姆妈说,如果蛋白不处理好,做出的粽子就会齁咸,不好吃。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一颗颗咸蛋黄晶莹剔透,美哭了!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一块黑猪肉、一整颗咸蛋黄,料足!个大!

而刘家姆妈擅做的另一款则是豆沙粽,亲手制作的豆沙,用颗粒饱满的大红袍赤小豆,去皮出沙,再用玉米油炒制。

刘家姆妈说她不爱用猪油,有时会有异味,很多人不喜欢,玉米油则可以保持豆沙原有的味道。

过滤时使用了三层纱布,保证豆沙更细腻。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平时嫌弃豆沙过于甜腻的小申,被姆妈亲手制作的豆沙彻底征服,口感软糯,甜度控制的刚刚好。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上海快失传的包棕手法

刘家姆妈却包的得心应手

材料准备完毕后,圈、绕、折之间,一套流畅的手法下,粽子就完成了。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仔细看这粽子会发现和市面上的粽子不大一样,每一个都不靠绳子固定,而是使用一个带洞的棕针,像穿针引线一般将粽子“缝起来”。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而且这个精致的棕针竟然是刘家姆妈的老伴儿自己做的,市面上都买不到。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爷叔说,这要自己去找好的竹料,细细打磨,花费数小时,才能做出一个。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说起这个包粽子的手法,刘家姆妈自己也不知道缘由,只记得是小时候母亲教的。

而当天92岁的太婆告诉小申,在她年轻的时候,上海人就是这么包粽子的,当时街上还有人专门卖这种棕针,只是到后来渐渐被绳子取代。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刘家姆妈独爱用棕针穿粽子,既免去拆粽子的繁琐,又显得美观。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失去绳子包裹的粽子,全靠姆妈的巧劲让它们保持紧致,更重要的秘诀是在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用滚烫的开水,粽子扔进去,立马缩成一团,再用小火慢煮5小时,让香气慢慢吸收,这样出来的粽子口感一定是极好的。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香喷喷的咸蛋黄黑猪鲜肉粽,肥肉已经煮化在了米里,粽米颗颗闪着迷人的光泽,口感粘糯而不烂,肉香十足: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白米被煮的晶莹剔透,香甜豆沙馅呼之欲出。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白粽米吸收了豆沙里的油,紧紧包裹着豆沙,豆沙的香气也煮透渗进糯米,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由于刘家姆妈做的粽子口碑太好,回到上海也被口口相传,她的儿孙除了她包的粽子,其他一概不吃。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由于刘家姆妈年纪大了,手脚也没年轻时那般利索,这次的手工粽子都是限量供应,先到先得,至于能做多少个,全凭老太太心情了~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肉融于米,豆绵为沙!这个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称霸街区30年!

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撰文:张旭

摄影:钱超、刘永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