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吃苦?

孤客56960711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其实,人不一定要吃苦。 我有一个孩子,从小我就想让他吃苦,因为担心他将来无法自理,强迫他做很多我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可是,他以非常强大的力量拒绝并抵抗着我,最后我只好放弃了。而他的吃苦能力并没有因为未经锻炼而减弱,反之,他以自己内在自然的品质应对着他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非常健康而良好的状态。

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必须面对的痛苦经历。譬如,战争、天灾、我们父辈在60年代的大饥荒、恶性事件、以及我们可能会遭遇的失败,对于这些已经发生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没有什么“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该经历的,硬着头皮、咬着牙也得面对。

更多地追问“为什么”只是表明,无法或无力应对这一切。

还有一些吃苦,其实是可以放下,重新做出选择的。

比如,我上文提到的我的孩子,如果他不反抗不反对我,他就会成为那个吃苦的人,而他的坚持却使我反思我曾有的狭隘思想,并且最后修正了我自己对此的认知。

在我修正认知的旅程上,我发现了以下一下现象,大家可以对照自查:

1、紧抱“吃苦”,其实是想吸引更多的眼球,得到大家的赞赏;

2、紧抱“吃苦”,其实是想用惩罚自己来指责他人,认为是别人导致了自己的处境;

3、紧抱“吃苦”,其实是想找到那个同情自己,可以真心救助自己的人;

4、紧抱“吃苦”,其实是想证明自己比他人付出的更多;

5、紧抱“吃苦”,其实是受了一些教条的影响,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海无涯苦作舟”、“苦行僧”、“苦中作乐”。这些话没什么错,但不应成为你“吃苦”的借口,借口会屏蔽真相。

我们在一个很丰富的时代,同以前不同,有很多的选择,学习可以变成有趣的、工作可以变成快乐的、交友也可以变成有趣的,不要用“吃苦”来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在心理层面,喜欢“吃苦”的人,会要求他周围的人也去“吃苦”。这种情形,在家庭中常见,在某些单位也常见。遇到这样的朋友当心,遇到这样的单位要慎重,遇到这样的家人嘛,就要有些智慧啦。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1.不吃苦是福气吗?

中学的时候曾经特别迷恋香港女作家梁凤仪的小说。记得她曾说过一段话,女性的成熟是伴随着成长的痛苦的,不需要成长和成熟的女性其实是幸福的,因为她们有人保护。

当年,我在这段话里读出了心酸的滋味,真的很羡慕那些一直有人保护的女性,而我感觉梁凤仪对这样的女性也心怀艳羡。

这些女性如果出生在优渥的家庭里,再嫁个好丈夫,一辈子真的可以衣食无忧,幸福快乐的生活,一如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辈子不用吃苦。

不过过了这么些年,年岁渐长,渐渐觉得这个观点不正确。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这样被保护的很好的人(不仅仅是女性),依赖性太强,自我生存能力太弱,人生太长,一旦遇到什么不可抗力或者未知的事件,需要自己承担起责任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例如83版《红楼梦》里晴雯的扮演者少年成名又嫁了个好老公,老公把她几乎宠成了“弱智”,最后老公锒铛入狱,她还是得出来重操旧业辛苦还债,因为和社会脱节太久,困难比普通人还大。

所以现在的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在往后的岁月里也会闹矛盾。养尊处优的女性心中也会莫名的感到惶恐。

苦行僧的观念,人生的苦难太多,所以他们要通过吃苦修行来修来生,又或者让自己进入另一个境界,那是一个极乐的境界。他们的思想我们了解不了,但是却也有一些哲学道理。

俗话说“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听起来特别悲观,但是,在人生的经历中,有时候觉得特别顺利的时候,却往往是不幸的开端。而吃苦到谷底的时候,又是要反弹的时候。

2.不同人的吃苦观

我的祖辈是20后、30后出生的老人。他们经历过战乱,经历过饥荒,经历过朝不保夕,经历过冤屈,经历过频繁的生离死别。

可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苦难他们都已经经历过。

这可能也是我家老人迄今觉得吃饱肚子是最重要的事情的原因。她不会管她的子女血脂已经高到中风的临界值,不会明白年轻人见到油腻的食物不得不进食,吃完后为了保持身材甚至要抠喉的痛苦。

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对任何事情都看的很淡,觉得可以承受一切的苦难。不可否认他们是很坚强的一代。但是,他们却也未完全经历过这世界上全部的苦。

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苦。如果苦可以用数值来计量,因为周边环境的不同,痛苦值不见得会低。

我的父母辈是50后,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但是经历过饥荒、贫穷、疾病、下岗失业、经济压力,在60岁出头的年纪,更承载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即使退休,依旧无法休息,每日奔忙于家庭之间,继续发挥着余热。这种苦和压力,非亲身经历,也无法体会。

作为80后的一代人,现在已是社会的中坚。城市里的独生子女,要面对抚养一到两个子女的艰辛,以及赡养四位老人的压力。工作方面,人到中年,身心已疲,如果没能冲上管理层,精力和锐气都已经不如从前,面对着来势凶猛的90后和00后的竞争,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农村里来到城市的中年们,要完成父辈们未能完成的层级攀升,更是艰辛无比,言语无法形容。

也许,他们需要观看三四十年代的战争电影才能够进行减压。也许他们甚至会觉得以前的年代比现在更好。因为,从来没有哪个年代有如今竞争的激烈。也许,他们早已没有胃口去欣赏食物,或者为了保持身材而依旧无法吃饱,而他们的精神所承受的压力,却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祖辈。

3.有些苦是没必要吃的

觉得吃苦就能成长,这和一万小时定律一样,是个错误的思维。吃苦也要吃在点子上,而不是将吃苦当做成就。

例如我们的祖辈,因为饥饿的太久,他们见到客人,最诚心的招待就是拿出最好的食物让对方吃个饱。时至今日,这几乎成了让年轻人吃苦的事情。要吃成一个大胖子在职场和社会上受尽歧视丧失很多机会,这样才叫吃苦吗?

例如我们的父辈,因为贫穷而节约成性,为了节约几分钱的水费可以和子女大吵一架,为了节约一两块的车费可以走几个小时。这种苦有必要吃吗?吃的足够多之后可以飞黄腾达吗?

例如年轻人进入一家公司成为一颗螺丝钉,在老板一顿激励之后日夜加班损伤身体,最后在35岁前被全部裁员。如果在这家公司的经验无法去另一所同等级的公司找到工作,那么这样的苦有必要吃吗?

例如不动脑筋的体力劳动者,每天挥汗如雨,累的比谁都厉害,但是最终还是在原来的工作上徘徊。而肯动脑筋的人,或者成为工地的技术人员,或者承包了快递站点。这种不动脑筋的纯体力之苦,有必要永远的吃吗?

4.吃苦到底是什么样子

真正的吃苦是什么样子呢?

这种耳熟能详的苦,我就不多来凑一点热闹了。我能想到的吃苦情景是以下这些样子的:

寒冷的冬夜,经历了一天的辛苦工作,青年人紧一紧并不厚实的衣服,向地下室里狭窄潮湿的出租屋奔去。飘在都市,只为心中的理想。

倾盆的雨中,外卖小哥看一看天空,毅然冲入雨中,只为按时送到食物。

值夜的保安疲惫不堪的在大厦一角找了个地方打个盹,突然被人拍醒,睁眼却看到是巡视的上级。

年近60的职员被年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领导骂的体无完肤却不敢吭声,只为了保住工作。

本来诚信的商人因为三角债无法清偿而被十几个追债的社会人士手持钢管围住,要打要杀,但是因为上家是大企业不肯结账,被逼无奈,实在没钱周转。

好不容易完成的项目,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而最终全部被打板子,所有的艰辛付之东流,连个说理的人都没有。

完成的工程款却被上家一拖再拖,无法结账,借款的利息却是一天天的利滚利,最后有一天能够结账,收益也都做利息出了。如果结不了帐,只能到处躲债不知道哪天为止。

好不容易读个研究生博士生,却被导师当做私人秘书,顶酒送饭随叫随到,比农村出来的文盲保姆还好用,好不容易有点学术成就搞不好还被导师据为己有,一不如意就拿不让毕业做要挟。真出点啥事,还被外界不明真相的人说成小孩子脆弱。想到农村家中殷殷期盼的父母,想着遥遥无期的工作机会,真是多少辛酸泪,都付笑谈中。

“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客户趾高气昂根本没把销售当人看,可是想着每月杂七杂八多如牛毛的开销,想着完不成任务就会被公司立即扫地出门的恐怖景象,就算再谦卑,再没有尊严,也得摆着一张灿烂的笑脸跪舔客户。

被父母当货物换取彩礼嫁了出去的女人,婚后遭遇家暴还被父母强制要求不准离婚,只为了丢不起那个人。好不容易离婚了带着年幼的子女,受着身边的人无数的白眼,血泪都只能往肚子里咽,付出比男人多百倍的艰辛,才能获取和男人同样的回报。

……

我能想到的情景很多,但是相对于全部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过每想到一种情景,也会让我觉得心酸异常。

5.吃苦都是被逼的

佛教始祖释迦摩尼本是印度的王子,因为看到世界上太多苦难,想要想明白人生的意义,于是抛弃美丽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出外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

苦行僧们因为人生之苦,于是用苦行的方式使自己尝尽人生之苦,说的是为修来生和极乐世界,其实何尝不是知道世间之苦,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更容易接受的了?

吃苦并不符合人的本性。人的本性都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慢慢养成的最适合人生存下去的能力。

在生存极端艰难的原始社会,人是没有多余力量去吃苦的,因为多吃一点苦,可能能量和精力就不足于在下一次狩猎或者逃避灾祸或者生育子女的情况下支持下去。经常吃苦的那些原始人,都死了。剩下的,都是并没有吃太多苦的幸运原始人,他们存活下来,将不要多吃苦的本性刻在了人的骨子里。

所以吃苦都是被逼的。没人天生愿意吃苦。能自愿吃苦的人必须有足够的宏愿,以及足够的意志力。又或者天赋异禀,将吃苦当做享乐。

普通人的疾苦前面都已经说到。而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精神上所受的煎熬,非一般人可以承受。情绪随着事业的发展或者阻滞而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心中无数亟待解决的事情让安然睡眠成为一种奢望。

很多时候成功必须是在前进的路途上每一场赌局都能够获胜,最终才能到达事业的巅峰。而任何一场赌局输掉,就会退回到原点。在做出决定并且等待结果的时刻,身体犹如火烧又如同坠入冰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惶恐不安,犹如失去皮肤的肌肉裸露风中。

这种痛苦也许比酷刑的折磨更让人崩溃,因此这条路能走到终点的人总是那么寥寥无几。

就算睿智如李嘉诚,最终刚把产业转到英国就遇到英国脱欧这种小概率事件,资产立即大幅度缩水。

一世英名是建立在一世的如履薄冰之上。

成功人士一开始也并没有看到他们事业旅途的终点,只是因为期望或者是被迫而走上这一条道路,并非一开始就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忍受所有的痛苦。行驶在与众不同的道路上,几无退路,破釜沉舟迎头向上,最后有一些突破所有障碍的人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6.没有吃苦机会的人

吃苦是痛苦,而没有吃苦机会的人,幸福吗?我总觉得可以用一句诗句来形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没有吃苦机会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某些富二代,父母舍不得他吃苦;一种是因为各种原因迫不得已不能吃苦的人,例如身体状况欠佳的人。

没有吃苦机会的人,就无法把自己打造的更加强大,一旦失去屏障,直接面对风雨,就会感觉到无限的恐惧。

如果这个人足够清醒,能够预知到未来可能到来的挑战,但是现在又无论如何没法提前准备,心中的惶恐无助可想而知。虽然生活在安逸中,但是却总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安心和快乐。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老鹰在40岁的时候已经衰老,这时候它需要忍饥挨饿几个月,在一个安全的悬崖上,将自己坚硬如铁的喙在岩石上敲碎,然后等待长出新的喙,再将身体的羽毛一根根拔下,重新长出新的羽毛。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但是经历这一切之后它就可以再活40年。

我相信凤凰涅槃重生的神话传说就是从老鹰的故事中转化而来。

司马迁忍受了腐刑的剧痛和屈辱,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宏愿。

如果真有一个涅槃重生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但是要吃很多很多苦,那么到底要不要去承受呢?

如果一个对吃苦习以为常的人,他可能会很轻松的做出决定。而一个敬畏吃苦的人,在这个时候要怎么决断呢?这是否更是一种精神上痛苦的煎熬呢?

7.壳的生成

人吃的苦到一定数量,会觉得自己无比强大,世间任何事物都没什么好担心的,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因为他们曾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痛苦。他们甚至不会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虽然这个世界上任何人想要成功,都是需要一定的时运的。

吃苦最到最后,坚强无比的人和坚硬无比的心,其实只是给自己包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外壳,这个外壳是盾牌,是他们的保护神,是他们自己可以求助的神。

表面上他们坚硬无比,但是前提是壳的存在。他们会将自己心底最深的东西封印在壳中,于是他们会觉得安全和坚强。

一旦有人想入侵他们的壳,他们会立即锁紧心门。万一壳被打破,可能他们会面临比常人更加难以收拾的局面。因为壳里可能是一颗玻璃心。

这种坚硬只能说是过犹不及。没有适当释放自己感情的吃苦,时间久了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虽然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却依旧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异常。当一个人需要隐藏他某些行为的真实意愿,就表示他其实也有软肋。

不吃苦最大的坏处是完全没有机会真实地体验过这个世界。他们的体验只来自别人的经验、书籍、影视、走马看花的旅游甚至虚拟游戏。这就如同雾里看花或者嚼别人嚼过的口香糖。

而吃苦,真的是如同钢铁在烈火中淬炼一般的过程。百炼成钢!

不是所有的铁淬炼之后都能成钢。所以吃苦的过程必须时时看准目标使用对的方法,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当心灵本身足够坚硬强大,也就无需外面的那层壳,那时候才能真真正正体验到自身强大带来的勇气和无畏。

最后用一位我很喜欢的学者的人生理念来结束这篇文章。人之一生,就算在一旁极度地洞明世事,终究只是一个旁观者。人只有前往深渊,并且从深渊安然返回,才能品尝到人生的滋味。

往返深渊的道路有无数的痛苦。而痛苦才是人能够体验这个世界的唯一途径。愿每个人都有足够强大的身心,能负荷他去体验他在人世中想尝试的一切。而不是被各种现实所束缚,最终遗憾终生。


实梦阁

怕吃苦,只能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人与道理,总是相逢甚早,相懂甚晚。这话,相信每个人自己都有深切的体会。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绝对不是发布君自己说的):

我曾无数次懊悔青春年少时的不刻苦,以至于现在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

如果能有机会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再虚度少年时光,我要登上更高的山,而不是现在一边艰难地跋涉,一边流着汗羡慕站在山顶的人。

以前读书时看过一位老师的文章,他写到:

“世间,充盈着太多的愁肠百结,而读书,却是每个孩子最平等的机会。你付出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就能收获粒粒皆辛苦的果实,青春年少时对学业的懈怠会让你成年后茫然失措。”

所以,如果你不想苦一辈子,就要先苦一阵子。你现在有什么样的付出,将来你的人生就会呈现什么样的风景。

每一个你所期待的美好未来,都必须依靠一个努力的踏实现在。


云浮发布

好👌问题,人不吃苦,不知苦,那里能真正体会甜的感觉,甜的滋味。人生就是一场旅途,一场修炼,人生经历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才不枉此生。

2012年之前我到过了沿海的北京,上海 广州 深圳,苏州,杭州,三亚,海口,北部湾钦北防,南宁。到这些城市都太过容易,有钱就行,说走就走。

2012年那一年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年有一部 (2012)的灾难电影非常的火爆,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被洪水淹没了。我就想到西藏去看一看珠穆朗玛峰到底会不会被淹没。这是我一个非常疯狂而又傻乎乎的想法,你们说是吗?

可我不是说笑的,说干就干,2012年3月12日,我带了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个小皮箱,一张中国地图就开始了苦行僧的旅途。走进西藏不是单靠钱就行的,他考验着一个人各个方面综合的适应能力。

我坐大巴到了百色市,住了一晚,再坐火车经昆明,大理到了丽江。在丽江玩了三天,看了玉龙雪山,游玩了丽江古城,还特地去钱拜访了云南鬼才宣科,在宣科音乐庄园的书房和82岁的老人畅谈人生。交流分享了我2011年刚写完的32万字的书稿。几个小时的交流分享让我认识了一个非凡一生的鬼才宣科。我有感而发送了一首诗给他:逢人耻听说鬼才,人人吹牛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宣科坐在庄园笑。。。。分别时宣科送了我一本他的人物传记(公民宣科)。这书将培我一起走进西藏。



在进藏的经典线路318国道上,我见了哈爸雪山,虎跳峡,神秘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在香格里拉时和当地居民交流,问他们想不想到北海去看看银滩,看看真正的大海。因为他们的海太小了,就像一个小池塘,小湖泊。。。 走进西藏到了亡康之后第一次感受到刺骨的寒冷,拿在手里的矿泉水滴水成冰。在路上也看到一些因地震而搬迁的人,最后放弃去看珠峰。经巴塘,理塘,到了世界第一高城,体验了一次大的暴风雪。由于我是从海边来到世界高源,嘴唇干裂得很厉害,不过十几天下来也适应了。最后经康定,雅江后到了成都。

从高原突然来到了四川盆地,肚子拉得不行,过了3天才适应过来。随后去望蜀书院想看一下王志纲王老师。那天刚好只有一位珠海过来的院长在值班,一起参观了小书院。小书院名声在外,名气很大 ,这是文人真正的精神家园。

最后经重庆,遵义,贵阳我回到了北部湾的故乡。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我特地跑到沙井港的海边,再感受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天刚好有大的太阳🌞,我身上的皮肤一层层地剥掉,不过一点都不痛,两三天后就不掉了。我从2012年3月12日到2012年4月12日刚好是一个月,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出门在外一个月几乎没有吃过大米饭🍚,回家后那个饭香啊,不用菜我都能一次吃5碗,现在打死我都吃不了😭。在沿海城市旅游都是住酒店,这次走进西藏有住酒店的,有住田野里的,有住半山腰的,有住桥洞的,有住山脚下的。。。真是无奇不有,不曾经历就不曾经验啊。



回到主题,人生不经历苦难那来真正的品味甜蜜的人生呢?你怎么看???


财智亮剑

哈哈哈,人吃苦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客观规律。其实除了自身的病患或亲友离去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带给你的。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所以,长点心吧!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简单越快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我们有时候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提升自我

人为什么要吃苦呢?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人本来就是生来吃苦的,因为只有苦尽才有甘来!关键是看你怎么理解这个"苦"字,"苦"可以理解为付出和努力;也可以理解为责任和担当;又可以理解为感恩和奉献;还可以理解为……



当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常教导我们说"孩子啊!你学习必须要刻苦,只有具备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考个好学校,将来才有稳定的工作,从而过上好日子,这里说的"苦"指的是付出和努力。


到了我们成年后,有了家庭和孩子,夫妻双方一边努力,一边相互激励说:"我们不要怕吃苦,只有我们多辛苦一点,寸能让我们的父母安度晚年;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时的"苦"指的是责任和担当。


又当我们在书藉、电视、网络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成功人事,在事业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如莫言、马云等,但他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一直在继续努力,辛苦地工作,这时的"苦"其实是一种感恩。他们珍惜现在,把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奉献并回报给社会。


所以我说苦是付出、是责任、是感恩!祝大家都苦尽甘来吧!


梦幻天使6913

中国有句古话叫“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能更好的磨练一个人,有助于他的成长。不吃黄莲的苦怎知道蜜之甜,不吃点苦,怎么能知道甜的幸福,不吃点苦,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苦有很多种:贫苦,辛苦,痛苦,悲苦,困苦,疾苦,命苦

。年轻人吃的苦都不是苦,是磨砺,是福,因为只有吃过这些苦的人才能经受生活和岁月的摧残,使自己傲立于世,体现自身价值,所以吃苦在我们一生当中都有着伟大的意义。

梅花香自苦寒来,保剑锋从磨砺”。梅花的香气和宝剑的锋利都是经过很多的磨难才得来的,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要多吃苦,多磨砺自己的棱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不吃苦,老了让你有苦说不出,那才是真正的苦,那种苦是对命运的无力感,因为老年有太多力不从心的事,无法改变的事了。正真的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有自己能体会,那才是命苦大苦。

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吃苦,不吃这种苦就吃那种苦,不苦一阵子,就等着苦一辈子吧!欢迎评论


冰雪依静228

吃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道路的基本,成就大业的有效途经。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名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也就是做事成功的秘诀。可以肯定的说,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拆不挠,方可成大气。一个百万富商不是生下来就是百万富商




天涯虽美乡土难忘

谢谢你,人为什么要吃苦?

答,不经一番风霜苦,哪知梅花放清香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吃苦的。就是要靠你自己的拼搏,创造出财富,产生了你自己的价值。其实大自然每一个东西,都是有自己的规律。

你就拿小麦来说吧,她是在地里生长的时间最长了,经历秋天,冬天,春天,夏天,这样才长出来了小麦。可以说小麦经过了严寒酷暑,才有了雪白的面粉。

人生也是如此,假如你不经过风霜雪雨,不经历坎坷泥泞,你就不知道哪来的甜蜜生活。
大家都看到这个图片了吧,这颗树为了生长,趴在了悬崖绝壁上绝壁逢生,她是何等的顽强。

人生假如说,你没有吃苦,没有遇到了艰难困苦,一旦你长大融入社会中去,你根本就不能适应了这个世界,因为你从小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这样下去就把你的人生给毁掉了!

所以说再苦再累也要坚强,你必须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存在这个世界上。你要知道没有人会陪你一辈子的。今天你吃苦,明白你享福。


中国声音——乔存兴

没有苦哪来的甜,没有妻子哪来的儿女,没有父母哪来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