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登禹,字舜城,山東菏澤縣杜莊鄉趙樓村人,抗日烈士。


趙登禹,字舜城,山東菏澤縣杜莊鄉趙樓村人,抗日烈士。

趙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7歲進私塾讀書,因家庭生活困難,兩年後輟學。

13歲時拜名師習武,打下了武工的功底,對太極、八卦、少林等拳術及刀、槍、劍、戟諸班兵器都有功夫,尤善徒手奪刀、赤手奪槍。

16歲時,與其兄趙登堯及友人多名爬山涉水,步行1800多里,到達陝西潼關投奔馮玉祥將軍領導的16混成旅當兵。

1916年,馮玉祥的部隊調到通州、廊坊、天津3處駐防;在一次閱兵中,趙登禹以武藝出眾被馮玉祥看中,當了隨身護兵。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侵略東北的九一八事變。1933年初,日軍又將戰火引到了長城一線,趙登禹奉命率領109旅從薊縣出發,把守喜峰口陣地;擊退了日軍的攻擊,堅守住了長城陣地。喜峰口戰砍殺日軍5000餘名,炸燬大炮18門,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勝,史稱“喜峰口大捷”。長城抗戰後,第29軍被調回察哈爾省駐防,趙登禹因戰功卓著被擢升為132師師長,並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

1934年10月27日,8名日本人途經張北不僅不按規定接受趙登禹部隊的檢查要求,還有意進行挑釁,為了維護民族尊嚴,趙登禹下令挑選100名身強力壯的士兵,緊握帶著明晃晃刺刀的步槍,一邊高喊口號,一邊在這8名日本人面前走正步。


1937年7月26日,趙登禹奉軍長宋哲元之命,趕赴南苑負責北平防務;與日軍血戰六小時,在集結途中,不幸被日軍的伏兵擊中胸部,壯烈殉國,年僅39歲。

1921年,馮玉祥在陝西剿匪時,擺下了“鴻門宴”,要在酒席上擒拿當地匪首郭堅。不料尚未“摔杯為號”,伏兵爭看眾人斗酒竟擠倒了屏風,暴露了計謀。就在郭堅欲拔槍射馮之際,趙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堅。因下手迅猛,竟然擰斷了郭堅的脖子。

MAO ZE DONG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神聖任務當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馮玉祥親筆在照片上題寫了“民國七年的打虎將軍”來稱讚趙登禹。 馮玉祥在《公祭徵文啟》中稱讚趙登禹:“軀幹修偉,負膂力,精技擊”。 趙學芬說:“我父親的手可巧了,聽說他收藏的古玩壞了,都是他自己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