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提起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的西社村,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座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村。


西社村是入选国家传统村落的名村。位于长治市区的东北部。

它的出名在于,它曾是享誉上党潞安府八县的富裕村庄,有着财主村的美名。

财主嘛,肯定住的都是高楼大厦,精雕细作,精致豪华的很。

本期先不介绍那些财主的豪华四合院,先介绍罕见的地窨院。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摄于平顺西社村。

这里最奇特的就是民居的分布有特点:穷人住枣园,遍布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地窨院,地窑,是古人穴居生活方式的遗留,也称为地下四合院。

这种建筑形态在我国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是黄土高原地域独有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也是建筑史上的活化石。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全国保存完好、比较出名的是运城市平陆县的地窨院、河南陕县和三门峡的地坑院。

而在长治市的民居古建筑中,西社村的地坑院是极为罕见的存在。

西社的地坑院位于村北,过去枣树成林,就叫做枣园,是村中穷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摄于平顺西社。

一眼望过去,前面的房屋突然矮了下来,空了下来,本来该有房屋的地方,被一圈矮墙代替,远望过去似乎是个大坑,还露着树梢。

走近细看才发现,绿荫掩映下,眼前所见的就是地坑院。

从这里开始,往北、往西都是紧挨着一院一院的地坑院。大大小小有15院之多,住着几十户村民。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坡下面的地坑院。

下坡进入一院地坑院走访。坡道下的院子很开阔,种有几棵梨树枣树,都已挂果,累累果子闪现在树叶当中,洋溢着一片成熟的气息。

院子有十米左右深,长宽约30米见方。院子三面都有窑洞,窑洞都是在深坑的墙壁上往里掏挖而成,用白灰抹面,简单而实用,门窗虽是木制,但没有多少装饰,一切简朴。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几近废弃的地坑院。

整体看去,和普通的窑洞四合院差别不大,仅仅是位于地坑里而已。

其他地坑院也同此大同小异,有的还是两进地坑院,有的几院相通。

这些地坑院的窑顶一般比街面略微高出一点,窑坑顶四周砖砌一圈一米左右高花墙,称女儿墙或拦马墙,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这种地坑院,造价低廉,只需要在平地上挖个大坑,再掏出窑洞即可,多出力气、多花时间就能完成,所以成为村里穷人造房子的首选。

地坑院,你想象不到的地下千年民居四合院

左右两院地坑四合院。摄于西社。

地坑院大都位于枣园一带,所以村里自古就有“穷枣园,烂池头,有钱住在堂前头”的说法。

有的读者会问,住在地下,下大雨不会淹吗?不会的。因为院内一般还会挖两口井,一口旱井,四壁底部加固,承接雨水供饮用;

一口渗井,四壁底部不作处理,供排水,防止院内积水。

正常年份的降雨,渗井完全可以容渗。听村里老人讲述,几十年来,只听说过有一家淹过一次,院里的积水一两天就渗完了。

西社村地坑院的建造历史已不可考,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居住于此,上百年总是有的。

它们默默无闻地藏在地下,不为外人所知,没有像陕县、平陆等地一样名扬中外,只能在残延苟喘中等待被废弃,或者填平建新房。

长治市这些罕见的穴居民居建筑实物,其实应该有更好的归宿,任其自生自灭,殊为憾事。


前几期还有精彩文章。请移步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