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布雷?

星座连连看

1948年年底,发生了一件让众多国民党大员极其震惊的事情,有着“国民党第一支笔”、“总裁文胆”、“领袖智囊”的陈布雷自杀,这无疑是对老蒋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为老蒋“执笔”长达二十多年的陈布雷究竟为何自杀呢?其实既有老蒋的原因,也有陈布雷自身的原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陈布雷和老蒋的关系了,陈布雷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文人,有着极高的文学涵养以及革命理想,所以他把自己一身的本领交给了老蒋的国民政府,而老蒋在很多地方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布雷先生为其写稿,尤其以抗战宣言最为著名,写到“如战端一开,地无南北,人无老幼,全民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但是他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在与老蒋几十年的相处中逐渐变味,他所一心追随的“老蒋”已经不是那个实行孙文之三民主义的革命者,但其却身为文人,又被文人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所限制,那便是忠诚。



老蒋一生对陈布雷极其尊重,视其为家人,而陈布雷也用一个文人的忠诚来回报老蒋的知遇之恩。从北伐成功到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兢兢业业,为老蒋是鞍前马后,他生活朴素,只抽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相比于其他国民党要员的醉生梦死,陈布雷显然是个异类,或许在国民党腐败到骨子里的时候,陈布雷依然是那个一心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的文人。



而他的自杀,我认为是一种解脱,是一种他自己选择解脱自己的方式。他见证了国民党的崛起,见证了老蒋的辉煌,但同时也见证了老蒋的失败,他本身就沉默寡言,不善交际,总是用一个文人特有的方式效忠着他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腐败他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而迫于各种因素,他的笔已经不是那个为抗日而激起四万万五千万国人热血的笔,反而成为了为腐败政府服务的笔,在这种情况下,文人自有他报效国家的方式,不能尽忠,以死相报。

总的来说,布雷先生抛开政党的偏见不谈,他的人格是值得任何人去尊敬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才是他效忠国家的方式,而老蒋显然让这支笔失去了光芒。在其死后,老蒋评价“当代完人”,确实,布雷先生当之无愧。


风流倜傥张四少

陈布雷出生于浙江慈溪一个书香门弟的封建家庭,少年饱读诗书,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府。身怀救国之志,曾写文高度赞扬辛亥革命,在1912年上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经过几年的验证,得出只有“三民主义"才可救中国的理念,并在1917年加入国民党,成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



在国民党内的知识份子中,由于他的文彩出众,被蒋介石纳为智囊(文胆),成为总统府第三侍卫室主任,蒋介石大多数的讲演稿出自他之手。他一生清廉,生活特别简朴,从不收受礼品。据他随从人员回忆,他每天吃的都是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两盘青菜加一盘荤菜,工作人员有十多人,他限制每天肉食品不得超过1公斤,除开三餐主食,他工作到深夜也不配备其它食品。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入时衣冠不整,他也全然不顾。有一次他老乡探望他,送给他两只乌龟,让他补补身子,他坚决不收,厨子看他一副病态样子,瞒着他收下,把它熬成汤送给他吃,结果他发火硬是不吃,最后其他的工作人员沒办法,才把它吃了。


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期,他每天工作时烟不离手,沉闷至极,未曾笑过,尤其他的女儿陈琏与女婿袁永熙加入了共产党,蒋介石找他谈了次话,告诉他实情,要他严加管理,并释放了他的女儿与女婿。此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也沒有过份干涉他们,要他们快速离去。随着解放战争的暴发,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丧失民心,招至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在风雨飘摇的1948年,是国民党走向衰退的终点,陈布雷在自杀的当天,拖着病态的身体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工作到深夜,写好遗书,一封给蒋介石,另一封给家属,还有一封给办丧事的人。陈布雷把事先准备好的大量安眠药吃下,最后不治身亡。蒋介石看了他的遗书,泪与雨下,泣不成声。国民党政府将陈布雷举行了国葬,被誉为“当代完人”。究其陈布雷的一生,不愧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一个早期的爱国者,他一生清廉,没有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一个实实在在的清官,在民国时期,“当代完人"的称谓实至名归!


夏普洱

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贴身侍卫官、“文胆”陈布雷怀着对蒋家王朝的无限绝望,吞服安眠药而亡。

陈布雷从报业才子到蒋的御用文人,从慷慨激昂的民主战士到蒋的忠实信徒,内心一生充满糾结,充满矛盾,最终自杀求得解脱,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

陈布雷青年时期是热血澎湃的民主革命的文化战士。他才华横溢,文笔犀利,拥护孙中山民主共和政策,鞭挞封建帝制,为民主革命宣传造势。他的文章热情洋溢,指点江山,激人奋进,极富革命精神,受到孙中山和共产党人的一致好评。很快陈布雷在业界崭露头角,被称为“报业才子”。


北伐时期,蒋介石念其才华力邀陈布雷为已所用。当时蒋是北伐军领袖,民主英雄,意气风发,人气正旺。面见陈布雷时,蒋谦和有礼,表现出求贤若渴之态,陈布雷感念蒋知遇之恩,从此对蒋一生忠心相随,至死不渝。

抗战时期,蒋的一些富有鼓动性的抗日演说大都出自陈布雷之手。这些演说慷慨激昂,使人热血沸腾,激发了全民抵御外侮的斗志,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名句流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惘顾民族大义,悍然挑起内战,为万夫之指。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军官争权夺利,加上蒋介石指挥无方,国军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步步消灭着国军的有生力量。国民政府垂死挣扎,陷于风雨飘摇之中。陈布雷面对这无可挽回的颓势,心忧如焚,万念俱灰,对蒋已完全丧失信心,自杀弃世。

陈布雷一生温良谦恭,为人低调,毫无戾气,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在私德方面无可指责。但他又是一介书生,胸怀浓烈的“君子死知己”情结,他深陷对蒋的感恩之中,竭尽心血毕生服侍一主,为恩情所困,终生对蒋毕恭敬,言听计从,在蒋大势已去时,以死相报。

陈布雷品格可谓高洁,可惜心中并无坚定政冶信仰,对蒋痴心愚忠。身世飘零,文胆凋落,可悲可叹!


沉静的海

陈布雷,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是蒋介石的“文胆”,深受重用。不过后来他自杀身亡,,有的人说他是为自己效忠的政权殉葬,也有人说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谏。不过,最后蒋介石还是追授陈布雷为“当代完人”,而对手则将其作为顽固的反抗分子。他虽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如何评价他却是一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评价陈布雷,自然离不开蒋介石。蒋介石对陈布雷礼节非常周到,从来不对陈布雷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布雷先生”。比如1939年陈布雷49岁生日,由于战事繁忙,陈布雷谢绝好友祝寿。然而第二天,蒋介石就亲自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字相赠。宋美龄亲自“饼饵相贻”。甚至对陈布雷影响很大的外舅杨敏曾,在过八十岁大寿的时候,蒋介石还亲自写“德高益寿”四字相赠,对此陈布雷非常感动。陈布雷身体并不好,经常生病,下表是陈布雷养病的时候,蒋介石的问候记录:


总体而言,陈布雷这个人说到底还是传统的知识分子,虽然有近代的思想,但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太深了。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幕僚,陈布雷恪守为臣之道,在工作上,他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政治上,他为官清廉,从不拉帮结派。因而,陈布雷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从1927年到1948年自杀,陈布雷在沉浮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超负荷工作摧残了陈布雷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在于当时的形势处于很大的不利之中,完全看不到希望。更让陈布雷难过和尴尬的是,家庭中出了一些左倾的人。陈布雷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很好的退路了,他家庭其实不太有钱,而且他没有留过学,所以他无法像别人那样跑去国外或者香港去做个与世无争的知识分子。走上自杀的道理其实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历史是什么

陈布雷先生是老同盟会成员,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世人誉之为民国第一笔,他一生至力于三民主义,至力于国家强大,他没有政治野心,甘当国家元首的儒子牛,他一生从没有利用权力和名望谋取过一丝私利,蒋介石给他的"一代完人"之评价是公平公正的,包括他的政敌也是一口一个"先生"称赞之。到了晚年,目睹政党腐败,国家风雨飘摇,耗尽了心血的他知道自己已经也无力回天了,才闭上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着实令人感叹。作为一个当代人,很是为中国曾经拥有这样的君子而欣慰。


小溪中的游魚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是文人爱国的方式,这是陈布雷爱国的方式,如果用一句话评价他的一生,那么我认为他担得起“民国第一君子”的称谓。

陈布雷的一生怎么说呢,他为了所谓的知遇之恩被一个人羁绊了二十多年,并且为这个人鞍前马后二十多年,他陪这个人打军阀、打红军、打日军、打内战。这中间有让陈布雷热血沸腾的事情,但也有让他深深厌恶的事情,而陈布雷在这个人的面前,他别无选择,因为这个人是他的“领袖”,那个人便是蒋介石。



老蒋一生视陈布雷为高级幕僚,对其从来是尊敬有加,一向称其为先生,而他们二人的相识相遇也颇有一番曲折。在老蒋北伐挥师入沪之际,便听闻了陈布雷的大名,做为报业奇才,他的文笔早已经被老蒋看在了眼里,因而又上演了一幕三顾茅庐的情景,做为文人,陈布雷是不愿意从政的,但在老蒋多次诚恳的请求下,陈布雷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决定了从此追随老蒋,此后一生没有回头,直到以死相报。



陈布雷一生最让人费解的事情便是他选择了自杀,而他自杀时却是国民党即将溃退之际,而老蒋的黄埔爱将自杀的都寥寥数位,做为一个文人,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其实从陈布雷一生的理想、抱负来看,他除了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文学素养之外,他身上还有着极其鲜明的文人骨气,即使老蒋后期为人民所抛弃,但面对其失败,其虽然常常是深恶痛疾,但他却不愿做二臣,或许只有一死方才解脱。这是一个文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哀之处。



纵观其一生,他为人清廉又不为名利所动,对于自己选择的领袖是绝对的忠诚,他埋头苦干自己分内之事,或许只有在深夜才会对国家命运而忧心忡忡,他的笔锋芒毕露,能让四万万同胞共御外辱,他执笔为国是国家民族的幸运,但却又是他的不幸。这支成就老蒋辉煌的笔,最终也见证了老蒋的失败,在其死后,世间再无这般“君子”。


书中历史

陈布雷先生是我最敬重者之一,他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人品高尚,才高八斗,他为民主中国也热血澎湃,他写的战斗檄文义正严词,人生遇一伯乐足矣,知恩图报是中国文人固有品德,兄弟相争,各为其主,效仿历史忠臣不为二主,眼看蒋氏政权风雨飘摇之中已无力回天,加之感恩于蒋介石放过其女陈莲,只有以身明心,实为憾事,想如今又有多少人能有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反正我是肯定远远没有达到先生那种境界,先生已去,江山如旧,国已强盛,安息吧。


荣昌177543618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1551445753f40a193a8a\

历史茶谈

提起陈布雷,就不能不提他的女儿陈琏(共产党员),两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可是父女却是相同的人生结局,都是死于自杀。陈布雷1948年服用安眠药自杀,20年后,1968年陈琏从上海的高楼顶上:跳下自杀。不知她死前有没有想起昔日父亲的尊尊教导“你不懂政治,不要无知盲从,早晚你会后悔的”。

仰天地正气,伐古今完人。女儿女婿都是共产党,他们被扑后,蒋介石看在他的面上给放了。陈布雷死前已经逐渐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他自杀虽是“以身许国”,但多少也带着些许“无奈的抗争”。



Airforceone503

终身追求个人完美,视三民主义为终极目标。看国民党腐败无能,逐步走向灭亡。美好愿望难以实现,恨铁难成钢,民国文胆含恨自杀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