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国际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和作家Bob Prost在2017年携带着他们的新书Disrupting Thinking: WhyHow We Read Matters (Scholastic)参加了ILA 2017 Conference & Exhibits,他们就“阅读的重要性”展开了论述并在大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今年,他们将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再度返回ILA 2018 Conference,跟大家一起探讨下“为什么说‘阅读’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本期播种阅读将带着读者返回到2017,看看Kylene Beers和Bob Probst曾经给哪些内容划了重点。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阅读 = 思维转换

Beers和Probst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对文本内容不断做出思想回应,如果读者不能够通过文字唤醒情感或激发思想,那么这就根本不能被称为“阅读”。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多加注意文本

,同时也注意文本带给自己思想上的变化,例如情感如何随着阅读发生变化等。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选择权 ≠ 无限制

Beers和Probst对于一点非常认可:对于那些不认为自己是读者的学生来说,给他们选择权可能带来巨大影响。

实际上,“赋予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你只需要坐下来然后说“去挑选一本书吧”,老师需要做的应当是向孩子们展示他们可能真正喜欢的东西,因此,老师们需要思考此类问题:教师结构的设置合理吗?这些设置是否可以帮助孩子做出明确的选择?我是否应当提供图书小讲座?教室书架上的图书数量是否足够?Beer表示:“我非常想赋予孩子们选择权,但此种选择选应当是带有一定限制的,因为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某一特定主题或特定流派的内容。”

默读 = 思考

Beers和Probst曾在接受“教育周刊”采访时指出,今天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之中,在这个时代下,海量信息可以以一种不需要我们主动阅读的方式与我们建立联系。往往依赖这些信息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放弃了对意义的主导与控制。在此情形下,安静且独立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并对文本内容进行自我解读,使自身对文本的回应拥有所有权。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兴趣 ≠ 注意力

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关键是“兴趣”,但是保持孩子注意力的关键却是“相关性”,因为孩子们的兴趣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因而,Beers和Probst经常鼓励教育者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去给学生介绍阅读内容,其中的关键策略之一就是指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相关性,当学生们发现自己与阅读内容是存在关联的时候,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就会变得非常高涨。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信心 = key

如果老师们想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必须显要建立孩子的“自信”你必须从建立孩子的自信开始。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对话式”问题 = 思维拓展

研究表明,大多数课堂对话都是由一种“独白式”的问题引起的,也就是那些老师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Beers 和 Probst鼓励老师和家长们通过“对话式”的问题来和学生交流他们不理解的东西,这些问题会帮助学生发展思维。与“独白式”的问题相比,“对话式”的问题会被学生视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更频繁地使用完整的句子并增强推理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读写专家Kylene Beers & Bob Prost:阅读教学中需要知道的七点

非虚构类≠非假的 非假的 ≠ 不真实

许多人都觉得,如果小说是虚构的那么非小说类的文本一定是真实的。 Beers 和 Probst 否定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非小说类文本只是一种为我们提供信息的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判断这些信息在我们的世界里是否真实。”

此外,Beers 和 Probst 还建议老师将 nonfiction作品用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上,这将给学生提供一个评判文章优劣的机会,并可激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问,挑战既存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