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週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後的繁華景象……”傾聽災區檢察人的親歷講述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震後重建的第十年,如今震後城市已涅槃重生,當年的災區十年間發生了什麼變化?這裡整合了親身去過5·12地震災區的檢察官自述所見、所聞、所感,今天讓我們傾聽親歷者的講述,在他們的文字中用心感受中國的不屈精神與大愛力量!

為群眾我無怨無悔”

——四川省汶川縣檢察院 雍強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5·12”震中——汶川,這一如今家喻戶曉的地名已成為全國人民的牽掛和關注。身為汶川人,身為參加抗震救災的檢察干警,我為之感到自豪和驕傲!我與汶川並肩一道從不屈的悲壯走向勝利的豪邁,十年艱辛一路走來,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恩。

如今,走在汶川縣城燈火通明的濱河路,走在映秀花開的幸福東村,走在水磨桃園如畫的古鎮裡,走在煙雨空濛的三江水鄉中……無不讓每一個汶川人自豪而欣喜,無不讓每一個來到汶川的旅遊者為中華大愛力量所震撼和驚歎!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汶川人,更是“5·12”汶川大地震的親身經歷者。回首往事如昨,當時我38歲,剛出差回到汶川的第二天,正在午休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8.0級“5·12”汶川特大地震。

煙塵滾滾、房傾屋塌,面對危難,我沒有慌張畏懼,衝向最近的學校。地震間隙,我與老師、消防武警一道衝向被擠變形的教室,撬開門窗安全轉移被困學生,挨著到教室宿舍呼喊查看有沒有被關在裡面的被困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第二天早晨7點天剛漸亮,我立即趕到山下的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到,組織將我抽調到了綿虒鎮抗震救災工作組,立即出發趕赴救災地。通往綿虒鎮的道路全部中斷,我和工作組一行人冒著強餘震和山體滑坡的危險,迎著大雨,穿越危險,一路徒步17公里翻坎越坡,經過了八個多小時終於安全到達綿虒鎮,投入到搶險救援。

當天,我們就配合部隊和群眾將困於河對岸滑坡地段的60餘名群眾安全轉移出來。在救災中,我始終牢記自己作為一名檢察干警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組織群眾轉移,配合安排調度,到災民安置區詢問群眾疾苦,瞭解群眾困難,想辦法幫助解決,將黨的聲音、政府的關懷傳達給災區群眾。

儘管抗震一線生活艱苦,我從沒有一句怨言。餓了啃包方便麵,累了就靠在座位上休息一下。“為了災區群眾早日重建家園,我無怨無悔。”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匆匆十年,汶川縣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取得了災後重建的偉大壯舉和全面勝利。看著青山綠水間的一個個重建新村,一面面迎風飄揚的鮮紅黨旗,一處處農家羌寨、休閒廣場,幸福時光下的美好生活畫卷讓我沉醉而感動;一條條村道、鄉道、縣道與國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承載著汶川重建發展的幸福願景;一座座跨江大橋和雄偉大廈,彰顯著我們中國的不屈精神與大愛力量!

災區一線的檢察追夢人

——四川省滎經縣檢察院 李晟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災情就是命令,滎經縣檢察院31名幹警火速集結,第一時間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

在一線救災工作開展的同時,滎經縣檢察院立即安排幹部深入到泗坪片區6個鄉鎮23個村查看200多戶村民受災情況,安撫受災群眾情緒,並向災區送去了救災物資。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震後十週年,滎經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始終把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作為工作重點。十年間,該院共審查批准逮捕案件700多件,提起公訴800多件,在增強災區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同時,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這是震後的第十年。面對災難的洗禮,3000多個日日夜夜,災區重建未曾停步。滎經縣檢察院克難奮進,在災區設立了“抗震救災法律諮詢服務點”,成立了派駐災區檢察室。十年來共接待群眾諮詢2000多人次,發放法律政策宣傳手冊5萬餘冊。

如今,滎經檢察人要做的是面對災區脫貧攻堅,團結一致,攜手並肩,在追夢路上砥礪前行。

災後十年,這裡煥發新生

——四川省旺蒼縣檢察院 侯媛

“5·12”汶川大地震倏忽十年,但往事從不如煙:廢墟里尋回的物件印刻著記憶,災區的斷壁殘垣陳述著創傷。十年之前,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正在為中考而奮戰;十年之後,我已經踏上了工作崗位。

2008年5月12日,我永生難忘。初次遇到地震,剛到實驗室準備上課的我們是懵的,只聽到有人說“快跑”,就跟著同學們衝出了教室。我們所在的旺蒼縣雙河中學位於一個小山谷之中,只見灰塵四起,耳邊是教職工宿舍的瓦片破碎的聲音。從此,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陪伴下,我們開始了在操場學習、住宿的日子。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大難無情,人有情。災難發生後,祖國同胞支援災區共渡難關。臨近中考,老師們百忙之中不忘抽出時間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關心震後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狀況,給大家送去了溫暖和鼓勵。地震也毫不影響同學們的鬥志,大家都相繼考取了理想的高中。

隨著震後援建的開展,斷壁殘垣逐漸變成美麗的新校園,災後十年,這裡煥發新生,欣欣向榮。祝福雙河中學的未來更加美好。

我見證了震後十年的災區重建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檢察院 劉聰

十年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當時的我是一名大四在讀的國防生。當在電視裡看到那一條條塌陷的道路、無數倒塌的房屋和無助的人們時,我恨不能馬上畢業入伍,到救災一線去......這面目全非的家園、這無家可歸的人們何時才能擁有他們曾經的美好和安寧?我不敢想象。

一年後,2009年10月19日,已是軍人的我利用休假時間來到了汶川映秀。在那裡我看到,雖然一些散落的巨石仍在路邊,一些道路仍然泥濘,一些房屋是臨時搭建,但四處都是正在重建家園的建築工地,隨處可見忙碌的工人和機器。

當我看到“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巨型橫幅時,我的眼眶溼潤了。我被這大無畏的英雄氣慨,被這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深地震撼。在祖國大家庭的齊心助力下、在四川人民的不屈奮鬥努力下,一個嶄新的家園正重新建立,四川人民的臉上又開始有了幸福而滿足的笑容。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現在的我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毅然選擇留在了四川。十年間,我見證了四川人民在災後重建中那永不言棄的韌勁,見證了災後重建那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願從見證者變成參與者。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這股韌勁將一直激勵著我,與四川一道再創輝煌!

好好活著,明天就有希望

——福建省莆田市檢察院 王磊

2011年10月15日,我們一早經過巴朗山進入汶川地帶。沒想到地震過去三年多了,沿途的道路還是極具兇險,山體鬆散,滾石遍地,道路橋樑坍塌隨處可見。在山坳隧道口,經常看到有部隊官兵或工人們正在艱難搶修險情。

抵達映秀已是午後,我們在當時受災嚴重的漩口中學遺址憑弔時,心情極其低落沉重。無法想象在大災難來臨之時,那些來不及逃生的師生們經歷了怎樣的絕望。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離開漩口中學後,我們在新街上找了一家豆花魚小飯館吃午飯,老闆娘是本地人,熱情開朗,時不時過來和我們聊天,聽我們講路上的風景和故事時,胖乎乎的臉上寫滿了笑意。

後來,不知誰提及汶川地震,就見她的眼淚立馬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她告訴我們,那場地震奪去了她5歲的兒子。

談笑聲一下子停住了,似乎四周的空氣都陷入靜默,同行女孩遞給老闆娘幾張餐巾紙,她擦拭後說沒事沒事,還好她還有個女兒,就有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

她的臉上重新有了笑容,但那笑容的背後的傷痛和堅強,我們無法感同身受,只能默默祝福她。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對於經歷過那場大地震的人們,也許心靈上的創傷永遠也無法彌補。但生活總得要繼續,好好活著,明天就有希望。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後來,我搬到了震區生活

——四川省彭州市檢察院 崔小凱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2012年,我來到了5·12重災區彭州,在這裡工作和生活。2008年的那場地震,看似與我無關,卻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耳濡

經歷過那場大地震的人告訴我:買房子要買現澆的,不要買預製板;地震發生的時候不要跑,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有一個軟件叫地震預警,要給它所有的手機權限……

他們給我講震後的場景:那時在山上救援,累了躺地上就睡,即便幾米外就是遇難者遺體也不知懼怕;那時就在外邊搭起帳篷辦案,泡麵、礦泉水管夠;地震多天後,他們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家人……

二、目染

2018年,忍不住想去翻開地震那一頁,我帶著兩歲的兒子來到了震中映秀鎮。映秀小學地震遺址外,參觀者絡繹不絕。遺址內殘垣斷壁觸目驚心,遺址外已看不到地震的痕跡了,房屋整潔,街道寬闊。不少當地人在商店賣小吃、紀念品、土特產,生意還不錯。走到一個賣玉米饃饃的攤位前,我和夫妻倆聊了起來,閒聊中女子說自己的孩子就埋在下面,在這裡可以離他近點……

三、心思

地震帶來的物質的創傷早已淡去,但心靈的傷仍隱隱作痛。

可是,除了傷痛,地震帶給我們的,還有正能量,比如頑強的抗震精神,比如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和關懷……現在想起來,依然心潮澎湃。我相信,這些會愈久彌新。

愛心需要傳承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檢察院 王蘊韜

2013年4月,雅安市蘆山縣發生地震。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參加了公益行動,去蘆山縣進行災後心理疏導,在青衣江邊的抗震帳篷住了一週。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有四十幾度的潮熱高溫和指甲蓋大的花蚊子,還有比我堅持更久的很多志願者。因是為抗震而來,6月28日我專門去了一趟汶川縣映秀鎮。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從下車的那一刻起,我就不自覺地放緩腳步,降低聲音,總覺得當年的那場天崩地裂對這裡的人們太過震驚。映秀鎮路口,矗立著一塊房子大小的巨大石頭,刻有"5·12震中映秀"幾個醒目大字。據說這塊巨石是地震時,對面山體崩裂滾過來的,如今成為映秀的標誌性路牌。

五年之間,映秀鎮已經面貌全新,只有映秀中學的地震遺蹟被保留下來。正對學校大門是專門修建的石刻紀念錶盤,永久鐫刻著地震發生的時間。遊客們拿著黃色菊花,默默排隊默哀。

視覺衝擊的背後,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可貴,嶄新映秀的背後是全國人民愛心的凝聚。走過兩個災區,愛心的奉獻穿越空間、時間,傳承著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後的繁華景象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 周夢潔

2015年6月初,正逢我大學畢業。作為畢業紀念,我和朋友計劃了一次蜀地之行,而汶川正是目的地之一。而在那裡,除了收穫深深的震撼外,更有滿滿的自豪。

從成都到汶川的山路蜿蜒盤旋,窄路險坡不斷,乘坐著不斷顛簸的大巴,幾個小時後我到達了汶川,來到了當年汶川地震受災最嚴重的映秀中學。地震使原本生機勃勃的學校成了廢墟,如今這裡成了汶川地震遺址。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看著中心廣場時鐘狀紀念碑上刻著汶川地震發生的時間,人們默默地低下頭為遇難的同胞默哀。廢墟上依然屹立著旗杆,五星紅旗隨風飄揚,也許在那一刻,“她”就是希望。

當我來到映秀東郊時發現,原本的滿目瘡痍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樓所組建起來的融合藏羌文化的旅遊特色小鎮,村裡大道寬敞平坦,幾乎家家戶戶做起了小生意,向來自遠方的遊客們熱情推銷著他們物美價廉的特色產品,講述著那些年從地震中浴火重生的故事。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繁華和諧的小鎮,這是國家、政府帶領著解放軍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我見證著災後重建的映秀,感謝和自豪油然而生,自豪我生在這片華夏土地,自豪中華民族的團結勇敢。

翻山越嶺去答覆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 朱文華

2016年5月,我和幾位控申部門的同事們踏上了前往汶川地震中心區——四川小金縣的旅程。小金縣東鄰汶川,境內小金川縈洄蓄勢,四姑娘山蜿蜒險峻,地質災害多發,“5·12”地震時也是重災區之一。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此行目的是為了答覆一位當地藏族同胞多某。不久前,因對在江蘇無錫打工的前妻田某殺害女兒一案判決不服,多某來到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申訴。在被告知判決無誤後,情緒激動的他喊出了:“不解決問題,我就跳樓自殺!”多某的信訪,我們一直放在心上。於是,我和同事決定啟程去多某家鄉給他一個答覆。

長路漫漫,我們到達成都車站後驅車前往小金縣。一路橫穿當年“5·12”地震區,隨處可見新修的居民樓和忙碌的村民。尤其是通往震區的道路得到了徹底修復和改善,各方面基礎設施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不過,進入小金縣後,海拔達4000米以上,加之濃霧,行程更加艱險,到達目的地時,我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同事勸我休息,“言出必行!”我背上了氧氣罐繼續工作......

多某完全沒想到我們會千里回訪,經過耐心解答,反覆釋法說理,他終於噙著熱淚哽咽道:“檢察官辛苦了,謝謝你們!”我和同事都笑了,翻山越嶺來答覆,這一趟,不枉此行!

她走不了路了,我就是她的雙腿

——四川省都江堰市檢察院 張光泉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5·12”大地震發生時,我在都江堰市,妻子在震中映秀。那時通訊中斷、道路坍塌,我根本無法得知妻子的安危。當時災情嚴重,情況緊急,我來不及焦慮和牽掛,便在第一時間前往重災區參與緊急救援。

5月14日,我得到消息,妻子被埋在廢墟里仍然活著!領導安排我趕緊過去看看,可是看著眼前的生靈塗炭,我在心裡請求妻子的原諒和理解,咬牙堅持:災情這麼嚴重,先救等待救援的同胞!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生活變得艱難,但我會與妻子患難與共、守護相助。她現在走不了路,我就是她的腿,生活還要繼續。

感恩這座充滿人間溫情的城市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檢察院 賀新

2013年冬天,我來到什邡這座美麗、寧靜、溫柔的川西小城。誰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座柔美的城市,在2008年5月12日曆經了汶川特大地震。全市864平方公里轄區,嚴重受災面積達500多平方公里,人員傷亡慘重,財產損失巨大……地震讓這裡滿目瘡痍,那年的什邡在哭泣。

地震雖然震垮了房屋萬千,卻沒有將什邡人民的脊樑震垮。在北京的傾力援助下,什邡這座充滿韌勁的城市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重建了家園。

今天的什邡看不到地震留下的傷痕和陰影,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大道寬闊筆直,一個個鄉鎮充滿活力,環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人們的臉上不再是愁雲滿布,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今天的什邡在微笑。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看到了浴火重生后的繁华景象……”倾听灾区检察人的亲历讲述

什邡檢察院幹警參加地震題材電影《一百零八》拍攝

今年是震後重建的第十年,一部名為《一百零八》的電影在什邡開拍,我有幸作為群眾演員參與其中。通過詢問同事,我才瞭解到這是一個講述大災之中有大愛的故事。當年地震發生後,什邡市婦幼保健院在地震中成了危樓,待產孕婦們無處可去,當地寺廟羅漢寺打破佛門禁忌,讓孕婦們住進寺院,禪房變產房,108名寶寶相繼在此誕生,而這108個孩子,被稱為“羅漢寶寶”。

今年是我來到什邡的第五個年頭,這裡的人文山水、歷史風韻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願意在這座充滿溫情、活力和愛的城市裡工作和生活,我也堅信什邡的明天必定更加精彩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