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縣多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戰

建項目,夯實扶貧基礎。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同縣新發展黃花1.6萬畝,種植萬壽菊、葵花、油菜籽等景觀農作物2.5萬畝,中藥材2萬畝,荒山造林1.8萬畝,經濟林2.1萬畝,並申報了總容量為35.3兆瓦的光伏項目。同時,加快易地搬遷項目建設進度,完成2016年4560人的易地搬遷後續拆遷、復墾和2017年5000名貧困人口和582名同步搬遷人口的入住,確保今年的4150名貧困人口和523名同步搬遷人口到11月底全部具備入住條件。

強保障,兜實民生底子。對260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齡人口進行政策性幫扶,確保無因貧輟學現象發生。認真落實省醫保“136”工程,省定24類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享受一次性5000元的大病關懷救助,對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應保盡保。為“四有兩好”貧困戶發放免抵押、免擔保、財政全額貼息的扶貧小額貸款,緩解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難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鄉鎮服務站覆蓋率達到100%,村級網點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其中,貧困村覆蓋率不低於50%。大力實施鄉村環境提質工程,確立了55個環境提質重點示範村,圍繞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配套完善4個旅遊重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吉家莊中心村旅遊示範村建設,打造西沙窩桑乾河古樹、東沙窩火山石頭村、於家寨田園綜合體、世家小鎮(大同論壇)、大坊城溫泉小鎮等鄉村休閒旅遊示範點。

夯基礎,完善基礎設施。投資8000萬元全面解決貧困村飲水安全問題,對20個飲用水量不足、保證率不高的貧困村進行飲水工程鞏固提升,涉及貧困戶1713戶、貧困人口4543人。投資3000萬元實施大同東縱脫貧攻堅公路(大北莊—水頭段)縣道改造工程15.1公里;投資1.9億元實施村通水泥路207公里。投資2447萬元實施4個線路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新建及改造線路55.06公里。推動農村網絡建設,實現所有貧困村通互聯網,聯通光纖在貧困村的覆蓋率達到90%。

強力量,優化隊伍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增強組織力和戰鬥力,在2017年農村“兩委”換屆中,通過前期分析研判、吸引在外人才迴歸、嚴格人選把關、加強組織保障四大舉措,配強配硬村“兩委”班子,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能紮根基層的好黨員好乾部被選拔上來。與此同時,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深入推進“三基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集中整頓、轉化升級25個軟弱渙散黨組織。積極發揮“三支隊伍”作用,建立了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重點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因村精準派出第一書記。大力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注重吸引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退休幹部、復轉軍人、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幹部到村任職,建立了村名單、鄉臺賬、縣人才庫,收錄在外人才519人。在去年換屆中,共吸引178名在外人才迴歸,其中擔任村支部書記26名。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縣175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新農民夜校,採取“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形式,積極引導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帶頭髮展特色產業,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戶脫貧增收,全縣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領辦黃花、綠豆、養殖、造林等專業合作社150多家,吸收帶動9000多人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