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机长刘传健在飞机挡风玻璃破碎的情况下,迫降到底有多难?

视频里的机长亲口说,当时飞行高度约9800米,速度800公里/小时!这里我们专注计算驾驶舱里面的大气压有多大,讨论一下,驾驶为什么没有缺氧晕眩?

首先我们算一算,在9800米的地方,大气压有多大,氧气有多少。物理公式太麻烦,好在有现成的表可以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9800米。气温零下50度,大气压仅仅是海平面大气压的四分之一多点!


而氧气压也是类似,如上图所示,仅仅是海平面大气压的四分之一多点!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飞机驾驶舱里面的大气压,按照图片机长应该缺氧眩晕,但是他们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考虑进去!那就是破裂的挡风玻璃外面吹来的800公里/小时的风也会产生压强。驾驶舱内的大气压强等于外面的海拔压强加上这个风造成的额外压强(风压力)。

那么这个风的压强有多大呢?我手工不准确的估算,大概是高空大气压的1/4。别小看这额外多出的几分之一,看看上图就知,可能就是它决定了机长(还要考虑到他身体素质特殊)和整个飞机一百多名乘客的生还。



司大勇

这场原本可以让保险公司赔到哭不出来,让百来个家庭生死离别的航空灾难,让四川航空彻底flop的重大事故,被两名英雄机长和机组人员绝地反击!

昨天9点18分,四川航空官微简单发了一条消息。

按照字数越少事情越严重的惯例,这场备降怕是不简单。

实际上,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发布通报称,该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因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后安全备降成都。

事情经过轻描淡写,但是整个过程却是惊心动魄。

飞行途中,飞机副驾驶一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碎,飞机开始剧烈颠簸,氧气面罩掉落,机舱内夹杂乘客的惊呼和哭泣,甚至有人出现眩晕呕吐。

与此同时,驾驶舱里的机长们,经历着什么?

飞行途中的座舱盖掉落、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

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两位机长只穿着短袖,相当于在零下几十度的哈尔滨大街上,以200公里的时速狂飙着,同时又把手伸出窗外。

在驾驶舱中,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无法看清仪表,操作极其困难

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而且,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的时候,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网友相生栗子提到,“这趟航班原本是早上6点自东向西飞,背对阳光,视野很好。而迫降时是自西向东飞,也就是说,机长不仅要忍受寒冷失压的折磨,全程还要直面刺眼的阳光,戴墨镜?想都不要想。”

讲到这里,此次飞行的困难程度大家应该也有数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人定胜天的奇迹!

网传这位英雄的机长刘传健是原空军二飞院飞行教员,军转民是没跑的。2006年转业后到川航工作,有几十年的飞行经验。

在万米高空遭遇如此恶劣的飞行情况还能仅凭目视和记忆,通过与副驾驶的默契配合和过硬的心理与技术完成返航迫降。

另外,网传副驾驶耳朵遭凶为谣传。

自媒体“@航空物语”发布消息称:

“刚刚在重庆前往拉萨途中改降成都的川航A319,有可能完成了近年来国内最有挑战的一次飞机特勤处置和紧急着陆。”

这样史无前例的壮举竟然敌不过流量明星的一点花边绯闻,真是匪夷所思。

当机器失灵,人真的是最后一道防线。

20分钟或许只是漫漫人生里最普通最平凡的一段时间,但在川航3U8633备降的20分钟里,每一秒都是一辈子!

经此一役,川航地位跃升指日可待,“国版俄航”名不虚传!


你若有故事,欢迎来倾诉,我来执笔成书。


万先生的信箱

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机长是超人的话!

飞机当时的速度在每小时800-900公里的亚音速,F1赛车的最高时速记录是372公里每小时,一般也就在200公里每小时左右。

当时的气温大约在零下40-50度之间,我国北方冬天最冷差不多在零下20-30度左右。

想象一下,你没带头盔开着F1赛车,在哈尔滨的冬天顶着强风飞驰,仪表盘坏了,眼睛睁不开,汽车发出巨大的轰鸣,耳朵也听不到......真实情况还要糟糕许多,关键是,还在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高度上....

只能说机长是超人,史诗级的迫降!


高挺观点

这是奇迹,一场挽救了一百多个家庭的奇迹。

请允许我向伟大的机长刘传建以及其他所有机组成员致敬。

空中突发的灾难特别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机长刘传建以及其他所有机组成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真实的充满危险的课。

  1. 挡风玻璃的突然爆碎,会引起飞机失去平衡,在空气中上下颠簸。挡风玻璃破损处也会形成吸引力。机组成员有力的平息了乘客的惊恐,有效的控制了次序,体现了机组成员的训练有素和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

  2. 机长刘传建强大的内心和丰富的飞行经验,稳定的操作,同各机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成功迫降到机场。

  • 遇到哪些困难呢?
  • 高空飞机玻璃破碎,最先遇到的就是空气对流和飞机内外的气压差。它能造成飞机飞行失去平衡,并破坏飞机的设备,影响特别大。最危险的情况会造成飞机解体。很幸运,我们的飞机没有解体,我们的飞机质量经受起了考验。为我们的飞机制造商赞一个。
  • 高空的低温可能造成人体肢体坏死,影响人体的活动。在飞机大部分的仪器和仪表失灵的情况下,机长和副驾驶成功将飞机从高空转移到低空,可知他们克服了多大的困难。
  • 高空缺氧会使人呼吸困难,思考速度减慢,甚至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高空阳光直射会影响人体视线,在飞机仪器和仪表失灵的情况下,它的影响是致命的。

虽然困难重重,机长刘传建以及其他所有机组成员还是成功迫降到机场。(机长刘传建

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在这场灾难中机长表现出了中国军人热血,临危不惧的意志。我为我们中国有机长刘传建这样的英雄骄傲,也为培养出英雄机长刘传建的中国军队骄傲)


扈荼

川航3U8633航班14日清晨从重庆机场起飞,飞重庆至拉萨航线,全程在高原气侯下飞行,爬升到26000英尺高空进入爬飞区后,在失压状态下飞机出山降至10000英尺以下,这时这架空客190飞机驾驶舱内付驾驶一侧迎面的挡风玻璃突然掉落,二米见方的大玻璃在太空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强大的空气对流从空洞的窗口扑进座舱,和舱内恒流形成气爆,毁坏了大部分仪表和仪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冷热交换瞬间让人无所适从,更要命的是9700英尺的高空大气严重缺氧,不把飞行高度降至2000英尺以下恒氧状态,全机127名乘客和全部机组人员,就会因为缺氧状态窒息死亡,必须瞬间下降飞行高度,不能迟缓,飞机长刘传健这位身材壮硕的中年汉子,艺高人胆大,危难时机果断处置,教科书式的操作规程,将飞机降低在安全系数以内然后在双流机场迫降,安全降落,


在飞机府冲下落时空姐表现的同样让人肃然起敬,飞机由于气爆影响,颠振波动影响了所有乘客,客舱内断电漆黑一团,空姐按部就班呵护每一位乘客就像呵护自己的亲人,在旅客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空姐乘务长扯着喉咙向旅客大吼,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让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些空姐太美了


周建华杨家将王者归来

关于川航事件,我想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关于机长的壮举,我们也为之震惊,为之赞叹!

那么川航老兵机长在飞机挡风玻璃破碎下迫降到底有多难呢?以下几种情况综合起来就是这次降落的难度了,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1.当时飞机的速度是800多,而飞机的一扇玻璃敞开了。可能说这个大家感受不到什么,就是你开车的时候时速达到最高限时速度,然后把挡风去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估计整个身体都受不了了。

2.温度,重要的是温度,当时的温度只有零下40度,大家没看错,是零下四十度。要知道北方最低温度零下二三十度的时候人的手都伸不出来了!

3.飞机上的仪表也坏了,这是多么的具有挑战性啊,一切都需要自己凭感觉!

4.这几种情况合并,然后还是在高空,难度非同一般,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这是大猫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大猫聊三农,我是王大猫。喜欢大猫的可以关注一下啦!

大猫聊三农





试想我们平时开汽车,路上总有比较明显的路标或标志性建筑。但是在空中,却是四面茫然,唯有地面上由山头做标志物。作为机长的刘传建,需要在失去正常导航的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判断自己当前的地理位置、飞机速度、方向、准备迫降的机场方向、距离。感觉这比我们在荒野迷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要多。

飞机到达双流机场,由于飞机失去一侧玻璃,飞机阻力当然会偏离,再加上飞机的震动,这对高速运动的飞机造成很大的危险,使飞机方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一旦飞机稍稍改变角度,高速着地的飞机必然侧翻,后果不敢想象。



感觉刘传建和机组人员们太牛了,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美国很多空难内容的电影,可以说惊心动魄。建议把这事件拍成电影,不用夸张,一定比好莱坞大片还刺激!


仰望星空

实际上这是一次非常牛逼的迫降事件。 本次航班型号是空客A319,具备高海拔飞行能力,被称作“高原雄鹰”。 本次航班计划从重庆飞往拉萨,飞行途中,驾驶舱一扇挡风玻璃意外掉落,迎面吹来的大风将控制台吹的七零八落,很多设备都已经失灵,更不用提人被吹着的感受了。当时飞行高度约为9000米,驾驶舱处于高空低温失压的状态,舱外气温低至-50度,就是在这种常人都无法生存的环境下,两位机长穿着短袖,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仍然保持清醒,保持安全飞行高度,并向机场发出7700紧急代码,最后平安降落在成都机场,没有任何乘客受伤。 这是一次迫降奇迹,航空史上仅有英航5390号航班发生过这样的事故,并改变了世界航空史。


3哈出品


孤独的行者52

当时的驾驶舱是最恶劣的环境,气温高寒,如在冰天雪地中,发动机的噪声进入机舱如雷贯耳,虽然有耳罩,但对判断又有一定影响,由扵疾風吹进机舱对目测也不利,还有舱压降低,身体也会内外失去平衡,呼吸都不畅,在此情况下,全靠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娴熟的技术,获得迫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