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睡眠法”不科学,用打盹代替睡眠来增加工作时间得不偿失!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其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网上流传着名为“达芬奇睡眠法”的睡眠方法,让这位艺术大师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传,达·芬奇每工作4 小时就去睡15~20 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睡2 个小时左右,还能余下大把时间从事创作,并保持充沛的精力。

而网上盛传的达·芬奇睡眠法认为:人每隔4 个小时小睡15~20 分钟,夜晚就可不必进行长时间睡眠。如此,每人每天只需睡6 个“15~20 分钟”就够了,加起来少则1.5 小时,多不过2小时。

“达芬奇睡眠法”不科学,用打盹代替睡眠来增加工作时间得不偿失!

文章强调,特殊时期或者短时间内用此方法或许可行。比如战争时期,人的确可以做到24 小时、36 小时,甚至48 小时不眠不休,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激反应,不能成为常态,不具备科学性和普遍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 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地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而且,想用打盹代替睡眠从而增加工作时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