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高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sbwsw

你好,意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吉諾·貝基先生曾說過:“唱高音實際上是一種休息,就像喝了一杯甜橘汁一樣!”其實高音只要唱對了,唱好了,會感覺比中低聲區唱的更舒服,就像是扔出去一條拋物線,從頭頂甩出去以後你基本就不用怎麼管了,聲音會在氣息上跟著慣性力量繼續往前發聲,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

本世紀最偉大的男高音帕瓦羅蒂,被稱為高音C之王,他的高音如洪鐘般響亮結實,甚至能讓聽眾聽的酣暢淋漓。他之所以能將高音駕馭的如此完美,離不開其強大的氣息支撐,以及關閉唱法的熟練運用。


你看歌唱家們唱歌的時候,一到最後一句高音,總喜歡把手伸開抖一下,身子往後頓一下,許多人覺得這是為了舞臺表演需要,其實不然,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充分透露了他們唱高音的秘訣。他們在唱到最關鍵的那個高音時,之所以身體往後靠一下或者說頓一下,是為了把力量往腰上壓下去,手抖動的姿勢也是為了“給力”,給腰上抖出來一個力量。然而沒有學過聲樂的人在唱到高音時,不是往後靠,而是往上提,甚至有的人提著腳尖往上喊,這肯定是不對的。

歌唱家們在唱歌時,每一次迅速呼吸,都能瞬間把氣息吸到腰腹部位,腰部一圈的肉肉都會因為充分吸氣而張開,我經常讓女學生扶著我的腰讓他們看我吸氣呼氣時腰上的變化,那是很明顯的起伏。吸好氣以後,整個腰部膨脹開,然後繃著力量,像蹲廁所一樣給腰上一個力量,讓你肚子變結實變硬,不要軟軟的,就是這個對抗力量在歌唱中把你的聲音一點一點推出來的,聲音不能主動唱出來,必須把聲音向腰上靠攏,讓你的聲音像是坐在氣息上,聲音被迫被氣息推出來。


氣息吸的很深的時候,你的整個歌唱腔體都會自動打開,胸腔會擴張開,喉位會變低,喉嚨會因此有打開的趨勢,在此基礎上尋找打哈欠的口腔狀態,把內口充分打開,舌頭平放微微抵著下牙,甚至舌頭會呈輕微凹陷狀,舌頭中間會形成一個凹槽,軟顎充分抬高,小舌頭也提起來了(小舌頭會隨著音高的提升而提的越來越高)。口腔打開以後,就用這個狀態唱a音,把聲音向腰部氣息上靠攏,彎腰或者坐著唱更能體會聲音被氣息推出來的感覺。

在歌唱過程中,儘量聲音小一點,不要有任何嗓子喊的力量,到換聲點附近開始嘗試把聲音唱的凹一點,關閉一點,不要太白,不要直衝衝的唱,不要感覺聲音從嘴巴前面出來,而感覺聲音是貼著腦袋後面往上唱的。


宋老師聲樂學堂

我是男高音,我個人覺得最酣暢淋漓的不是唱高音時的感覺,而是從唱不高到唱高的過程讓你酣暢淋漓。如果有一個名師一直教你,那你會少走很多彎路。但是老師教你的知識,那還是老師的。只有在上完課自己練習的過程中,你會不斷地摸索,試試這樣唱,試試那樣唱,最後你得出的經驗和結果才是你自己的。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內部構造也不一樣,所以老師能給你的是有限的,最瞭解你的就是你自己。


  • 對於高音戴玉強總說一句話“基礎在中聲區,高音是激情”。我覺得說的不無道理,就像蓋樓一樣,打好地基很重要。聲樂也是這樣,有的人會急於求成,趁著自己年輕嗓子好,在考試或比賽時選擇過大的曲目。比如你是個20多歲年輕的聲音,一定要唱《穿上戲袍》那種30歲的音色,或《冰涼的小手》High C那一定會出問題的。這樣做的後果只會傷了自己的好嗓子,而且還要從頭開始,一首一首的藝術歌曲,不斷磨合自己的技術。



  • 還有一點就是練習的時候不要怕破音,不能因為“好面子”而改變了內部正常的發聲方法,那還不如不唱這個高音。帕瓦羅蒂曾經有一度也經常破音,他在自傳裡說,唱高音時有段時間總是很憋著,一不小心就憋破。但等到身體一切機能都成熟之後,就不會這樣了。


  • 青年歌唱家石倚潔在採訪中也談到,他原來唱高音總是太靠後,在旅歐學習時老師讓他往前唱,那時他也經常破音,但經過長期正確的練習,現在的高音很輕鬆。我發佈的石倚潔19個High C就可以證明他雖然經過了失敗,但他堅持到最後得到了好的結果。


我覺得聲樂是值得一輩子去研究的事情,你每一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聲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斷變化。慢慢來,就會成功的。


歌劇初體驗

我是學聲樂的。據我所知,聲音越高,氣息越沉,換句話來說就是,如果你想讓你的高音渾厚有力,越唱越高,那麼就把氣息使勁下沉。在這過程中,始終是腰部發力。如果,你是嗓子累,那你一定方法不對。至於聲音的渾厚程度,那跟天生的嗓音條件也有關係。聲音的控制其實是氣息的控制,不在嗓子。


淡筆繪青春

最為一個經常唱高音c的人我可以告訴你唱高音是件可以自我陶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