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艺术为什么比的不止是绘画技巧?

用户66203440565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古代的绘画更多是提现在技巧上面(西方为主,中国画倒是有些退步了!)。

但是你看艺术发展到如今,出现了很多画派,学院派、印象派、抽象派、立体主义、超写实主义,当这些艺术形式已经趋于成熟的时候,艺术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同一个画派的画家已经太多了,就算是绘画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这时候如果一个画家还陷入技巧,而不寻求突破,那么他是没有前途的,民众也不会买账,因为艺术除了表达画家个人的情感,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脱离了民众的艺术就不再是艺术了!


万物皆明

还要包括其他一些内容:

1、作为一个画家,除了要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外,还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相应绘画技巧而只会思考的人,只能是空头艺术家。绘画创作是技术和技巧性很强的劳动,但许多人往往误解为,只要掌握技术、技巧便万事大吉,忘记在它们后面还有更高的要求。绘画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的品位与格调,不仅仅与绘画技巧的运用有关,而还取决于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画家在掌握和运用技巧的过程本身,不可能不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做相应的思考。掌握绘画技巧不能替代独立思考。这是因为,画家从事的艺术创作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关系到生活与艺术、传统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等方面。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必然会在创作中有所体现。在一定思考下的作品,决不会是单纯技巧的炫耀,而会成为一种表达思想和观念的绘画语言;这样,画家就摆脱了“画匠”的状态,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此时画家的创作也自然会远离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具有某种探索性。

2、当我们沉醉于古今中外的绘画佳作时,有谁只停留在欣赏它们的技法上了呢?好的作品,都是意境美和形式美达到了一定的和谐统一,好的作品的内涵往往都包括了画家的思想、气质、学识、修养和他们对绘画语言的探寻与追求。仅仅学习绘画的技法,无法使你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画品的高低由人品决定,人品主要是指人的艺术品位,而这种品味的高低又由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只有品位高的人,才能画出高品位的画来。画家的修养品位,主要依赖于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得益于画家的知识结构、读书的多少、思考的深度以及美学修养。单纯靠绘画技巧是不能真正把绘画真正创作好的,只有在与其他学科互为促进的基础上,才能使画家的美术创作插上坚硬的翅膀。画家应该在文、史、哲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学养的同时,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技法的修养与学识的修养是不相悖的。

现在艺术学院的教育常常过于注重技巧教学,而忽视画家本身素质修养方面的教育,只在乎学生对造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只是追求怎么样画得象、画得准,而不是想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作品本身的质量,这是需要未来加以纠正的。

3、画家还要多看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以利从中吸取营养。画家可以广为关注和研究中国绘画丰富的遗产,集中精力钻研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的气质、性格相近的那些传统艺术家的作品。研究的越深,悟到的东西就会越多,在创作中也就越能游刃有余。此外,画家要善于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此种找出自己的绘画主题与绘画技巧方式。


季涛谈收藏与投资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我觉得对画家提出绘画艺术不仅仅是技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当代绘画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投资的诱导,确实有一种技法大比拼的味道。这种极端误导的投资却也吸引了一大批平庸画家纷纷粉墨登场,即赚了钱,有有了名。


但是,真正懂得艺术的人都明白,艺术只与艺术的美学价值有关,与技法和地位虚名都没有关系。

如果艺术仅仅是技法的比拼,那么,艺术就不是艺术了,因为,就技术而言,画家们只要去用功,都能达到。


而且,如果是技术的比拼,艺术也就标准化了,有了标准,艺术还怎么会有创造性?怎么会有对艺术家精神自我的张扬?

纵观艺术历史,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没有一件艺术品是是纯粹的技术。


艺术要不要技术?当然需要,而且优秀的艺术作品,他的技术成分和技术含量也是很高的。

为什么我们不会承认艺术作品只有技术呢?

因为,如果仅仅是技术,那么,艺术作品是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例如音乐的练习曲,你说技术不好?但是,我们会在音乐会上演奏练习曲吗?绝对不会。


因为,练习曲仅仅的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本身并不是完整的一个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所以,练习曲只是纯粹的技术成分。用于学习音乐,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可以,但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作品。

绘画也是一样,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人物,即使技术再好,也不会感动人。

艺术作品要感动人,就需要用运好技术,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引起人的共鸣。

思想是人的深层语言,情感上人的思想情绪的流露。


人的情感是非常细腻丰富的。一个画家能不能捕捉到细微的情感思想,这是一个画家厉害的地方。

而且,思想和情感也是非常不容易发现的。

同样是画一只鸟,不同的思想情感之下,那只鸟的欣赏价值差别很大。


例如,八大山人的鸭子和鸟,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为什么画得那样震撼人的灵魂。只因为八大山人高超的一点一画之间,都是用自己的灵魂在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

我们现实艺术作品,一定要全面去了解画家的各个方面的创造和发现。

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创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因为不能被纯粹的技法迷住,以为这就是艺术。


千千千里马

我觉得绘画艺术从来都不能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绘画技法。谈到绘画技法,东西方绘画有着天壤之别。不仅仅是因为国画和西方绘画所使用的作画工具完全不同,同时也是由不同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底蕴决定的。不管是我们的国画,还是西方的油画,绘画技巧都不是衡量一幅作品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或者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那么,除了绘画技法,还有什么东西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档次呢?我们在盛赞《蒙娜丽莎》时,谈论最多的并非达芬奇对人物形体的精准塑造,或者是细腻的刻画能力和高超的光与色的把控水准,而是蒙娜丽莎露出的神秘微笑。就是这一个极为传神的表情,体现出画家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也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并不是过人的绘画技法可以达到的境界。



前段时间看到中国超写实绘画的代表画家冷军说过的一席话,他说以后不会再画超写实的作品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尽管冷军的超写实绘画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也获得了很高的身价,很多细致入微的作品甚至连摄影艺术都自愧不如。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冷军说这样的作品其实就是凭借技法在傻傻地画,再这样下去,会把应有的艺术激情都消磨殆尽。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之后,冷军还能清醒地意识到纯粹倚仗绘画技法带来的诸多缺失,这是难能可贵的。



西方绘画艺术尚且如此,我们传统的国画就更不用说了。国画与书法一样,在古代被视为“小技”。绘画技法对于成天挥毫泼墨的文人墨客来说并非难事,衡量一幅画的整体艺术水准,不仅仅是看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从诗文、儒学以及哲学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考量。大家都知道,相比西方绘画,国画更加看重意境之美,文化底蕴和画家本身的思想境界直接决定了一幅绘画作品的档次。

所以说,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绘画技法都只是衡量一幅作品的基本要求,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作品,其艺术魅力绝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真正的功夫都来自于绘画艺术之外的积累。


惊龙轩

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泄露,自然的感观,意识的觉醒……大千世界,琳琳朗朗,绘画技巧,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展现出的画面世界,能让人产生共鸣,由此产生一系列思维的、情感的、行动的、社会的……诸多反应,这些远比绘画技巧重要


跺跺蕉

我觉得题目改为艺术为什么比的不止是技巧会更好一些。

我只是一个学过几年画画的学生而已,谈艺术也没什么好谈的,我自己都还没有摸到什么门槛。更何况当时学的时候是为了高考,应试教育嘛,大家都懂,说白了就是画画,真谈不上艺术。现在上了大学也是出于兴趣偶尔画几张画,有一点小技巧,也称不上艺术吧。

以下只是我对艺术的一点小见解,与我看法不同的可以讨论讨论。

艺术的表现技巧有很多,但是技巧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表现创作者内心的一个手段。所以才说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包含的不只有高超的创作技巧,还有其表达出的创作的内心世界(也常常称为境界)。

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灵魂,容易被称为匠气(所以匠气在中国古代不是什么好词,只是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人心太浮躁,连匠气都很少见了)。其实在这里很想提名冷军老师,但是怕别人骂我,不过冷军老师的画真的是超级无敌写实风,其他一切写实在冷军面前都是渣渣。但是他的画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他想表达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对现实的生搬硬套。

有一个患有自闭症英国的小女孩,叫Halmshaw,她的画属于用灵魂打动人心的(技巧?不存在的)



配色简直完美

一个好的艺术工作者,还是应该技巧与灵魂兼备吧,如果不能,至少应该拥有灵魂。而我等吃瓜群众,欣赏一下就可以了


山外小楼听烟雨

绘画技巧只是一种方法,窗户纸的关系,捅破了很快就会学会。而自身的学识内涵却是一种底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那得需要千锤百炼的学习磨练,这就是老百姓所谓的功底。具备一定的功底再加娴熟的技法就不难创作出好的作品,融入自己的风格,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才不愧为大师。



东风破春

绘画技巧是一个画家的基础,相信每一个美院的毕业生都可以把《蒙娜丽莎》画得和达芬奇一样,这并不难,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只出了一个陈逸飞,这就需要有后天的修养,磨炼,见识了,毕加索早期的绘画也是学院派的,也有巴洛克风格,但他最大的成就却是抽象派立体主义,黄宾虹一生临古,晚年变法,才有了现在所见的宾虹绘画,例子不胜枚举。所以,现在的绘画,在技巧的基础上,拼的是修养,所谓功夫在画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