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全身都是寶?紫蘇有什麼功效?

用戶65253263

北京的朋友來到中山做調研,吃飯的時候,有一道紫蘇排骨,讓她讚不絕口,一直在和我討論紫蘇怎麼種,怎麼吃。她很喜歡吃紫蘇,但是北方好像吃的並不多。在廣東,吃宵夜經常會來一盤紫蘇炒花甲,吃起來甚有滋味。紫蘇和香菜、荊芥、茴香等一樣,喜歡吃的人就讚不絕口,吃不慣的會敬而遠之。

紫蘇全身是寶……尤其紫蘇油

紫蘇葉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傳統的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氣和胃等功效正逐漸被現代藥理學科學評價和證實。紫蘇即使路邊、荒地樹蔭戎屋簷下依舊能夠生長,適應性極強。在廣東中山這邊,很多家裡都種了紫蘇。去市場買菜,也是常年都能買到紫蘇。

紫蘇含有高α-亞麻酸、黃酮、萜類、花青素及多糖等諸多功能成分,紫蘇可謂全身都是寶,紫蘇葉中含有多酚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延緩衰老、抑制腫瘤等作用。

紫蘇出油率一般在30%以上,遠高於油菜籽、葵花籽等,並且紫蘇油富含α-亞麻酸,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增強視力、改善血管疾病等作用。儘量搭配富含油酸的花生油等一起混合食用,也就是食用油多樣化。紫蘇油儘量涼拌或烹調完成後加入。

紫蘇的美味推薦

紫蘇排骨、紫蘇炒番薯葉、紫蘇蒸魚頭、紫蘇雞蛋煎餅、紫蘇炒花甲、紫蘇炒黃瓜、紫蘇煎饅頭片、紫蘇蒸蝦等,都是很美味的菜式,而且都紫蘇特殊的香味,也讓人食慾大振。

總之,紫蘇對很多人來講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因為它的特殊香味,一般紫蘇的攝入量不會很大,但紫蘇油可以和亞麻油一樣,作為增加α-亞麻酸,完成食用油有多樣化的好選擇。

南方醫科大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碩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廣東醫學微量元素學會理事;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在健康管理行業從事營養師工作7年…現在還在大健康行業折騰!


營養百事通

“原本青綠,或帶紫光,內外合一,卓有大用。”這句話來形容紫蘇,可謂是恰當好處,無論是食用還是藥用,它都有著很不錯的作用。

紫蘇,一種不錯的食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並不多見,但它可是首批“藥食兩用”的植物之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被稱為“生命的延命草”,由於它具有抗氧化、殺菌去毒、降脂降糖、提高免疫力和記憶力等作用,所以一直處在“食藥雙用”的風口浪尖。

談及紫蘇,有何優勢:

紫蘇籽中含有豐富的木酚素,木酚素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同時也是抗氧化劑,有防止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狀的作用。紫蘇籽油含有豐富的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素有“陸地魚油”的美譽,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很好的降低血脂和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

紫蘇裡含有一種植物化學物質“迷迭香酸”,該物質具有清除體內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作用,可防止脂質過氧化、阻斷亞硝基類物質形成,從而起到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紫蘇中還含有紫蘇醛和檸檬醛等成分,可以起到抑制細菌的作用,因此也被用到一些此類療效的藥物當中。

除了以上的“過人之處”,紫蘇當中還含有像鈣、鐵等一些礦物質元素,以及一些植物色素,都是值得推崇的地方,所以,以它為餐還是很有必要的。

靠譜食材,如何鑑“嘗”更加靠譜?

①還原本真,“涼拌”食之:

大家可以將紫蘇葉洗乾淨,直接生吃,或者涼拌、蘸醬料、裹米飯、裹生魚片或各種海鮮和烤肉,味道鮮美,清美即食。

②熬湯佳味,秀色可餐:

烹調紫蘇,也可以將紫蘇葉洗淨後,做湯食用,可以煮魚湯、排骨湯、瘦肉湯、蛋花湯,增加美味,還原健康。

③火爆烹調,勁爽味道:

紫蘇還可以和各種蔬菜、菌菇炒食享用。比如西洋芹、杏鮑菇;或者海鮮、魚蝦,味美誘人。

推薦您一道具體佳餚,營養與美味俱佳:

菜餚:紅蘇菜花

食材:菜花一個,紅番茄兩個,紫蘇葉適量,鹽、糖、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 菜花撕成小朵,紫蘇葉和番茄洗淨,切塊備用。

  • 水燒開,將菜花放入開水鍋焯一下,至梗變綠即可,撈出瀝乾。

  • 鍋中放適量油,燒至五成熟,加入番茄翻炒,加鹽、糖繼續翻炒。
  • 番茄炒出湯汁後,加入焯好的菜花、紫蘇,炒制均勻出鍋。

點評:番茄加熱之後富含“番茄紅素”,紫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植物色素,都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菜花為白色食物,中醫言“白色入肺”,換季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常吃可以潤肺止咳,跟番茄、紫蘇同炒,既色、香、味俱全,又可以做到營養均衡,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紫綠相間,味養相聚,集各種優良於一身的美食;生活閒暇之時,不如細品“紫蘇”,汲取營養,祝您的生活“蘇心匯紫”。


王思露營養師

說到紫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紫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中藥,也叫做“紫葉”,它的葉子是呈紫色的,所以叫做紫蘇,主要是作為中醫的藥方來食用,藥用的價值也是很高的,那麼,紫蘇有什麼功效?


第一、具有驅寒的作用

紫蘇葉具有驅寒的作用,理氣寬中的功效,可以用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胸悶、腹脹嘔惡等病症。並有安胎的功效,可以用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還能解魚蟹毒,又因為它性溫,因此最適合搭配性寒涼的魚蟹類菜餚食用。入湯藥時劑量一般10克~ 15克,入菜餚時10克左右為佳。但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當慎服。


第二、有發汗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紫蘇的功效有了一些認識,其實懂中醫的人就會知道,紫蘇甚至可以作為菜來食用,對身體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醫聯媒體


紫蘇到沒有全身都是寶,

主要為“紫蘇葉”和“紫蘇籽”。

首先咱們說說紫蘇葉。

紫蘇具有特異的芳香,葉邊緣具圓鋸齒,

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氣清香,味微辛。

紫蘇的葉子是紫色和綠色

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

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

如果吃螃蟹吃得肚子痛,

  • 他可以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

重點是可以做吃的!

邊吃好邊治好。

紫蘇煎黃瓜

  • 主料

黃瓜2根
  • 輔料

蘇適量 蒜蓉適量 辣椒粉適量
  • 步驟

1、 黃瓜兩根切成厚片,紫蘇適量,將紫蘇葉切成絲,蒜蓉、辣椒粉各適量;

2、 鍋燒熱,加少量的油光鍋後倒入黃瓜,用筷子將黃瓜扒平,轉動鍋子,多次翻面,將黃瓜煎軟、煎香,黃瓜煎好後,打出備用;

3、 鍋裡去少量的油,倒入蒜蓉,加少量的水,中小火將蒜蓉炒香,蒜蓉炒香後將蒜蓉拔向鍋邊,傾斜鍋子,加入適量的油轉大火燒紅,倒入打溼的辣椒粉,酥香,酥香的辣椒只有香味,辣味盡失,酥香後和蒜蓉一起炒均;

4、轉小火,倒入黃瓜,加適量的鹽、雞精和水,轉大火翻炒均勻,加入紫蘇,大火翻炒至紫蘇變色變軟,即可關火起鍋;

就完成了!

不過,紫蘇的籽也是很不錯的,用來榨油!

油膩膩的紫蘇籽不紫

紫蘇籽單用的話

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多用於腸燥便秘或氣喘而兼便秘者。

紫蘇籽油,是一種高不飽和度的天然油脂

所含主要成份為α-亞麻酸,含量高達50%-70%,

是目前所發現的所有天然植物油中這種脂肪酸含量最高的。

  • 幾乎適合所有人群食用, 尤其是:

抗癌——配合各種偏方使用

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抵抗

肝硬化及肝病患者、膽囊炎等膽患者

◎兒童、老年以及長期電腦工作者——保護視力

皮膚過敏、關節炎、風溼、燒傷、潰爛等——抑制過敏、抗炎

適用於兒童、孕婦——提高智商,增強記憶力、促進胎兒腦發育

適用肥胖、減肥者——加速新陳代謝、抵制甘油三脂合成,幫助脂類的排洩

◎適用於心腦血管疾病——調節血脂、血壓、抗血栓、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粘度

真的不錯!



豆果美食


中醫認為,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紫蘇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寒,內兼溼滯之症尤為適宜。古人常將蘇葉同其他食物製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如嫩蘇葉切成絲加入冬瓜湯裡,食之祛暑開胃或燉魚或煮蟹時放些蘇葉,可鎮咳解毒。還有很多人將嫩蘇葉切細放上鹽和米飯相拌,蒸饅頭或豆片時,在屜上鋪一層蘇葉,蒸的饃,也別有風味。


我國民間還用紫蘇作天然防腐劑,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食物,將其置於室內通風處,常溫下可保存4~5天還呈新鮮狀。在古代,常把蘇葉當茶製成飲料,長期服用,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官院定為“湯飲第一”。幹紫蘇還可用來加工醬菜,現民間制醬時仍都加點紫蘇用以去腥防腐。


紫蘇梗,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理氣寬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脹悶、不思飲食,可將紫蘇梗與陳皮、茯苓、雞內金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胎動不安或是妊娠嘔吐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將紫蘇梗與紫蘇葉、陳皮等藥材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紫蘇子中的α-亞油酸能顯著降低血中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並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遊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疾病的發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另外,α-亞油酸在人體內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形式存在,它是大腦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常食紫蘇子,對提高記憶和視覺具有良好的作用。




家庭醫生在線

傳說有一年華佗在江南某地的河邊上採藥,無意中發現一隻水獺吞吃了一條魚,在地上打起滾來。後來,只見水獺沿著河灘爬,待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來,不久竟然沒事了。華佗心想,那種紫色的草葉可能可以解魚毒。

採完藥後,華佗去附近的一家客棧住宿,巧遇一群年輕人正在比賽吃螃蟹,空的蟹殼堆了一大堆。半夜,吃螃蟹的幾個年輕人大喊肚子痛。情急之下,華佗想起白天見到的那種紫色草。那草既然能解魚毒,可能也能解蟹毒。於是帶人去採摘,立即煎湯給幾個年輕人服下。過了一會兒,年輕人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華佗為了記住這種草藥,就給它取了個“紫舒”的名字,意思是服後能使腹中舒服;因為字音相近,又屬草類,後人就把它稱作“紫蘇”。

紫蘇葉

中醫認為,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紫蘇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寒,內兼溼滯之症尤為適宜。

古人常將蘇葉同其他食物製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將鮮蘇葉洗淨,用開水燙後擠去水分,沾豆醬吃;把嫩蘇葉切成絲加入冬瓜湯裡,食之祛暑開胃;燉魚或煮蟹時放些蘇葉,可鎮咳解毒;若與土豆絲涼拌食用,清涼去火;將嫩蘇葉切細放上鹽和米飯相伴,亦可與麵條相拌,蒸饅頭或豆片時,在屜上鋪一層蘇葉,蒸的饃,別有風味。我國民間還用紫蘇作天然防腐劑。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食物,將其置於室內通風處,常溫下可保存4~5天還呈新鮮狀。在古代,常把蘇葉當茶製成飲料,長期服用,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官院定為“湯飲第一”。

此外,幹紫蘇還可用來加工醬菜,現民間制醬時仍都加點紫蘇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壇制泡菜時,放點紫蘇葉,也可使泡菜別具香味。

紫蘇梗

紫蘇梗,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理氣寬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脹悶、不思飲食,可將紫蘇梗與陳皮、茯苓、雞內金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胎動不安,或是妊娠嘔吐,可在醫生指導下將紫蘇梗與紫蘇葉、陳皮等藥材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紫蘇子

紫蘇子中的α-亞油酸能顯著降低血中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並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遊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疾病的發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另外α-亞油酸在人體內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腦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常食紫蘇子,對提高記憶和視覺具有良好的作用。

紫蘇籽油

紫蘇籽油又被稱為植物深海魚油,是從植物紫蘇的成熟種子中榨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油脂。紫蘇籽油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歐米伽-3類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油,亞麻酸含量高達50-70%,亞麻酸含量是核桃油的6倍,是橄欖油的80倍。


愛忽悠的光頭強

1、用於感冒:紫蘇葉 10 克,蔥白 5 根,生薑 3 片,水煎溫服。

2.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紫蘇葉

10 克,桂皮 6 克,蔥白 5 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腸炎:紫蘇葉 10 克,藿香 10 克,陳皮 6 克,生薑 3 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悶、呃逆:紫蘇梗 15 克,陳皮 6

克,生薑 3 片,水煎服。

5.用於孕婦胎動不安。麻根 30 克,紫蘇梗 10 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嘔吐:紫蘇莖葉 15 克,黃連 3 克,水煎服。

7.用於水腫:紫蘇梗 20 克,蒜頭連皮

1 個,老薑皮 15 克,冬瓜皮 15 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毒:紫蘇葉 30 克,生薑 3 片,煎湯頻飲。

9.用於陰囊溼疹:紫蘇莖葉適量,水煎泡洗患處。

紫蘇葉方劑

分享:

紫蘇散組成:紫蘇葉、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杏仁、麻黃、炙甘草各5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束肺

證見咳嗽痰多,頭痛,發熱惡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浮。

點評: ①本方證以發熱惡寒,咳嗽,痰多,脈浮為辨證要點。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杏蘇散

組方:紫蘇葉9克,半夏9

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殼6克,甘草3克,生薑三片,大棗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溫服。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乾,苔白,脈弦。


香蘇散

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蘇葉120克,炙甘草30克,陳皮60克,上述四藥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藥粉9克,水煎熱服。

功用:疏散風寒,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寒,胸脘()氣滯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胸脘

()部痞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浮。


香蘇蔥豉湯

組方:制香附4.56克,陳皮4.56克,鮮蔥白(蔥頭)3枚,

紫蘇4.59克,炙甘草22.5克,淡豆豉912克,水煎服。功用:發汗解表,調氣安胎。

主治:妊娠傷寒(孕婦感受風寒),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胸脘()痞悶,苔薄白,脈浮。


蘇薑湯

組方:紫蘇葉22.5克,生薑2.5克,水煎成25%濃度的藥湯(即兩種藥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藥湯),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

10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每兩個療程間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氣管炎。


廣州建國

紫蘇是一種屬於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莖高1一5尺,方形。葉對生,卵園形,先端尖,邊緣有小鋸齒。全體淡紫色或紫色。夏日葉腋間抽花梗,開穗狀之唇形花。花後結果,種子園形,如粟米大小,種子黑褐色,大如芥子。


另有一種白蘇,形狀與紫蘇相似,也是唇形科植物,但蘇的莖、葉是青綠色的。以上二種植物,很容易生長,一般在普通庭園中都可栽培。主要出產於江蘇、浙江、安徽等省。

紫蘇全草均可入藥。大暑前後採集,藥用部分:莖、葉和種子。紫蘇的莖、葉,叫紫蘇葉,簡稱蘇葉;紫蘇的種子,呈黑褐色,俗稱黑蘇子,簡稱蘇子。白蘇的老莖,叫蘇梗;白蘇的種子,是白色的,比黑蘇子大,叫白蘇子,功效相似。紫蘇味辛性溫。蘇葉有發汗、行氣、解毒等功效,可適用於感冒發熱、怕冷、無汗及胸悶咳嗽、腹膨氣脹等症;又可應用於食魚蟹中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


蘇梗有順氣、安胎的功效,可治胸悶氣脹、胎動不安。
蘇子有止咳、祛痰、平喘等功效。可應用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應用時常用蜂蜜拌炒,叫炙蘇子(即蜜炙黑蘇子)炙白蘇子。蘇子含油質頗多,功能滑腸;蜂蜜又有潤腸作用,故腹瀉者不宜服用。一般用量5~9克。煎服。


春華秋實141335758

非常感謝。

喜歡吃炒田螺的人應該很熟悉紫蘇的。炒田螺時放點紫蘇,瞬間美味爆棚。有些地方蒸魚時用作佐料也非常棒。紫蘇可是國家衛生部首批頒佈的藥食同源的物品之一。不得了吧?!

紫蘇是一種草本植物,它的紫蘇葉、紫蘇梗、紫蘇子都是寶貝,是三味很好的中藥。相傳那可是華佗大師發現的呢。紫蘇不光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流傳千年的聖草名藥。小小的紫色葉片蘊含著神奇的功效哩。

有一年在朋友家的屋後看到紫蘇,大概有一方大小的面積,趕緊叫朋友摘了些,做了一個菜,非常可口。

紫蘇真的全身都是寶嗎?有什麼功效呢?

先看紫蘇葉。

紫蘇葉又簡稱“蘇葉”,葉片兩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綠色,下面棕紫色。前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近圓形,質薄而脆。非常好認。氣芳香,味微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可以用來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胸悶、腹脹嘔惡等病症。有安胎的功效,可以用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能解魚蟹毒,又因為它性溫,因此最適合搭配性寒涼的魚蟹類菜餚食用。古時候還把紫蘇葉當茶,長期服用,可以解毒健胃。還用做天然防腐劑。紫蘇葉中含多種花色素,是天然且有保健作用的食用色素,可作為梅醬、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劑。

再看紫蘇梗。

接著看紫蘇子。

紫蘇子又簡稱“蘇子”,是紫蘇的乾燥成熟果實,入藥可炒制或蜜制。紫蘇子炒后辛散之性緩和,溫肺降氣的效果更佳,可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氣喘咳嗽。老年人虛喘或久咳的患者可用紫蘇子炒至微黃,按一份紫蘇子五份米的比例熬粥吃,可益五臟、補虛勞、平咳喘、潤腸通便。紫蘇子還具有抗血栓、提高記憶和視覺的作用。紫蘇子通過低溫提取得到的食用油為紫蘇油,因其中富含人體必需而不能自然合成的脂肪酸—α-亞麻酸,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有良好作用。紫蘇子種皮防腐效果優於一些化學防腐劑,是一類天然綠色且有保健作用的防腐劑。

最後看紫蘇籽油。

紫蘇的全身真的都是寶啊,找塊地,自己種點,慢慢品吧。

溫馨提示

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當慎服;

雖然孕婦可食用紫蘇葉,以解毒安胎、減輕貧血,但也應注意不可過量。

紫蘇茶裡含有大量草酸,所以紫蘇茶不宜過多長期飲用,容易上火又氣虛體弱者也不宜飲用。

紫蘇籽油適合涼拌或蒸菜等低溫加熱方式。


嶽冠池

紫蘇與眾不同,有特異的芳香,氣質很高雅。紫蘇是一種香料,長得有點像女人的唇,不遭蚊蟲叮咬,不讓毒蛇近身。

很多人對紫蘇的回憶停留在童年時代,花盆裡養上幾株,用來泡水或是治蚊蟲叮咬。如今紫蘇似乎成了日餐、韓餐的專利,精緻的碟子裡盛上幾片,用來做餐前開胃菜。

形狀特點:

紫蘇葉似唇形,葉邊呈鋸齒狀,葉端尖細,外表有綠有紫,有的一面綠一面紫,有的兩面皆紫。其中以葉子完整、色紫香濃為上品,因人們發現其食藥兩用功效,現已進行人工種植。

紫蘇葉(或帶嫩枝)於夏季枝葉茂盛時採收為佳,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備用。果實於秋季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備用。6——9月採收紫蘇梗,將打下葉子和果實後剩下的主莖切成段入藥。

紫蘇是我國原產,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一部詞典《爾雅》就曾這麼描述紫蘇:取(紫蘇嫩莖葉)研汁煮粥,良,長服令人體白身香。這種解釋真是具有強大的誘惑力,會讓人對紫蘇產生無限的好感。

漢代枚乘在其名賦《七發》中即開列了“鯉魚片綴紫蘇”等佳餚,可見紫蘇作為魚生的指定調味品,從西漢時期就已開始。而紫蘇茶,在古代極盛行。《本草綱目》記載,大宋皇帝宋仁宗,昭示天下,評定湯飲,其結果是紫蘇熟水第一。熟水即飲品,也就是說,在宋代,紫蘇茶獲得最高殊榮。

時至今日,大約只有南方還有食用新鮮紫蘇的傳統,其他地方卻難得有這種口福。倒是毗鄰的日本,如今成為了紫蘇的消費大國,凡有魚生之類生食料理的店鋪,都會提供新鮮或醃漬的紫蘇葉作為佐食,而這正是利用了紫蘇“解魚蟹毒”的功效。《藥性本草》早有記載,中魚蟹毒後以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薑同用,可用於食用魚蟹之後引起的吐瀉腹痛。


紫蘇的營養價值:

紫蘇種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含亞麻酸62.73%、亞油酸15.43%、油酸12.01%。種子中蛋白質含量佔25%,內含18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於高蛋白植物籽粒莧。此外還有谷維素、維生素E、維生素B1 、緇醇、磷脂等。

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蔔素、高礦質元素等,還含有抑制活性氧預防衰老的有效成分。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蘇葉中含量高達106.2微克,常食紫蘇葉可以抗衰老。

紫蘇葉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B2。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紫蘇油在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文獻中記載的功效有:1.提高智力與健腦,延緩衰老;2.降低膽固醇含量,降低血脂;3.抗血栓;4.抑制腫瘤;5.提高視網膜反射能力,增強視力;6.有益於優生優育等。因此,紫蘇油適用於高血脂人群及孕婦、哺乳期婦女食用。

一)紫蘇的功效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孟詵:"除寒熱,治冷氣。"

《日華子本草》:"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治)一切冷氣,止腳氣。"

《本草圖經》:"通心經,益脾胃。"

《履巉巖本草》:"止金瘡出血;療痔疾,煎湯洗之。"

《滇南本草》:"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

《綱目》:"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逢原》:"能散血脈之邪。"

(二)紫蘇的作用

解熱作用。

實驗表明,適量吃一些紫蘇葉,有很好的解熱作用。

抗菌作用。

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升血糖作用。

吃紫蘇葉可以使人的血糖升高。

促進腸蠕動。

在實驗中,從紫蘇葉中分離出的Perilla ketone,對大鼠有促進腸蠕動作用,使其腸內物質運動加速。所以,適量吃一些紫蘇葉,可以幫助消化。

抗癌。

紫蘇油明顯抑制化學致癌劑所致的癌症發病率,減少腫瘤的重量和體積,延長腫瘤出現的時間。

抗過敏。

抗血栓。

實驗證實,紫蘇油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遊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病的發生,具有抗血栓作用。

增強記憶。

動物實驗表明,紫蘇油能促進小鼠腦內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調節小鼠腦內單胺類神經介質水平,可使小鼠跳臺次數明顯減少,水迷路測試正確率明顯提高,達到終點的時間縮短,並使大鼠視網膜反射能力增強,對亮度辨別學習實驗的正確反應率明顯增高。也就是說,食用紫蘇葉有利於提高人的記憶能力。

止咳平喘。

蘇葉中的部分酸類物質能夠通過緩解平滑肌痙攣,而起到平喘的作用;另外,在其抗過敏過程中,亦可通過減輕炎性反應等,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止癢。

如果被蚊蟲叮咬了,也可以將新鮮紫蘇葉搗爛,敷上止痛癢。

治口臭。

其它作用。

蘇子中富含的亞麻酸類物質,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之一;紫蘇中的黃酮類物質,能夠對抗氧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有抗衰老的作用。等。

附方

取幹蘇葉與少量乾薑(10:1),製成25%蘇葉藥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為一療程。兩療程間隔3天。觀察552例,經四個療程後近期控制62例(11.2%,顯效150例(27.2%),好轉213例(38.6%,無效127例(23%)。對單純型(434例)和喘息型療效相似。對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療效。用藥後多數患者反映食慾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較前安靜,心跳減輕,個別病例出現利尿作用,浮腫消退。僅個別患者出現口乾、唾液減少等副反應,一般均較輕微,為時短暫,不須處理,可自行消失。

治小兒久咳嗽,喉內痰聲如拉鋸,老人咳嗽吼喘:

蘇子一錢,八達杏仁一兩(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錢。共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服一錢,白滾水送下。(《滇南本草》蘇子散)

治氣喘咳嗽,食痞兼痰:

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餘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過。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薑三片。(《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治滑大便、順氣:

紫蘇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濟生方》紫蘇麻仁粥)

治腳氣及風寒溼痺,四肢攣急,腳踵不可踐地:

紫蘇子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豉、椒、姜食之。(《聖惠方》)

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

紫蘇子(炒)三兩,蘿蔔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二次。(《聖濟總錄》)

治食蟹中毒:

紫蘇子搗汁飲之。(《金匱要略》)

(一)紫蘇葉的食用方法

鮮葉生拌,用溫鹽水加味精在容器中漂沾後放入盤中,加少量熟油即食,味道鮮美,回味無窮,且利於各種維生素的吸收。

炸:蛋清加少量麵粉、少量鹽、味精,調粥狀,將葉正面朝上,背面朝下沾面,放入溫油中煎至適中即可沾椒鹽食用。

紫蘇葉包生魚片,沾佐料生食,或和蝦、蟹混食適當量的生紫蘇葉,有解毒和暖胃功能。

火鍋涮食:和海鮮、肉等一起放入火鍋內,稍熱即可食用不要時間過長,然後喝其湯,味道極美。

鮮葉沾辣根或甜麵醬生食,味道極鮮、自然,營養豐富。

(二)臨床應用

治感冒。

取鮮紫蘇葉30克,放入煮好的米粥中煮2——3分鐘,去葉服食粥。此粥既能散寒止痛,又能養胃護氣,對老弱兒童傷風最為相宜。

治頭痛。

可取紫蘇葉若干,放在茶杯中,用滾開水沖服,2——5分鐘後取葉,滴去水液,塗於太陽穴、大椎穴或頭痛處,有止頭痛之效。

治身痛。

因氣血不和,活動量少,以及伏案過久,常見身疼不適,可取全株紫蘇300——500克,煎水浸浴後以被覆蓋,得微汗即念。

治胃痛。

取紫蘇老梗30克,生薑25克,花椒20粒,放入一豬肚內燉服。此方可治胃寒疼痛,對氣鬱呃逆、胸肋脹滿亦有效。

治痰喘。

治蟲傷。

被蟲蛾咬傷或受其毒,皮膚髮癢,可取新鮮紫蘇葉搗爛,或用幹紫蘇葉研成粉末,調食醋少許,敷於創面,即可止痛止癢防感染。

治妊娠嘔吐。

取鮮紫蘇20克,或幹紫蘇10克,煎水加少許食糖服,有較好的止吐效果。

(三)食用紫蘇的日常注意事項

肺炎,感冒,哮喘,呼吸系統疾病。

哪些人群適宜食用紫蘇?

孕婦。

哪些體質的人適宜吃紫蘇?

健康體質平和質。

哪些體質的人不適宜食用紫蘇?

特稟體質。

食用禁忌。

氣弱表虛者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