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中国古代史悠久流长,朝代罔替,倏忽之间!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利益团体派系,政治斗争惨烈至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小命不保,所以能活下来历经几朝几代的政治能手少之又少,人们一般提到三朝元老,就觉得这人是真牛掰,基本上是位极人臣,权倾天下!

然而,你可曾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更牛掰的人物,此人是一位十朝元老,在九朝担任宰相,这样的牛掰烜赫的经历恐怕放之世界也没人能比。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有人说此人生性醇厚,十分节俭,而且为官清廉,是一位能臣。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但是在传统士大夫那些正统人士眼里,他却别标注为一个没有廉耻的奸臣形象——“贰臣”,这主要因为他违背了为臣者不可侍奉二主的道德准则,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这位奇人就是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冯导出身于耕读之家,生逢乱世。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


命运改变始于天佑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那年他二十五岁。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 公元911年8月,刘守光趁晋王李存勖与后梁太祖朱全忠相战正酣之际,在幽州正式称帝,建立桀燕国,是为桀燕帝,这是他伺候的首位帝王。可是这位桀燕帝刘守光在位期间,残暴不仁,在其残暴统治下,国不国矣。

  • 911年秋,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

  • 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地位仅次于宰相。这是他伺候的第二个皇上。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 926年,后唐出现叛乱,李存勖被杀,李嗣源继位称帝,这是他伺候的第三个皇上。李嗣源虽然靠叛变登上帝位,但是他还算得上是一位明主,他素仰冯道之名,不久就提拔冯道做了宰相,封爵始平郡公。

  • 933年,后唐愍帝李从厚继承皇位,这是冯道伺候的第四个皇上。

  • 934年,潞王李从珂不服愍帝,在凤翔起兵发动叛乱,攻打洛阳。愍帝逃亡,冯道带领文武大臣迎接李从珂,把李从珂推上了皇位,这是冯道伺候的第五个皇上——后唐末帝。

  •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也是历史有名的“儿皇帝”,冯道再次拜为宰相,这是冯道伺候的第六个皇上。后封他为司徒,进封鲁国公,当时高祖对冯道的恩宠礼遇无人能及。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 942年,石敬瑭死时,把年幼的儿子交托给冯道。但他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 出帝继位后,加授冯道为太尉,进封燕国公,这是他伺候的第七个皇上。

  • 947年,耶律德光灭晋,冯道归降,因为耶律德光是契丹皇上,所以,这又成了他伺候的第八个皇上。他对皇上曲意逢迎,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

  • 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冯道又归附后汉,后汉的皇上是刘知远,这又是他伺候的第九个皇上。不久刘知远去世,其子刘承祐接班,他又伺候起这第十个皇上。

  • 950年,郭威在邺都起兵,攻入汴梁,汉隐帝遇害,郭威成为后周太祖,周太祖十分敬重冯道,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他成为冯道伺候的第十一个皇上。

  • 954年,郭威死,养子柴荣做了皇上,这是冯道伺候的第十二个皇上。就在这一年,冯道去世。柴荣为他废朝三天,并封他为瀛王,赐谥文懿。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冯道在这样的乱世能稳做高官,说起来也是一个奇迹。

冯道历仕五朝,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 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但他能一再被各朝统治者委以重任,加官进爵,说白了,在于他品行端正,一生清廉,为百姓和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反对战争,维护百姓安定,百姓称其为“圣人”,对这样一个人物,应该给予公正的评价。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范文澜:构成统治阶级的文官部分,丑恶并不亚于武夫们。文官的代表是冯道。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人物,是这个时期的特产,是官僚的最高典型。

他尤其擅长的手段是揣度胜败,估量强弱,舍弃败弱,奉迎胜强,按照时机做来,不过早也不过迟,被舍弃者来不及怨恨,被奉迎者正适合需要,他就这样避免危害,长享富贵。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黄仁宇:五代这五十四年不是大政治家建功立业的际会,甚至也不是忠臣烈士青史留名的机缘,所以在这非常时期,产生了一个冯道,他替一般人民请命,保存了传统统一政府行政的逻辑。一般的作史者,对付这样一位"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的"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又不能随便褒贬,也只好把他当作一位例外的人物看待,让他去自命为"长乐老"了。

从书生到宰相,历经6朝代12帝王,人称“十全宰相不倒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