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宿州,唐朝元和四年设州,千余年来,一直为历代州府治所,清朝灭亡后才改称宿县,宿州古城墙于大和七年垒土为城,明洪武十年,始垒石为城。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宿州古城墙于上世纪中期拆除修建环城路,仅保留原宿州州署北的十几米的古城墙。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古城墙上有扶疏亭。北宋元丰元年,苏轼应宿州太守之请作墨竹以赠。诗云: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冷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苏轼去世后,宿州知府将画与诗镌于石,构亭储之,名曰扶疏,取“竹影扶疏”之意。也是因为这个古迹,才保留了这一段古城墙。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苏轼曾一纸《乞罢宿州修城状》让宿州的外城修建成了烂尾,宿州古城规模和唐朝无异。但他的墨竹画也让宿州的一段城墙得以保留。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宿州古城墙可能很少有人上去过,只在环城北路城墙下仰望过扶疏亭,没能近距离一睹真容。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流淌千年的护城河水和斑驳的古城墙见证着宿州的沧桑历史。

站在宿州古城墙上,看春花开满扶疏亭

春天来了,扶疏亭前花又开,也象征着古城宿州的勃勃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