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着犄角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有的却没有

现在我们翻阅一些欧美五十年代以后建造的大中型航母资料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它们总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说航母艏部的那个尖角,虽然说有双角和单角之分,但是毫无疑问,这是它们普遍都存在的现象。那么,这些角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里面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逆天黑科技吗?

长着犄角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有的却没有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首舰"福莱斯特"号

原来,这些角学名叫"回收角",最早源于航母舰载机喷气化以后不能再像螺旋桨飞机那样直接起飞,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以美国C-11蒸汽弹射器为代表的弹射器协助其起飞。

出于技术原因,最初的蒸汽弹射采用的是托索拖曳式弹射,,这种弹射简单地说就使用20-40毫米粗的钢丝绳做成拖索把舰载机和弹射器的弹射滑块连在一起。然后弹射滑块带动舰载机飞机实现离舰起飞。而拖索则会自动从飞机上脱落。起初,这根拖索很多时候都会白白掉入大海。天长日久,人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因为理论上这个拖索可以反复使用20次,但是掉入海中那就只能使用一次了。

所以。后来人们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弹射器的尽头加装一个支撑安全网的悬臂,等再进行起飞作业时飞出甲板的托索就会自动落到安全网里,这样托索就能大量回收,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这就是回收角的最初来源。

长着犄角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有的却没有

正在起飞的英国"鬼怪"战斗机,下方安全网和托索都清晰可见

不过托索拖曳式弹射有很大的缺点,比如说安装托索必须左右两人通力协作,回收托索也占用相当一部分人力,而为了存放托索需要占用航母上宝贵的空间就更不用说了。总之,这种弹射虽然成功的解决了喷气式舰载机起飞问题,但是出于它的固有缺陷,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弹射方式。

1964年,美国终于在新型的C-13弹射器上研制出了前轮拖曳弹射,其实它和托索拖曳式弹射并没有本质不同,前者只是用安装在舰载机前起落架上的拖曳杆代替了托索,舰载机起飞后拖曳杆随起落架收起,这样就再也没有飞向大海的托索了。但是由于这种弹射对舰载机前起落架有特殊要求,所以当时并没有立即推广开来。直到70年代F-14"熊猫"战斗机服役后,前轮拖曳弹射才正式投入使用。

长着犄角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有的却没有

单角的法国"福熙"号航母,不过它的单角是弹射器数量决定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看这一时期的美国航母图片,就会发现有的航母已经从双角变成了一只角,这就是因为前轮拖曳弹射已经不需要回收托索的安全网,但是由于航母上还有一部分舰载机由于各种原因还在使用托索拖曳式弹射,所以还会保留一只与其相配合的回收角。

长着犄角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有的却没有

法国用上美式弹射器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新型舰载机的不断服役,美军的航母终于彻底淘汰了繁琐的托索拖曳式弹射,全部改用了前轮拖曳弹射。所以从那以后他们的航母自然也就没有了回收角,相对而言,法国航母的回收角一直保留到"克莱蒙梭"级的退役,而新的"戴高乐"号航母不但采用了美式C-13蒸汽弹射器,就连前轮拖曳弹射也一同引进了过来,所以同样没有了回收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