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除了胃鏡,還能怎麼檢查?

青苔漫語

好多人一有胃痛就想到做胃鏡檢查。其實很多情況下胃鏡不一定是必要的。

我們診斷“胃炎”的主要依據,除了胃鏡以外,還要看患者症狀的特點。比如疼痛的部位是否符合,疼痛發作的性質(燒灼痛?絞痛?刺痛?脹痛?),每次疼痛持續的時間,發作有沒有規律(跟飲食有沒有關係),有沒有伴隨其它症狀(反酸、打嗝)等等。再結合體檢(腹部觸診),基本上就能知道大概了。

但是有很多疾病發病初期症狀和胃炎很像,需要被排除。比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等。通過查血、B超、CT等手段,這些同樣會引起腹痛的疾病都能排除了,胃炎的診斷基本就能夠確立。

急性胃炎不一定需要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的主要缺點是比較麻煩,不可能隨來隨做。需要預約,還需要空腹等一系列的提前準備工作,檢查的過程也比較難受。雖然可以做無痛胃鏡,但是又面臨著麻醉風險,而且價格也比較貴。

同時胃鏡也不是萬能的。對於“胃痙攣”這一類胃腸道功能性問題引起的疼痛,胃鏡也看不到明顯的異常。

慢性胃痛和既往有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的患者都推薦做胃鏡。

長期胃痛不緩解,或者病情反反覆覆發作,就考慮有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病變了。胃鏡相當於醫生可以直接觀察到胃黏膜的情況,這是最直觀也最準確的檢查方法。它還有一個不可取代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夾取潰瘍附近的病變組織,拿去做病理檢查。這對於早期發現惡性腫瘤有很大意義。

還有沒有可替代胃鏡的方法?

傳統的消化道檢查方法還有“鋇餐”,通過通過口服鋇劑混懸液,在X線透視下觀察消化道的病變情況。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輻射量比較大,而且所得到的影像只能顯示胃的粗糙輪廓,對於細小的病變無法分辨。

比較新的技術有“膠囊胃鏡”,把攝像頭等電子設備集成為膠囊大小,直接吞嚥以後,在消化道內拍照傳輸到外部電腦設備上。該方法痛苦比較小,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點:

價格昂貴,不好控制行程、檢查時間長,不好控制拍照角度、容易漏診,有滯留在消化道內的風險。

所以以目前看來,胃鏡的作用還是不可取代的。


ZKpub

一般情況下,因為經常胃痛想明確病因的話,首選消化道造影檢查。

所謂胃痛,因為內臟痛無法精確定位,其實主要指的是上腹部為主的疼痛,病因很多,可以是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也有可能是胃癌等惡性疾病,還可以是相鄰臟器,比如肝臟、胰腺等病因引起。

在未知胃痛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首選消化道造影進行篩查。

通過口服鋇劑(硫酸鋇混懸液)或者含碘對比劑(在有服鋇禁忌症的情況下,由檢查醫生進行判斷),配合受檢者的體位變動,讓對比劑在胃內進行塗布和充盈以達到顯影效果,在檢查前一般還會要要求吞服產氣粉(成分是主要是碳酸鹽),在胃內產生二氧化碳使胃部成充盈狀態,黏膜舒展開來。消化道造影可以觀察、診斷及鑑別診斷胃內絕大部分良惡性疾病,費用較低,所以一般作為篩查手段。

但是消化道造影只能顯示胃內部輪廓情況,人員操作的主觀性強,對於一些細小病變容易漏診,對於一些不典型改變難以明確診斷。

此外,部分人對於鋇劑或者含碘對比劑都難以吞服,不能合作者或者體質差難以接受檢查的,都無法進行消化道造影。

胃鏡是將一個柔軟的管子直接深入胃內,對胃內情況進行直視性觀察,明確病變存在與否,此外,還可以摘取組織進行病理活檢,明確病變性質。但傳統胃鏡檢查絕大多數人有噁心、嘔吐等痛苦感覺,或者需要進行全麻配合。而且胃鏡費用較高,所以並不適用於常規體檢篩查。

假如消化道造影或者胃鏡都沒有發現病變,而胃痛持續存在,這個時候需要警惕其它病因引起的疼痛,需要完善更多的檢查對可能的病變進行一一排查。


春雨醫生

還可以做鋇透,但是看的不是很全面,一般一些小的病灶看不出來,還有一種比較貴的,膠囊胃鏡,但是看的我不是很全面,如果覺得胃鏡難以忍受,可以選擇做無痛胃鏡,痛苦小,費用也不算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