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李昭道,生卒年未详。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生活于唐玄宗时代,有可能画安史之乱时明皇避难入蜀的题材,《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徵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为历代所称颂,《唐朝名画绿》则称他画的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画为青绿设色,崇山峻邻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桡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玄宗),恰是:“嘉陵山川,帝乘赤缥起三骏,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驾,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设色全用青绿。该画传本较多,此图虽可能为宋代传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父子画派的风格。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虽经过这么久远的时间,仍然清晰可见。所谓「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幅画就是记录唐玄宗到四川避难途中的情形。画面中绘着壮丽险峻的山川,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山下山中有些很小的人骑着马,行经在这蜿蜒崎岖山路间,这些人马就是唐玄宗到四川避难的队伍。画面左边中段的山间,有些用木材搭建的路,这就是古代的「栈道」,那是因为这些悬崖峭壁上没有路可通行而搭建的,所以「栈道」底下是悬空的,十分危险。这幅画兼具着历史及政治意义,因为李昭道将安史之乱的文字历史转化成生动的画面。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唐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绢本,纵95.5公分,横55.3公分,上方纸本,纵5.2公分,横55.4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

设色画悬崖峭壁。石磴曲盘。树间苍藤萦绕。行人策骑登山。无款印。

上方题。唐李昭道春山行旅图。

左方标绫题跋:前喆声华不可接。得见风徽在遗墨。曾人思陵内府藏。摩挲宝翰犹堪识。遥情绘作春山图。锦鞯玉勒劳行役。前者回望后者应。苍崖悬磴迷层叠。树色阴浓远近间。云光岚影都无迹。倦顿何妨暂息肩。仰瞑渴饮聊伦逸。巨坡平掌心亦安。翘首高原苦曲折。要知作意岂徒然。慎尔驰驱此登历。睛窗试我老眼明。指点群峯皆嶻嶭。隶书。竹坨老人朱彝尊。钤印二。竹垞。太史氏。

右方标绫题跋:唐人画刻人者。推二李为宗。刘赵辈得其绪余。皆足以名世而不朽。细笔钩染。实开风气之先。

牛毛茧丝。工力悉敌。诚无间然也。是帧春山行旅图。为李昭道真迹。经徽庙题识。盖院本所作。皆在内廷。未能流播于外。故传世甚少。今历久而犹精湛。岂神物呵护之耶。康熙壬申夏五月。北平孙承泽。钤印二。孙承泽印。深山闭户。

鉴藏宝玺: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内府图书。壬戌状元。郑明德氏。半印一不可识。

谨案是迹见宋宣和画谱。李昭道。思训子。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见唐宗室世系表。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山庄幽居图 册页 设色绢本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集贤院 立轴 设色绢本

钤印:臣昭道款识:开元三年八月值集贤院臣李昭道恭画。日本回流作品。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李昭道 洛阳楼图轴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唐 李昭道《仙山楼阁图页》

唐朝宗室希俊绘画作品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