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出处】

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译注】

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枝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说明】

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赏析】

关于这句诗,有个小典故。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所以,“池塘春草梦”也用来形容兄弟之情。池塘春草,园柳鸣禽,其实是非常普通的意象,普通到平常人看到都不会去留意。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久病初愈,目光异常地敏锐,猛然发现池塘之上已经生了春草,而园子里的柳树上也早已非之前嶙峋模样,突然变换成了很多鸟儿在鸣唱。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评论说:“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道出了它成为名句的理由。若说对偶情景等行诗手法,倒也老生常谈,贵就贵在见前人之所未见,写前人之所未写,或许这才是成就谢灵运的“一斗之才”的关键所在吧。

古诗「赏析」

【名句】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出处】

宋•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译注】

春天来临,平原之上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刚刚耕好,又适逢春雨落下,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说明】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这首词创作时间大致是公元1182年,辛弃疾时年42岁,由于被罢官落职而不得不退居田园。词的上阕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词的下阕描绘了一幅朴实闲适的农家生活图景。词中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及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

【赏析】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乡野气息浓郁。诗人写春景摒弃了常见的桃花、梨花而是抓住具有乡村特色的荠菜花,显得恬淡自然,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白色淡雅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春雨初晴,新耕好的田地上,一群鸦在觅食。说“春入”荠菜花,表达了诗人虽极其平凡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说“落群鸦”,没有丝毫厌恶的感情,反而是把它当成春天的一部分加以描写。

既然田家生活如此美好,干脆“你”就静下心来,沉醉在这里不就好了?词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惹来了愁绪。正值人生鼎盛时期,怎么甘愿这么清闲无为?他的雄心壮志,他的理想抱负从来都没有丢掉,可惜岁月无情流逝,时不我待,“可怜白发生”。他不是不喜爱春天,而是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古诗「赏析」

【名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处】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注】

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有一枝红色的杏花正好伸出墙头来。

【说明】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却见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压抑不住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赏析】

作者满怀欣喜去观看春色,不料被挡在门外,正值心情低落时,看到一枝红杏从墙内探出头来。此番景象给作者极大的惊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脱口而出,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景中含情,景中寓理。“春色”是自然界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事物,春天无处不在,是关锁不住的,即使“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有“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最后一句,渐渐被后世“玩坏”,“红杏出墙”通常含蓄地指代女方出轨,可见这句诗的影响力之大。

至于这种理趣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名句】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译注】

东风轻轻地摇荡着垂杨如细线般柔软的长条,游丝多情地牵系着桃花飞落的花瓣。

① 摇曳:摇动牵引。

②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③ 牵惹:牵连惹动。

【说明】

这几句说的是张生遇见莺莺后惊艳之情。

【赏析】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这两句不但写景清新自然,而且赋予东风、垂杨、游丝、花片感情,使之有知觉,因而韵味醇美,极富诗意。

作者拈来“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一两句,给人以景物的美感、动感。东风“故意”摇曳像绿色丝线一样的柳条,瞬间千条万条的丝绦在空中摆动,像绿云,像青雾,如梦如幻。游丝软系在空中飘荡,那粉红色的桃花一片片飘落,被游丝牵扯着,仿佛是桃花片悬浮在空中不肯落下。“牵惹”二字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游丝有情,桃花有意。此外柳有“留”之意,张生看到莺莺,惊为天人,无奈莺莺离开,张生自然恋恋不舍。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亦有留恋之情,“游丝牵惹桃花片”,一个依依不舍,一个面若桃花。

古诗「赏析」

【名句】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出处】

唐•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注】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①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说明】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由宜阳,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产生独特的体验,即兴写下这首诗。

【赏析】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两句和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春山之中,树木葱茏,落花纷飞,春鸟啁啾,然而“自”、“空”两字,却显示了山路的荒凉。曾经游客络绎不绝的风景名胜之地,如今只剩下“花自落”、“鸟空啼”,大好河山,满目寂寥。

古诗「赏析」

【名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出处】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注】

春风忽然吹来,把满池的春水都吹皱了。

【说明】

《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上片写景,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抒情,点明忧愁的缘由。全词通过写少妇春日百无聊赖的心情,表达了她的苦闷。

【赏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句写春风忽然袭来,水面上激起微微的波纹,好似把一池春水都吹皱了。其中的“皱”字用得极为传神,不但呈现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情景,富有动感,诗意盎然;更把人物心底泛起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皱”本指皮肤松弛而起的纹路,用在这里代指少妇的心情,像波动的春水一样不安。

南唐中主李璟曾问冯延巳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与爱卿有什么关系呢?”意思是夸赞这句写得好。冯延巳答道:“不如陛下您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好啊。”这两句都是传唱千古的名句,君臣之间相互欣赏至此,奈何上天不予眷顾?!

古诗「赏析」

【名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出处】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注】

走过昔日扬州最繁华之地,看到的全是绿油油的荠麦。

① 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说明】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扬州感怀之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南侵,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176年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这首词通过眼前的荒凉与昔日的繁华对照,表达了对金兵的憎恨,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赏析】

如果单从字面看,扬州的“春风十里”该是一番多么美妙的景象。只是作者已经在小序中点明时间——冬至,并且是下了一夜的雪,正是万物冰封时候,扬州不可能有“春风十里”,这仅仅是作者印象中的扬州罢了。杜牧说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是昔日扬州的繁华,而如今呢?只有一望无际的“荠麦青青”。“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珠帘掩映之景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一虚一实形成鲜明对比,以便过渡到以下“废池乔木”和黄昏空城“清角吹寒”的凄凉景象。这两句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人联想到杜甫“城春草木深”,一种黍离之悲不言自明。情真意切,清幽冷隽。

古诗「赏析」

【名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注】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斜飞,一掠而过,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① “花褪残红”:褪,脱去。

【说明】

《蝶恋花•春景》由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写的一首词作。上片写春景:红花纷谢,青杏初结,柳绵日少,普天芳草,年华易逝。下片写伤情:写墙内佳人欢笑,墙外行人“多情却被无情恼”,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这句写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枝头上结满了青杏。“残红”二字流露出对春天将尽的感伤情绪;“青杏小”则表达对初生杏子的怜惜和喜爱,之前的感伤被有意识地冲淡。“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乡村春景图:燕子在空中轻盈地掠过,绿水幽幽,环绕着人家的墙院。燕子飞动为画面增添动态之美;绿水绕人家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表现了乡村生活之静,为下文“佳人笑”之“闹”做铺垫。

【名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注】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缤纷的春花使人眼花缭乱,而那浅浅的春草才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①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②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说明】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5年(宝历元年)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春光。

【赏析】

中间两联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诗人用莺、燕、花、草这几个最具春天代表性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早春图。颔联:黄莺婉转啼鸣,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莺莺燕燕,一争一啄,叽叽咋咋,一幅活泼热闹的莺燕图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颈联:早春,花儿尚未完全开放,东一团,西一簇,使人迷乱。春草尚浅,只能遮住马蹄。花是乱的,草是浅的,极富生命力。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准确而生动地把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洋溢着春天万物争光的活跃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古诗「赏析」

【名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出处】

唐•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注】

江水碧绿使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说明】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此时诗人正寓居成都,重返草堂,生活上稍稍平定,因此心情也就比较舒畅。但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想到有家难回,不禁心情低落,发出“何日是归年”的感慨。

【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两句先以对偶句写景,色彩明艳,对比强烈。杜甫的草堂位于锦江之滨,春来江水绿如蓝,在几只白色水鸟的映衬下,越发清秀碧绿。青山隐隐,花红似火,相互映衬更加秀丽多姿。寥寥十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春山、春水、春花还有与春天有关的一切,都是如此生机勃勃。只是景色再美都是异乡之景,诗人所心心念念的依旧还是自己的故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现在诗人已是年过半百,想还乡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怎么使人断肠。

【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处】

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注】

两只黄鹂鸟在翠柳之间鸣叫,一行白鹭飞翔那湛蓝的天空。

【说明】

公元764年,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的杜甫,回到了成都草堂,生活又暂安定下来,于是写下了不少充满生活情趣的短诗,这首《绝句》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两个黄鹂在翠柳中婉啭鸣唱,一行白鹭在湛蓝的天空中悠然飞翔;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写的是近景,是低处;白鹭,青天,写的是远景,是高处。黄鹂,白鹭,是动景;翠柳,青天,是静物。“鸣”是声音,“上”是动作;“黄”衬“翠”,“白”衬“青”,低与高结合,近与远结合,动与静结合,有声有形,色彩鲜明,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了初春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如画,画中有诗,鸟、树、天,和谐统一,节奏轻快,十分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心情愉悦,是写景诗里的上层之作。

【名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出处】

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译注】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实在是去得太过匆忙了。

【说明】

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赏析】

《相见欢》又叫《乌夜啼》,一欢一悲,像极了这首小词。“林花”是春林之花,不是一朵,也不是一片,而是满林的花,它代表了整个春天的美丽。它一绽放满目山河都是姹紫嫣红,一片生机,然而那么快就“谢了春红”,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就走了。“谢了”多么普通的二字,又包含了多少惋惜,多少哀伤。“太匆匆”,一切都太匆忙了,还没来得及欣赏,还没来得及为你填一阕新词,就这么匆匆过去了。生命如花,花开花谢这么匆忙,人生又何尝不是?当你还沉浸在风光无限之中,以为人生还很漫长,竟不知一刹那“换了人间”,生命就这样衰败了,像花谢那样匆匆。这是整个生命的无常与悲哀,不仅仅是人类。

这几句全是白话,李煜就是这样,写春天它敢不用华丽的词藻,只是这么随手一挥就是一幅百花凋残的暮春图。这种随性、潇洒全出于他的“赤子之心”,他是从自己内心来观照外界的,这些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句子全是他内心的真情流露。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太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