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她们虽存活于青楼,色艺超群,却能书善画,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最底层妇女,却能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表现出高昂的民族节气。就文学、书画才华及影响力而言,柳如是堪称“秦淮八艳”之首,尤其是书法水平,绝对是一位奇女子。


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她们虽存活于青楼,色艺超群,却能书善画,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最底层妇女,却能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表现出高昂的民族节气。就文学、书画才华及影响力而言,柳如是堪称“秦淮八艳”之首,尤其是书法水平,绝对是一位奇女子。

柳如是貌美如花,无论在琴、棋、书、画、诗词等方面,都堪称一绝。清代大学者翁同龢评柳如是书法:“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

她的书法深得“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褚遂良法度,并化古为我,自成风格。结字内紧外松、左收右放,撇极短而捺极长,联中的多处长捺和“機”字伸长的戈钩,拓展了幅面空间,显得余味不尽。整幅作品收放自如,温婉娴静中透着钢筋铁骨,洋溢纸幅的浓浓书卷气。

她的行草书深受笼罩明末清初书坛的董其昌书风的影响,但并不妍美软媚,风骨嶒峻,笔力雄健,内见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虽盘旋屈曲,却始终保持中锋,无偃笔、拙滞之笔。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称:“河东君所与往来之名士中,李存我尤以工书著称,河东君之书法当受存我之影响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