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每個深圳人都能在生活中釋放更多的善意、尊重和信任,“願你我,在深圳,都能更多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劉老太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老太駕駛著自己的代步車,容光煥發。

微風吹過,夾竹桃葉子上的水滴掉落在綠化帶的積水上,泛起一陣漣漪。一不留神,老太太的代步車卡在了溼滑的人行道石板夾縫中,無法動彈。路過的一位中年大叔上前幫忙將代步車推了出來。老人還沒來得及表達謝意,大叔已悄然離去。

這位老太太,名叫劉志軍。這些年,她已無數次受到來自陌生人的幫助。就在最近,她給市長寫了一封信,將她在深圳感受到的點滴善意,匯成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在這封信中。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志軍老太太展示老伴當年獲得的獎狀。

她是豹紋褲加嘻哈風格上衣的“潮老太”在劉老太的世界裡,生活是跌宕起伏的。1999年,她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剛於1998年離婚的前夫突患重病,癱瘓臥床。她毅然挑起照顧前夫的重擔,彼時的她,是一名老師,靠著自己的工資,一路支撐起老伴至今40多萬的醫藥費。

這一照顧,就是15年。

時光荏苒,回望1986年,她乘火車南下,來深圳教書,從飄雪的吉林到滿眼長腿短裙的深圳,有興奮、有尷尬、長見識,那情景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轉眼數十年過去了,當年意氣風發的青蔥少女,變成了飽經風霜的七旬老人。來深時背個破揹包,就覺得世界在自己腳下。到現在越來越覺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感”。

“我已經老了。”劉老太感慨萬千。這些年,生活的重擔,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從2010年開始,劉老太開始陷入與病魔無休止的纏鬥中,歷經大大小小7次手術。最嚴重的一次是患上乳腺癌,做了器官切除。長年的病痛令她的身體日漸虛弱,腰椎發生畸形變化,壓迫到神經,腿腳經常感到刺痛,去年一場無端的骨折,使她行走更加不便。

去年,殘聯送來一輛進口代步車,隨後的日子,這輛被視如珍寶的代步車為她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劉老太說,“支撐我的是兩個難得的兒媳婦,還有殘聯和政府的關愛,沒有他們,走不到今天。”

儘管命運曲折,但在劉老太身上,並看不出太多悲傷無奈的印跡。已經76歲的她,心態很“潮”。平日裡,她穿著豹紋褲加嘻哈風格的上衣,染一頭金髮,戴反光墨鏡,騎著紅色的代步車,行走在路上,就是一道風景。她說,自己現在過得很幸福。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老太毅然擔負起照顧離婚多年的老伴的重擔。

一份份萍水相逢的友善老太的這份幸福,來自於一份份萍水相逢的友善。

正值盛夏,她騎著車正著急時,一對東北夫婦迎面而來,妻子挺著大肚子,高個丈夫見老太很著急,忙停下詢問:你要去什麼地方?

高個男子指完路後,見劉老太仍有點迷惑,便說,“我們可以帶你過去。”

於是,劉老太騎著代步車,這對夫婦一路步行陪伴,孕妻跟不上,高個丈夫邊看著老太,邊等著妻子。

同樣的場景也曾發生在南山。劉老太騎著車,準備從區政府對面的西海明珠前往科技園。路上突然下起瓢潑大雨,眼見附近沒有避雨的地方,老太只好繼續前行,碰上前方橋洞裡積起深水溝,一時進退兩難。此時,一個陌生的小夥子拉住老太的車說,“您的車要是駛進深水溝,萬一電池進水就動不了了。”在問明目的地後,小夥子領著她繞路走。

後來和家人說起這些事,家人問劉老太,“就沒有擔心過對方是壞人?”“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懷疑也沒有。”劉老太解釋道,“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們看起來是友善的,眼神和笑容裡都帶著友好。更深層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深圳的城市文明、人文溫情,讓我很安心。”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熱心保安幫助劉老太把代步車搬上臺階。

一天中午,劉老太照常騎上代步車,準備去看望老伴。天氣太熱,劉老太選擇乘坐地鐵。僅有一個站的距離,很快地,她來到直升電梯前,等待出站。

高峰期的地鐵站,狹窄的直升電梯內,突然擠進一輛龐大的代步車,難免會讓人焦躁。但是,仍有路人長按電梯鈕,方便她駛入。出了電梯,遇上臺階無法駛上,又有陌生小夥幫忙把車抬上去。這個過程中,陌生小夥發現代步車的輪胎沒氣了,便拿起手機,查找地圖,直到領著劉老太找到打氣的地方才離開。

當然,她也遇到過揪心的事情。

一次,她在一家快餐店裡倒車,不小心把一個8歲的小姑娘碰倒了,情況雖不嚴重,但小女孩的媽媽還是堅持打電話叫來孩子的爸爸。

很快地,小女孩的爸爸來了,仔細檢查了孩子的身體,又觀察了一下劉老太,隨後對孩子母親說,“沒什麼事,不要為難這樣一個殘疾老人了。”

第二天,一家三口前來看望老人,在友善的言談中,一切都釋懷了。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老太稱,生活中總是能收穫來自陌生人的幫助。

每一份愛心,她都想回報得到這麼多的關愛,劉老太提筆想寫封感謝信,筆觸停留在收信人一欄,要感謝誰?他們叫什麼名字?在什麼單位? ……“我在深圳待了30年,深深感到深圳是座充滿愛的城市!有太多的人默默做著善事。”劉老太發自肺腑地熱愛和感恩深圳,覺得能在這座城市生活,是她的幸運,“‘我不認識你,我要謝謝你’,這就是城市的愛,對陌生人的友善與愛,這種愛更需要深厚的品格。”

此刻她明白了,她要感謝的,是所有為愛付出的深圳人,她要表揚的,是深圳這座充滿愛的城市。

“我沒多大能耐,但每一份愛心我都想回報。”

其實,劉老太自己也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老人。2010年,曾經在劉老太家工作過的一名護工,患上心臟病,急需做搭橋手術,可是一時無法繳足手續費,劉老太聽聞情況後,當即拿出自己的工資為她繳清了費用。後來,護工幾次來還錢,劉老太都沒有收。

事情過去了幾年,這位女護工內心仍然激動,劉老太在她心裡,猶如親人般存在,“母親給了我生命,她讓我獲得了第二次重生。”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是如此建立的。你釋放更多的善意,別人也會同樣待你。”在劉老太看來,信任感的缺乏拉高了社會信任成本,因為每個人的精神都會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有的人為什麼活得累,除了生活壓力,與人交往中時時警惕大概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老太找出了1967年的老“證明”。

善意信任在城市的傳遞從社會學意義上說,城市是一群陌生人的共同體,是勞動力要素的集散地,也是一個為了效率而發生、而存在的社會,城市的最高目標是追求效率,因此成為了每個人生存競爭的場所。

面對深圳飛速的發展,有人詬病說,這只是一個冷漠的水泥森林。但在劉老太眼裡,這是一種誤解,“只有身在深圳,用心體驗,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中,並不是只有行色匆匆的冷漠。”

的確,深圳發展36年來,既兼顧了經濟發展的“剛性品格”,又不失充滿友善的“柔性一面”。從最早的打工者之家,到後來的志願者行動,再到‘深愛十年’關愛行動,每一個深圳人都在培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性品質,同時也培育著“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似水柔情。

就像劉老太寫給市長的信裡所提到的,“社會的一縷陽光把我和老伴的‘黑暗家庭’照亮,沒有社會的文明就沒有家庭的秩序和溫暖,謝謝那些給我幫助的人,有了你們,我才會騎著代步車走過大街小巷,你們是支撐我的力量。”

塑造一座城市的信任感與幸福感,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不是僅憑某個人的力量就能達到的,欣喜的是,這些年已經能夠感受到深圳的變化,善意與信任在越來越多的深圳人之間傳遞發酵。“相比十年前,現在遇到友善的陌生人要多很多。”劉老太這樣說。

深圳76歲“潮老太”照顧癱瘓前夫15年

劉老太一身豹紋褲加嘻哈上衣,十分時髦。

電影《慾望號街車》裡有這樣一句話:“我總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I'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如果你體會過就會明白,陌生人之間的這種善意和信任,是能夠帶來幸福感的。”劉老太用她的感同身受,映照出深圳這座城市滿滿的幸福感,這當中依靠的是陌生人間信任與善意的堆砌。

劉老太希望,每個深圳人都能在生活中釋放更多的善意、尊重和信任,“願你我,在深圳,都能更多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