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按菜系划分属于什么菜系?

迷路的男人337

壹周君要再强调一遍,红烧肉超脱于八大菜系之外,不属于任何一个菜系👌想当然地把它划归为鲁菜、川菜或是浙菜之列,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据统计,全中国关于红烧肉的菜品超过30种,而且每一个地区的做法都不一样。比如鲁菜的红烧肉会放大酱提味;浙菜的红烧肉糖浆多多益善;川菜的红烧肉麻辣兼修;湘菜的红烧肉与辣椒共舞.....还有酱油上色、焦糖上色,无水烧制之类的不同做法,你说它到底属于哪个菜系?

当年孔子曾在《论语》中说过一句:“割不正,不食“。就被大家说成这是在指方方正正的红烧肉,因为孔子是鲁国人,红烧肉显然也就是鲁菜。

亲,要知道当年孔子身处的东周春秋末期,大家吃肉还是用水煮大块,直接用刀割着吃的,哪来的红烧?况且士大夫们平日里吃最多的也是羊肉和狗肉,因为阶层的划分,他们对猪肉向来都是不屑的。

而孔子这句话其实是通过正确的肉食宰杀方式,来阐明做人的行为准则,与红烧肉没有半毛钱关系。

至于还有人指出《周礼》和《楚辞》中都记录过红烧肉,那只能说是自己在YY。

真正意义上对红烧肉的传播有贡献的,还是北宋的苏轼,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了啦,“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肉,据说还是苏轼苦心研究改良过的私房菜谱,还有“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东坡兄确实遵循了荤素搭配,吃起来不累的黄金法则。

而在近代,对红烧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我们敬爱的毛爷爷啦。

不红不辣也不甜,风靡大江南北的毛氏红烧肉,壹周君一想到就口水直流,还有当年陈毅陈老总在庐山接待办,找大厨讨红烧肉解馋的趣事,也是脍炙人口。

所以说,红烧肉不属于任何一个菜系,它是属于全中国人的美味!


武汉壹周

这个问题问法还真不好解释,就说这红烧肉吧除了山东、四川、浙江有其做法,湖南也有呀,比如著名的毛氏红烧肉。

就按题主说的鲁菜和川菜的划分,红烧肉在这两个菜系都有其收录,但是其做法不一样。

在鲁菜的做法就是用白糖炒糖色后用白糖上色,而在川菜中的做法就是用豆瓣酱炒制上色。

正因为一个采用的糖色一个采用的豆瓣酱,所以做出来的味道也略有不同,鲁菜做出来的红烧肉偏甜,而川菜的红烧肉则是咸香(有可能外地朋友还会觉得略带有辣味,因为这可能出自于豆瓣酱)。

有时同样是一道菜,不止在某一个菜系有收录,同时在其他菜系也有收录,比如糖醋排骨,也同样是在川菜和鲁菜中都有收录(包括江浙一带也有收录),而做法却不一样。

川菜的做法用的白糖和醋,鲁菜则是多用番茄酱。



所以一道菜看它属于那个菜系,主要是看它的做法和烹饪技巧,并不是单单的说这道菜是哪个菜系。


胡扬私厨

红烧肉应属于南北交汇的大众菜肴,八大菜系各个地区都能寻觅到它的踪迹,比如毛氏红烧肉属于湘菜,东坡肉在浙菜、川菜等菜系里都有,还有客家的梅菜扣肉……但是,红烧肉在不同地方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口味。

据说毛泽东主席不吃酱油,所以毛家红烧肉里不加酱油,而是用糖色加盐形成红色汤汁,代替酱油给肉着红色。对于东坡肉,追本溯源,相传它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将烹饪红烧肉的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在杭州任知州时,东坡肉逐渐闻名全国。

在汉族历史上,红烧肉的历史并没有其他菜品那么悠久,但却最受欢迎,因为它最家常,以至于人们很难忘记这种味觉的记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做过红烧肉,它的烹饪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猪肉、酱油或者糖,都是易得的材料,只需要时间,耐心炖制,就能做成一道美味的下饭菜。

猪肉要选上好的五花肉,一定要肥瘦相间富含脂肪,但是味道的浓淡,火候的各家各户却千变万化。有人偏好甜口,就炒糖色,北方一般加老抽提色,味道的浓淡炖制出来的五花肉,保持了韧劲的口感,吸饱汤汁后嚼在嘴里,肥肉肥而不腻,瘦肉入口即化,层次分明,唇齿留香。肉汤也是不能浪费的,把浓郁的汤汁加在白米饭上,米饭都能多吃几碗!

在红烧肉这种家常菜中,我们吃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它还代表着母亲制作食物时那种肌肉的记忆,对火候的掌握,一日三餐中包含的,还有亲情的记忆。


虾吃

红烧肉这道菜,应该属鲁菜,二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云游四方,并广收门徒,传授政治,经济,文学,军事,农业,其中包括烹饮,再从孔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就足以证明孔子是精通厨艺的,修身治国才可以平天下,也是饮食文化的追求,加上鲁菜又是官菜,这点也可以说,平民百姓只能维持在裹腹阶叚,何谈会做红烧肉,史记也记载过红烧肉一菜的扦曲,楚汉相争时《鸿门宴》就有红烧肉一菜,那是离孔子时代是几百年后的事,所以红烧肉纳入浙菜说不过去,四川是天险,又有上天难,川路更难的说法,从冶炼,陶器,炊具制作应用,到文化的发祥,都由中原传入,属川菜也说不过去,我是广东客家人,自己深知人家会做红烧肉,广东还没有开埠,说是粤菜那更不成,所以它应该属鲁菜,是合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