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代理髮行的遊戲沒有幾款成功的

網易代理發行的遊戲沒有幾款成功的

導語:

這不是黑稿,只是標題黨了些。

其實寫這篇文章時候真是有點糾結,畢竟自己身上有公司標籤,輕易不方便發表觀點性評論,雖然去年就想寫了。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又沒寫黑稿為啥要顧忌。而且最近南方日報、中國經營報、財經網等多家媒體採訪了羅斯基,問怎麼看待藍洞告網易、《第五人格》與《黎明殺機》的事件,實話實說,當然羅斯基也反問了他們為什麼這麼關注遊戲行業了。

網易代理發行的遊戲沒有幾款成功的

真沒幾個成功的?網易代理發行的國內遊戲確實這樣

我們先來解決標題黨的問題《網易代理發行的遊戲沒有幾款成功的》。在移動遊戲發行上,如果單純以收入來界定成功的話,網易代理發行的國內遊戲確實這樣,相對成功的多是海外的產品,國內代理的產品成功不多。在影響力方面確實有多款不錯的,但要從收入角度看就不行了。《有殺氣童話》、《魔天記》這兩款的收入可以,此外《勁舞團》作為長線產品應該也不錯。而海外方面,如實況、《百萬亞瑟王》的收入都不錯,《我的世界》則更多是戰略佈局級產品。如果單從營收上比較,網易的代理業務和自研產品差距還真的是比較大。(如何瞭解收入?看榜單、看報告,最不濟找人問)

網易代理發行的遊戲沒有幾款成功的

(網易已經或即將發行的手遊產品110款,你耳熟能詳的是那幾款?)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早在2014年,羅斯基曾寫過一篇《青梅煮酒論網易》的文章,裡面有談到網易的產品風格。作為產品型公司,網易的自研遊戲是產品指導市場,製作人項目組說的算(《荒野行動》特例,市場優先級更高),達不到一定標準絕不上線。相比來說,國內代理的這些產品本身沒有網易自研的產品水平高,市場團隊在推產品的時候,也是看數據有KPI壓力,雖然都是一樣推,但是產品數據不好,他們也會漸減資源。而從海外拿的產品大多是當地市場最好的,在國內其實成績還可以,只不過水土不服的情況也有。

以中立的立場看待,如果網易代理發行的產品不行,那麼交給其它公司也差不太多,這是受市場時機、產品迭代、競品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當然騰訊比較特殊。也許有人問說騰訊代理合作產品成績好的很多,那是人家產品本身就可以,又經過了那麼多輪淘汰後才上線。而且如果騰訊能代理的話,大家還會找網易嗎?只不過,產品和騰訊合作,要做好長時間等待上線的準備,因為騰訊對數據的要求非常嚴。

網易本身產品太多,大家看到自研的成功了,但是同樣自研失敗的更多。同理,騰訊《王者榮耀》幾百億的流水收入,但它各類成本也在百億以上。這就是大廠,光環背後,有著更多的付出。

情懷、口碑、商業價值,這道選擇題不好做

對於這些爭議,羅斯基也諮詢了大佬,得到回覆“官司應該不會有,上市公司這點覺悟和能力是有的。”

當我們從生意的角度再來看這件事的時候,你們發現它也是一個很聰明的生意,你們大家在想著辦法去做一個更好的新產品時,網易選擇做一箇中小團隊很難複製和實現的遊戲玩法——優質移植。

只不過,在情懷、口碑、商業價值上如何選擇,不太好做。

此外,作為同為頭部企業的騰訊在遊戲上的進步也非常大,等以後羅斯基找機會在寫~。

想寫的內容太多,容我慢慢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