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業餘"跑姿: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昨天,日本業餘跑者,史上最牛公務員川內優輝戰勝歐美和非洲職業運動員,爆冷獲得波馬冠軍,成為跑圈的一大新聞。亞洲人在世界頂級馬拉松賽事站上最高領獎臺本來就值得大書特書,何況還是一位有著本職工作,純粹業餘訓練的跑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在比賽中,川內優輝數次領先,隨後又淹沒在第一集團,最終越戰越勇,上演了一幕業餘選手戰勝職業選手的好戲。我們在觀看中文直播時,主持人雖然叫不出川內優輝的名字,但一直在反覆強調這名日本選手跑姿業餘,不好看,費力,但就是這樣一名“跑姿難看”的跑者獲得最終冠軍,著實感覺主持人“被打臉”。

其實,川內優輝的跑姿不僅有著很大的生物力學優勢,也充分體現了馬拉松強國日本在跑姿方面的研究之深和創新力度之大,這方面,日本人可謂甩我們幾條街,我們需要好好向日本人學習。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一、川內優輝的跑姿特點

川內優輝在日本可謂久負盛名,但中國跑者只聞其名不見其人,藉助波馬直播畫面我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他完全不同於歐美和非洲選手的“奇特”跑姿,川內優輝的跑姿有這樣幾個特點:身體左右旋轉幅度大,身體旋轉帶動橫向擺臂明顯,步頻很快,步幅相對不那麼大,尤其是身體左右旋轉,完全打破了我們對於跑姿的一般理解。

因為我們都堅信,跑步要保持軀幹穩定,擺臂要前後擺臂,不能左右橫向擺臂,光這兩點,川內優輝的跑姿就可以判定為不及格,難怪主持人說川內“跑姿業餘”,川內跑姿真的業餘嗎?業餘還能拿冠軍?大家再仔細看一下川內的跑姿。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二、跑步時軀幹是要保持穩定,但穩定不是死死不動

我們都知道跑步時軀幹保持穩定,為什麼要保持軀幹穩定,無論是腿部蹬地擺腿,還是上肢擺臂,都需要以軀幹作為上下肢發力的支撐點,而如果軀幹不穩定,這樣上下肢產生的力量就被鬆軟無力的核心無謂地消耗掉了,大大降低了跑步效率。

但問題是什麼叫做穩定呢?鐵板一塊紋絲不動叫做穩定嗎?顯然對於人體而言這樣的要求一方面顯得過於苛刻,另一方面從根本上說也不符合人體運動生物力學。跑步時軀幹保持穩定嚴格意義上說,是指軀幹在前後方向和和左右方向上應當保持穩定。

同時,儘量避免出現身體後仰或者含胸弓背等不良體態,影響跑步效率。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而所謂左右方向上應當保持穩定是指:不要出現軀幹左右側向擺動,典型表現就是明顯的骨盆上下襬動。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三、跑步時軀幹完全可以繞中軸旋轉,這樣反而有助於增加全身發力效果

如果你教條地認為跑步時軀幹保持穩定是軀幹紋絲不動,那就是矯枉過正,其實跑步時軀幹可以繞自身中軸(垂直軸)產生輕度旋轉,這樣的旋轉不僅不會影響到軀幹穩定,反而有助於增加全身協調發力效果。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跑步時無論是擺臂還是擺腿,本質上說都相當於一側肢體相對身體中軸產生旋轉,因為,為了避免過度旋轉,讓你邁左腿時,整個身體會向右旋轉,這時你通過擺出右臂,來平衡,防止身體過度旋轉,如果邁左腳時左臂前擺,那就是同手同腳,當然跑起來就會極度彆扭。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那為什麼又說軀幹適度旋轉是正常的呢?那是因為如果軀幹完全不動,上肢擺臂和下肢擺腿就會完全分離,換句話說,上肢無法參與到全身協調發力中,這樣跑起步來你只能利用下肢力量,而上肢無法參與。由於上肢連接上半身,這時如果在擺臂同時,上半身(胸部和上背部)適度順勢旋轉,這樣軀幹就產生了一定的扭轉力,利用鞭打效應,把上肢和上半身的力量通過扭轉向下肢傳導,這樣就可以有效增加全身協調發力過程。

如果跑者覺得難以理解,我們可以舉個足球射門的例子。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跑友可以想象以下原地踢足球的兩種動作模式,第一種動作模式是固定軀幹,在踢球過程中軀幹儘量保持不動,然後盡力的踢球,記錄球滾動的距離;第二種不固定軀幹,通過軀幹的旋轉加大腿後伸的幅度,然後盡力踢球,同樣記錄下球滾動的距離。

你會發現第二種的踢動的動作模式,足球滾動的更遠。主要是因為固定軀幹時發力的起點在於髖關節處,不固定軀幹時,發力的起點在於身體的腹部,通過軀幹的旋轉延長了下肢的做功距離,增加了腳踢球的速度。這就是非常典型地增加力臂,提升末端速度和力量。身體軀幹是發力源泉,上肢和下肢則是力量放大器,通過上肢和軀幹快速小幅度的旋轉可以使下肢產生更大的力,讓你跑得更快更輕鬆。這時你跑步時就不僅僅是腿在用力,而是上肢、軀幹、下肢的綜合協同用力。

四、如果川內軀幹左右旋轉可以理解,那麼左右擺臂又如何解釋呢

通過以上解釋,跑友應該可以理解跑步時軀幹繞中軸左右旋轉是合理的,川內優輝就是這麼幹的,但又如何解釋,在軀幹旋轉的同時,川內左右橫向擺臂,手距離身體比較遠呢?不是說要跑步要前後擺臂,不能左右擺臂嗎?如果軀幹不動,手臂應該是前後擺臂,但只要軀幹適度旋轉起來,擺臂要擺得自然,就會變成帶有些左右橫向擺臂,不信你自己試試看軀幹不動和軀幹旋轉擺臂是不是會不同呢?當然是不同的!

在上半身旋轉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一些左右擺臂,可以達到延長力臂,增加發力效果的目的,這就如果我們打網球,打羽毛球,通過使用球拍,延長力臂,讓擊球更為有利。跑步時伴隨軀幹旋轉,在前後擺臂基礎上適度左右擺臂,其目的最終也是增加下肢發力效果。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五、川內優輝的扭轉型跑姿廣泛被日本跑者採用,是針對亞洲人種特點而創造的先進跑姿

亞洲人種相比歐美和非洲人種相比,軀幹相對較長,下肢相對較短,也就是常說的亞洲人種缺乏大長腿,而歐美大長腿比較多。針對亞洲人種這種體型特點,怎樣才能減少腿短,邁不開步的劣勢。

跑友可能會想到亞洲人種既然腿短步幅不足,那就加快步頻唄,川內優輝的確步頻也很快,但如果只是加快步頻,就會導致額外能耗,更快地消耗體力,怎樣才能在加快步頻的同時體現省力,日本人進行了細緻深入的研究,特別是以鈴木清和為代表的日本專家潛心研究,最終研究出來“

骨骼跑法”的一種——扭轉型跑姿,這種跑姿通過增加上半身旋轉,利用鞭打效應,為下肢提供一定動力,增加全身發力效果,這樣就實現了步頻增加同時,避免過度消耗體力的問題。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當然,“骨骼跑法”並非就是扭轉型跑姿,骨骼跑法是一個跑姿體系,它特別強調每個人要根據自身骨骼發育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跑姿,腿長腿短,軀幹長軀幹短,說白了,都是由骨骼發育特點所決定的。當然,骨骼跑法的立足點並非只是骨骼特點,同時還要考慮身體肌肉類型、即使是下肢還分大腿與小腿比例關係等,然後再根據推薦的跑法找到合適的跑鞋子。而很多日本選手正是考慮了自身特點,選擇了扭轉型跑姿,除了川內優輝,本次波馬另外兩名處於第一集團的兩名女選手同樣採用的是你扭轉型跑姿。

上週剛剛首次到訪中國的日本跑步專家鈴木清和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鈴木清和建議跑者首先對自己的體型做一測量,頸部到股骨頸的長度為T,代表軀幹長度,股骨頸到腳踝的長度為L,如果

T>L 也即軀幹長腿短,通常擺盪型跑姿最適合你;

T=L 也即軀幹與腿長比例相當,通常扭轉型跑姿最適合你;

T<L 也即軀幹短,腿長,通常活塞型跑姿最適合你;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扭轉型跑姿,適合軀幹與下肢比例相當的跑者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擺盪型跑姿,適合軀幹比下肢長的跑者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活塞型跑姿,適合下肢比軀幹長的跑者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川內優輝就是扭轉型跑姿的典型代表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五、骨骼跑法的科學本質是強調跑姿因人而異

骨骼跑法的科學本質是強調根據個人體型和適應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自己的跑姿,有些人適合相對快步頻的擺盪型跑姿,有些人適合加強軀幹旋轉的扭轉型跑姿,有的適合髖部與膝部聯動的活塞型跑姿。而鈴木清和針對日本專業選手進行研究後認為,日本人普遍具有軀幹長下肢短的體型特點,因此增加軀幹擺動幅度,進而讓上肢和上半身協助下肢發力,並且強調在保持步幅的情況下增加步頻,從此次波士頓馬拉松賽川內優輝的表現來看,他在一大幫子身材條件都比他好得多的歐美和非洲選手中脫穎而出,除了堅強意志,靠的就是適合自己的,看起來與眾不同的“扭轉型跑姿”。

相比非洲選手,川內軀幹旋轉明顯

慧跑深度解析波馬冠軍川內優輝的

六、學習跑姿要兼容幷蓄融會貫通,而不要排他而自我優越感十足

隨著中國跑步運動的興起,各種跑姿流派也受到跑友的關注,無論是姿勢跑,還是太極跑,亦或是剛剛被中國跑者所瞭解的骨骼跑法,各執說法,甚至彼此衝突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這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但我們想強調的一點是任何跑姿你都可以學習瞭解,這對於你深入理解跑姿是很有幫助的,但千萬不要學習了某種跑姿流派,就抱著某種跑姿不放,完全排斥其他跑姿和充滿自我優越感,其實你不是被忽悠就是被洗腦。只有反覆實踐體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跑姿才是王道。

骨骼跑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更加獨到的,它從不強調你要死守某種跑姿,或者不顧任何條件就盲目模仿某種跑姿,而是要根據個人能力和實際情況,選擇和練習適合自己的跑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