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村跑出脫貧“加速度”

“通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落實精準扶貧,2014年至今我們村已經有138戶534人實現穩定脫貧。”昨日,商城縣李集鄉韓樓村黨支部書記周乃武向筆者介紹,“今年年底,全村剩下的24戶貧困戶76人脫貧不成問題。”

韓樓村是大別山腳下的一個深山村,曾經因為山多地少、交通閉塞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該村轉換思路,靠山“吃”山,走產業興村、綠色發展之路,讓窮山村跑出了脫貧致富的“加速度”。

昔日荒山成牧場

山勢連綿,草木繁茂,周氏家庭農場農場主周時括早早將羊群趕上了泛綠的山坡。

“去年一共賣了300多隻羊,純利潤二十多萬元吧。”周時括笑呵呵地告訴筆者:“吃的都是青草、雜樹葉和綠色飼料,羊的肉質特別好,不愁銷路。”

周時括是韓樓村人,以前在外務工,因為頭腦靈活發展得不錯。2016年,在鄉、村幹部的動員和幫助下,他回到家鄉,租賃了村裡閒置的土地、荒山,辦起了周氏家庭農場,開始養殖山羊。由於誠信經營、勤勞好學,養殖場很快有了可觀的效益並獲得更多投資資金。現在農場已是集經濟林種植、中藥材種植、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及銷售於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園。

“今年我還要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帶領大夥都富起來。”周時括介紹,通過技術指導帶動、寄養分紅、社員股利分紅等形式,農場已經帶動周邊342名貧困群眾通過養殖增收。

特色種植助增收

生態環境好,氣候溫和,本是天然植物王國的韓樓村,卻苦於遲遲沒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經過深入調研論證,該村“兩委”開始帶領村民種植無公害山野菜,同時發展中藥材、板栗、茶葉、有機大米等經濟作物種植,讓這方山水變成了生金流銀的特色種植“風水寶地”。

“去年俺種了三畝無公害山野菜、兩畝茶葉,掙了8000多元哩,靠種地就能有這麼高的收入,以前真是不敢想。”該村貧困戶郭大伯扳著指頭算他地裡的收入賬。

如今,該村已發展茶葉2000多畝,板栗3000多畝,各類經濟林10000餘畝,併成功打響了“韓樓牌”無公害山野菜品牌,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山民吃上“旅遊飯”

“不僅是種養產業,鄉村旅遊也悄然興起了呢。”周乃武笑著說,這幾年,依託青山秀水和散落各山的老龍角、烏龍洞、打兒窩、油鹽井、雨林寨等人文景點和歷史遺址,吸引了周邊遊客來韓樓村遊玩,村裡不少農戶辦起了農家樂,祖祖輩輩務農的山民開始吃上了“旅遊飯”。

“我這農家樂,用的食材都是自家種的,雞鴨魚也都是自己養的,不僅新鮮價格還實在,遊客們評價很好。”韓樓農家山莊老闆馬厚俠介紹,山莊在假期每天能接待20多人,僅這一項,2017年就增加純收入3萬多元。

“發展適合村情實際的產業,讓鄉村振興戰略在山村開花結果,我們有信心!”站在韓樓村新修的7米寬的旅遊路上,指著新掛牌成立的上營湖旅遊發展公司,周乃武樂觀而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