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五年就研製出了原子彈,速度為何如此之快?

神奇巴馬

美國1945年已經制造出

了原子彈,蘇聯1949年才擁有原子彈。蘇聯能夠快速研製出原子彈,主要是通過間諜得到了美國原子彈研製的相關數據。在蘇聯沒有原子彈期間,美國並沒有對蘇聯進行核武器攻擊,美國是有更深層的考量。



1.二戰期間美國開始秘密研製原子彈,蘇聯也通過情報部門瞭解到,美國正在研製原子彈的相關情況。不過蘇聯人沒想到美國竟然在1945年試驗成功了原子彈,這讓蘇聯非常著急。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導致日本投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感覺到,美國的核武器對蘇聯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斯大林在1945年8月20日簽署了研製原子彈的決議。之後蘇聯在全國進行了全民動員,調集全部科研力量來研究和製造原子彈。



2.蘇聯軍隊佔領德國後,將德國剩餘的300噸鈾化合物和7噸金屬鈾運回蘇聯。此外蘇聯還抓獲了一批德國專家,告訴他們只要與蘇聯合作製造原子彈,那麼這批德國專家將會免除法律的審判。此後,蘇聯又通過在美國的間諜,獲得了美國原子彈研製的詳細情報,開始對美國的原子彈進行復制。1949年8月28日蘇聯的原子彈完成組裝,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斯坦的沙漠地區,成功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爆炸實驗。



3.很多朋友都會問美國在1945年到1949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為什麼不用原子彈毀滅蘇聯,佔領它的土地呢?因為二戰結束後歐洲地區已經是一片廢墟,美國希望讓蘇聯控制貧窮的東歐國家,這樣可以免除美國對東歐國家進行重建的義務。而英國一直想挑撥美國和蘇聯進行全面對抗,這樣英國才能有更大的機會在全球進行擴張。美國當時希望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終結英國、法國的殖民體系,所以美國沒有在二戰後進攻蘇聯。如果美國憑藉強大的核武器優勢,進攻蘇聯,蘇聯一定會失敗,可是也會導致美國死亡更多的軍人,消耗美國更大的國力,對美國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就是美國不想在二戰後進攻蘇聯的原因。


杜達特洛夫斯基

蘇聯研製原子彈的速度之快,令西方世界瞠目結舌。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蘇德戰爭的勝利。很多人認為希特勒不應該進攻蘇聯,從戰術思維上講是對的。因為蘇聯的惡劣氣候、遼闊的土地以及可以被斯大林利用的人力礦藏資源都不是納粹德國能夠比擬的。但是蘇德戰爭一定要爆發,因為納粹德國缺少石油供給。直到二戰結束,納粹德國的原油進口主要還是從匈牙利、芬蘭等盟友處得來,本國加工成成品油供給機械部隊。而納粹德國在戰爭之初令世界震驚的閃擊戰,得益於它多年的石油儲備,但是戰爭消耗資源的速度遠不是掠奪可以補充的。所以在一年之後的戰役中,機械部隊的戰功遠不如戰爭伊始那麼的強悍。而納粹席捲歐洲也是因為對手喪失戰鬥意志,舉手投降。

根據這種戰爭習慣,並且在西班牙內戰、蘇芬戰爭等蘇聯干預的實際情況中來看,希特勒大膽的認為:蘇聯就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所以後來被蘇聯無情碾壓踩在腳底各種摩擦,元首的如意算盤全部落空。而蘇聯也被納粹小同志打的捉襟見肘,見到納粹德國的東西就一定要搶回來,除了德國人它幾乎什麼都要。而在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了原子彈,由於原子彈要靠鈾235裂變,裂變的催化劑是石墨。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學者在車間把石墨換成了假的,讓希特勒的寶貝蛋子們成功的認為石墨並不是催化劑。後來捷克斯洛伐克落入蘇軍的手裡,自然這些機器設備、研究成果也就落到了蘇聯人手裡。

第二、但是蘇聯人玩不轉這些未來科技啊!怎麼辦呢?奧本海默、愛因斯坦已經紛紛加入了美國國籍,按照杜魯門總統的尿性,斯大林給他多少挺機關槍他也不會放他們的啊!明說不成,蘇聯就只能靠玩陰招→間諜。人們一直有個誤區,認為西方的間諜是最厲害的,比如英國的軍情六處、後來以色列的摩薩德、美國的中情局等等。其實不然啊,共產主義國家的間諜才是天下第一。因為他們真的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成任務,至於冷戰開始蘇聯往美國派了多少間諜竊取情報就不得而知了。羅斯福總統在位時是很親共的,對共產主義的防備可以說是負的,而且他的很多幕僚都是左派。直到冷戰開始,美國人才真的提防起蘇聯。所以間諜在那個時期竊取點原子彈的情報完全不在話下。

其實,原子彈的實戰意義小於威懾意義。擁核國家也是很頭疼這些大殺器的,因為他們要把這些寶貝蛋子藏的很好,不被發現才行,否則寶貝蛋子也就成了要自己命的倒黴蛋子了。而且參與研製原子彈的科技人員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核輻射汙染,死於慢性疾病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後來世界多國棄核的重要原因,因為這種武器不長眼睛,打仗能用到它的地方很少,而且真的用上了也是極不人道的,一定要被世界譴責和唾罵的。因為挑起戰爭的罪人一定是政客,而受苦受難的人大多都很無辜。


代號鐮刀

  因為蘇聯通過情報人員獲取了原子彈的情報,這件事與蘇聯情報局局長帕維爾.菲京息息相關。這是一段塵封的歷史,昔日蘇聯情報局局長恢復了被破壞的情報局,是其預先獲得了德國要進攻蘇聯的情報,並通知了斯大林,可是斯大林卻沒有相信,導致衛國戰爭初期蘇聯軍隊節節潰敗。其得到的原子彈情報為蘇聯研製原子彈提供了技術支持,蘇聯原子彈之父庫爾恰托夫對其評價道:“他們獲得的資料對於我們國家和科學......來說具有巨大、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為我們的科學研究指明瞭非常重要的方向”。中年失寵,被開除出國家安全機關,卻對國家沒有絲毫的怨恨。此人就是中央情報局局長阿倫.杜勒斯讚揚的蘇聯情報局局長帕維爾.菲京。

  必須提醒一下,一說“尤斯塔斯-亞歷克斯(Юстас - Алекс)”,大家就會想起來情報局裡施季裡茨的密碼文件。

  

  (甚至以“職務不相稱”為由免職帕維爾.菲京也沒有迫使他抱怨情報工作。/軍事檔案)

  不久前“阿列克斯”-還是幕後的蘇聯情報局局長。只是今天,當關於帕維爾.菲京(Павел Фитин)的消息解密時,才可以評價他在我們國家歷史上的貢獻。

  10月10日在莫斯科俄羅斯對外情報局新聞中心大樓給帕維爾.菲京-傳說中的阿列克斯紀念像隆重揭幕。

  恢復情報局

  未來主要情報員生於1907年,生於一個貧農家庭。而且,似乎,什麼也無法預言他這種“秘密的”職業生涯:他在農學院讀過書,在出版農民用文獻的出版社工作過,一直幹到副主編。

  但是1938年3月,葉若夫鎮壓進行得如火如荼時,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從國民經濟部門動員800名受過高等教育、有黨務和領導工作經驗的共產黨員去國家安全機關工作。在內務人民委員部中心學校經過六個月的培訓後確定菲京為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ГУГБ НКВД СССР )第5局-國外局,還稱情報局的見習生。就在1939年5月人民委員貝利亞任命他-時年31歲!-國外局局長。“官居這個職位的人最後被‘槍斃’”。“未必有人羨慕‘小男孩’平步青雲的仕途”作家、歷史學家、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СВР РФ)文學獎金獲得者上校亞歷山大.邦達連科確信道。

  

  (軍事檔案)

  

  (軍事檔案)

  “何況未必有人能想到,帕維爾.菲京作為情報局的先驅者,將領導情報局不是屈指可數的幾個月,而是整整7年”。 30年代形勢是,對很多肅反工作人員、主要對領導,不僅對中央機關的領導,而且對駐外的外國局所在地的領導持不信任和懷疑的態度。他們被指控叛國罪而受到鎮壓。“1938-1939年度,幾乎國外局的所有駐外間諜頭子都被召回莫斯科,他們中的許多人被懲罰了”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回憶道,“他不得不幹老本行”。菲京確實被恢復了職務。他得以將有經驗的情報員召回隊伍,並找到了天才的新手。

  預先通知了斯大林

  菲京的偵查員們像鐘錶一樣工作:遠在1941年6月22日前他們將證明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令人不安的密碼文件發往莫斯科。甚至連以班傑拉為首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納粹分子方面準備作戰的消息菲京於1941年2月都向上層進行了彙報。類似的消息僅在1941年就向克里姆林宮轉送了至少120條。

  

  帕維爾.菲京本人於1941年6月7日夜向斯大林做了彙報:德國軍事進攻準備結束,打擊一天天地迫近。最可信的信息源來自德國-《科西嘉人》(A.哈爾納克(Харнак),經濟部高級顧問)和《准尉》(Х.舒爾採-伯森(Шульце-Бойзен),空軍部偵查科的同事)。但是斯大林沒有相信。

  

  (沉默的斯大林。為什麼1941年6月22日他不發言)

  在戰爭年代偵查員帕維爾.菲京得到了主要作戰計劃和在東部戰線上德國法西斯軍隊主攻方向並與西方的特情機關建立了聯繫。對外情報局老戰士退休少將列夫.索茨科夫(Лев Соцков)說,菲京面前有3個任務:收集德國的消息,向盟國打聽並預見戰後和平的政治意圖。這些任務他都完成了。偵查局得到了德國跟英國和美國單獨媾和談判的消息,是斯大林給羅斯福( Рузвельт)和丘吉爾(Черчилль)寫信的原因。在雅爾塔(Ялта)、波茨坦(Потсдам)和德黑蘭(Тегеран)準備會議時,斯大林感謝情報局“詳細地得知,哪裡可以堅持、達到目的,哪裡可以妥協”。中央情報局局長阿倫.杜勒斯(Аллен Даллес)稱在戰爭期間無與倫比的作戰組合中蘇聯偵查員得到的情報是世界上任何偵查員的終極夢想。

  核盾牌

  但是,偵查員菲京最富於幻想的工作就是“埃諾爾莫斯(Энормоз)”項目,基於此得到了創造核武器的秘密。“1941年9月25日,從駐倫敦間諜總部得到關於9月16日召開鈾委員會的特別情報。”亞歷山大.邦達連科講述到。由此得出結論,“鈾炸彈可能在兩年內被研製出來,通過了在英國立刻開始建設生產鈾原子彈的決定”。菲京注意到了這個消息,將情報彙報給了貝利亞。傳說,可惡的人民委員將這些資料“當成虛假情報給否決了”。實際上他吩咐將獲得的情報發往內務人民委員部特情4科鑑定,那裡有保留地確認情報的真實性。

  

  1942年3月,偵查局領導準備將特情彙報給斯大林,斯大林不但評價了我們盟國創造的原子彈,而且建議組建專門的科研所。9月斯大林召集院士們阿.約費(А. Иоффе)、尼.謝苗諾夫(Н.Семёнов)、維.赫洛平(В. Хлопиным)和彼.卡皮察(П.Капица)開會。此後決定“成立鈾工作組織”。情報員們獲得的資料直接送給蘇聯核物理學家們。1943年3月院士伊戈爾.庫爾恰托夫(Игорь Курчатов),著名的蘇聯原子彈之父,給貝利亞寫信:“我研究資料證實,他們獲得的資料對於我們國家和科學......來說具有巨大、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為我們的科學研究指明瞭非常重要的方向”。

  蘇聯製成原子彈的時間是1949年,而不是美國人預期的1956年,這完全是菲京的同事們的功勞。順便說一下,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帕維爾.菲京寫到:“獲得了大量的關於飛機、坦克、儀器製造和其他科學技術方面的情報”。

  失寵

  1946年退役,被派往德國蘇聯佔領區任國家安全部副特派員。“不止一次地寫到,不知是貝利亞,還是赫魯曉夫‘幹掉了’菲京。當阿巴庫莫夫接替了梅爾庫洛夫國家安全部部長的職位時,實際上更換“指揮領導”後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還保留著自己的職位。”亞歷山大.邦達連科講述到。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自己寫道:“戰後幾乎五年他不得不從事與特殊製造和啟動鈾工廠有關的問題......”菲京有些時候在德國工作(德國學者們被送到蘇聯,參與蘇聯的原子彈項目),然後是國家安全部駐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副局長-那些最保密的城市都在烏拉爾,就建保密城市一事他曾給斯大林寫過信。從1951-1953年他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家安全部部長,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就在那裡。

  1953年11月29日,逮捕貝利亞後,將45歲的帕維爾.菲京開除出國家安全機關,開除的名頭是“職務不相稱”,沒有退休金,因為他不具有必要的服務年限。然後謀了一份很普通的職位-蘇聯國家檢查部檢查員和攝影器材聯合工廠廠長。“遺憾的是,把花了好多力氣乾的事業都留下了,”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菲京的孫子說,“但是爺爺沒有一絲怨恨。”有一次只是說:“真理將給自己找到路的”。

  

  (6歲的孫子玩菲京的勳章/軍事檔案)

  帕維爾.菲京甚至沒有暗示給孫子,其在情報機關工作過。當我念10年級的時候,父親將這些講給我聽了,他也在國家安全機關工作。家庭會議決定,我應該繼續父輩們從事的職業。

  爺爺甚至給我寫信道,我應該認真關注什麼-首先關注外語。“真的,然後我的計劃改變了”安德烈.菲京回憶道。童年他玩爺爺的勳章:“當我6歲時,我揹著父母弄到了這些獎品,把他們戴在身上。爺爺有一枚白獅子捷克斯洛伐克勳章。那裡應該有勳章綬帶,但是卻沒有,因此我從褲衩裡取出橡皮筋,用橡皮筋將勳章戴在了自己身上。我甚至沒法安放勳表,它太大了,只得將它戴在整個肩膀上。

  帕維爾.菲京於1971年12月離世。他的名字,從前都是保密的,被忘記了幾十年。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1938年,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歷時7年,耗資23億,動員50萬人員,終於研製出了原子彈。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扔下原子彈後,蘇聯僅用5年時間,就在1949年成功試爆了原子彈。為何蘇聯研製原子彈會如此迅速呢?因為負責蘇聯原子彈研究工作的是克格勃老大貝利亞!而蘇聯研究原子彈的時間也並非是5年,而是耗時九年多!


熟悉蘇聯歷史的朋友對貝利亞一定不陌生,作為克格勃的首腦,在貝利亞執掌克格勃的時期,這個前身為契卡的組織已經進化為世界上最強的情報組織了。他們的線人遍佈全世界,因此,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後不久,蘇聯就獲得了這個重要情報。

當得知美國的這項計劃能製造出一種超級武器後,斯大林也對“原子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斯大林就命令貝利亞負責原子彈的研究工作。而這個時間點大概在1941年前後。不過,蘇聯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以蒐集情報為主。


蘇聯的軍工能力雖然極為強大,但是因為在20~30年代驅逐了大量知識分子,蘇聯的科研人員嚴重缺乏,原子彈的研究工作進度並不快。於是,斯大林向貝利亞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優秀的人為理想而給我們工作”。這成為了貝利亞策反和吸引外國人才的核心思想。而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工作,誘惑全世界更多的人才投身蘇聯的原子彈研究事業,斯大林還教了貝利亞另一句話:“斯大林早晚要退休,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會永遠存在!”

就這樣,克格勃策反了大量頂尖科技人才,而憑藉自己強大的情報網,蘇聯又獲取了很多美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一個很著名的有關於蘇聯竊取原子彈研究情報的故事就與愛因斯坦有關。愛因斯坦移居美國後認識了一位叫做瑪加麗達·科涅庫娃的美麗少婦,兩人天雷勾地火,迸發出了真摯的感情。但是科涅庫娃其實是蘇聯克格勃派到愛因斯坦身邊的間諜,目的就是為了竊取原子彈研究的情報。



其實,曼哈頓計劃在美國是高級機密,在美國政府內部,只有總統羅斯福和負責曼哈頓計劃的少數人知道有關原子彈的內幕。不過,這項計劃畢竟經手之人太多,若有人想針對美國蒐集情報,自然也是能找到突破口的。

於是,在二戰末期斯大林與杜魯門的一次對話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景。當時的杜魯門剛剛上任,對原子彈之事並不十分了解,但是再一次會議上,他卻像斯大林吹噓,美國將對日本使用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結果斯大林面無表情,只是冷冷的說“如果是這樣,期待美國的表現。”實際上,當時的斯大林對原子彈的瞭解可能比杜魯門還要多。因此,杜魯門本想以此威懾蘇聯,以取得更多的戰後權益,但斯大林並不為所動,因為斯大林心中知道,不出幾年蘇聯也會有原子彈。



正是在克格勃強大情報蒐集能力的支持下,蘇聯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原子彈的研究工作。


孫博士侃歷史

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蘇聯有強大的工業和經濟勢力以及優秀人才,二是蘇聯的諜報工作非常成功,對美國曼哈頓工程的細節瞭解很清楚,少走了很多彎路。

二戰爆發前,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以及因二戰沒有最終完成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已經成為世界上工業總產值僅次於美國的國家。歐美的經濟危機,讓蘇聯以較低的代價引進了大量的技術和設備,工業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二。雖然有些方面技術水平和歐美還有一定差距,但規模本身也是工業實力的體現。

(蘇聯二戰前修建的烏克蘭第聶伯水電站)

二戰中蘇聯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二戰勝利後,工業很快得到了恢復。

原子彈研究和生產是一項耗費巨大的工程,如原子彈研發中需要耗費巨量的電力,沒有充足的電力工業肯定無法進行原子彈項目。原子彈研究和生產中涉及到無數的工業部門,需要各類工業部門提供協作支持。蘇聯強大的工業實力為原子彈研究了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美國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連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有原子彈項目。杜魯門是在羅斯福死後繼承總統位置後,才曉得曼哈頓工程的情況。

即使保密程度如此好的曼哈頓工程,也有蘇聯間諜潛入。2007年,普京授予一年前已經去世的喬治•科瓦爾金星勳章(即俄羅斯聯邦英雄,延續自蘇聯英雄)。喬治•科瓦爾是當年進入曼哈頓工程工作的蘇聯間諜之一。這只是我們今天知道的蘇聯人獲得原子彈資料的冰山一角。

蘇聯間諜們的出色工作,讓蘇聯人可以直接利用美國的探索成果,少走了很多彎路,大大減少了各方面的資料消耗。蘇聯能在4年時間裡用不是特別大的投入就成功爆炸原子彈,間諜們的貢獻功不可沒。


仁勇校尉

這個當然與蘇聯的情報工作有很大關係,碟影重重形容那段歷史不為過,此外1945年蘇軍攻克德國柏林,第一步去找德國的啥好寶貝,蘇軍心裡能沒點數嗎。

1945年7月,杜魯門,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在波茨坦舉行會議,名義上是商量怎麼用皮鞭教訓教訓不聽話的德國。其實三人心裡都有小算盤,美國總統杜魯門輕描淡寫而又不失強硬的表示:“

我們有了那玩意兒。”,指的就是原子彈,斯大林:“哦,謝謝。”高端談話。

這也就是外界包括杜魯門和丘吉爾解讀為斯大林根本不知道原子彈威力的原因,以為蘇聯從1945年才開始研究核武器,其實早就開始了。

早期提純鈾用的電磁機

早在

1941年蘇軍間諜就從英國物理學家克勞斯 福克斯口中知道了英國在研究原子彈的計劃。

克勞斯 福克斯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但信仰共產主義,在以後的兩年中不斷送“助攻”,共送出246分英國核計劃的絕密資料。

1943年蘇聯成立的第二核武器研究所,代號第二實驗室,如同我國研究核武器時一樣,當時的蘇聯對於這個實驗室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目標只有一個儘快研究出核武器。

直到1945年蘇聯對於造原子彈一直是紙上談兵,因為沒有鈾,只好全力去找希特勒的鈾,同年5月2日,柏林被蘇軍攻克,當時德國著名的大學研究所就是重點搜索對象,柏林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德國大量的鈾不可能全部藏在柏林,在德國東北部一個小鎮上搜到了100多噸純化鈾,這對於蘇聯簡直是喜出望外。

蘇聯很不客氣的用了92輛卡車將德國的鈾、加速器、電子顯微鏡、示波器等精密儀器和300多位科學及家屬一鍋端到了蘇聯。



1947年,還是克勞斯 福克斯,送出一根原子彈原理圖、構造圖以及計算公式,簡直是神助攻,有人、有材料、有資料,蘇聯第一顆原子彈不成功才怪了。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斯大林1號”爆炸成功。


五月21號

主要得益於德國的前期研發,德國是最早進行原子彈研發的國家,但由於希特勒的不重視,使得英國特工能夠成功破壞相應的核研發材料,致使德國研究原子彈的進程受阻,否則德國有可能先於美國研發出核武器!美國的原子彈研發團隊也是大部分來自於德國,被趕走的猶太人。這些人帶著德國的研究圖紙來到美國,然後開始了相應的核武研究實驗,否則美國也沒法那麼快就能夠研究出核武器!

蘇聯不惜一切代價攻克柏林的目的就是能夠搶奪一些德國的工業技術以及相應的科學家!而蘇聯在佔領德國以後,如願獲得了這些科學家跟研發圖紙,這裡面就包含了德國的原子彈研發團隊跟資料!這些資料跟美國所獲得的是一樣的!而美國已經成功進行了核實驗,則證明這些設計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因此,蘇聯科學家只需照著這些研究答案去實施就行了!


優己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年蘇聯下定決心要搞出原子彈,直接原因還是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這極大的震懾了蘇聯――沒想到原子彈這玩意這麼大威力!於是,

他們秘密派人進入日本,在爆炸地域找到了一些炸彈碎片,並且提取了6000多份樣本,這為蘇聯研製原子彈提供了一大筆實驗數據。


二,蘇聯間諜的重要情報。

上圖中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名叫喬治科瓦爾,美國人,在1932年大蕭條時隨父親移民蘇聯,後來學習成績優異,還進了蘇聯情報局特訓,後被派往美國,參軍後大放異彩,最終被軍方推薦參與了後來的“曼哈頓計劃”,就是去參與研製原子彈,這對他掌握原子彈的資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蘇聯也是在科瓦爾的幫助下,算是掌握了原子彈的核心技術。

三,二戰末期,蘇聯攻進柏林以後,大肆蒐羅德國的裝備啊資源之類的,據說在那裡蘇聯還搞到了德國科學家原子彈圖紙等資料。與此同時,我們的美國也沒閒著,蒐羅了一大堆科學家回去。

所以,結合以上,蘇聯得到了原子彈的核心技術和圖紙,加上一些原子彈的相關數據,就算他們的科學家再不行,研究研究總該搞明白了,五年時間對於他們來說,足夠搞得出原子彈。


戰馬一號

1949年8月29日,蘇聯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測試。西方國家對於蘇聯研製原子彈的速度感到震驚,其實蘇聯得到了原子彈間諜的情報,1945-1946年,美國和英國偵破了一系列蘇聯原子彈間諜醜聞。

在二戰期間,所有交戰大國都存在一些支持原子彈開發計劃的專家和研究者,他們也加緊研製工作。但大部分人都認為這項技術不可能在戰爭結束前完成研發,所以經費投入也相對較少。如在德國,在陸軍軍械兵團的監督之下,德國於1939-1941年間開展了原子彈研究計劃;後來由於緊急程度不高而改為民用。德國最後決定叫停原子彈開發計劃,因為認為研發進度將趕不上戰爭進度。蘇聯在1943年大力推動原子彈研製項目。而英國從1939年便開始研發,從戰爭打響的初期到1941年為止,英國研發工作的規模都是最大的。

蘇聯通過間諜獲取了英國的原子彈技術,其中較為出名的是英國駐華盛頓使館的唐納德·麥克萊恩(Donald Maclean),即著名的“劍橋三劍客”之一。他能接觸到英美原子能發展項目的相關信息,直到1951年麥克萊恩向蘇聯叛變之後他才暴露了自己的間諜身份。

唐納德·麥克萊恩和金·菲爾比(Kim Philby)蓋伊·伯吉斯(Guy Burgess)都是劍橋出身的蘇聯間諜。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麥克萊恩向蘇聯洩露原子彈項目的秘密信息。


萊茵的黃金

希特勒做了一件錯事,那就是進攻蘇聯,進攻蘇聯沒有錯,但是錯在找了意大利這麼一個盟友,不是意大利進攻英國反被佔領土地,德軍就不會派兵去打英國,因為打英國耽誤了時間,德軍進攻蘇聯就拖到了冬季,於是最後因為缺少衣物而敗了。



最後德國戰敗,蘇聯搶了設備和圖紙,美國搶了人才。

蘇聯的原子彈是因為德國留下的底子好,實際上德果已經具備製造原子彈的能力了,最後全給了蘇聯。

這就是戰勝國的好處。

記得點關注哦,聽說點關注的人2018都會好運連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