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五年就研制出了原子弹,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神奇巴马

美国1945年已经制造出

了原子弹,苏联1949年才拥有原子弹。苏联能够快速研制出原子弹,主要是通过间谍得到了美国原子弹研制的相关数据。在苏联没有原子弹期间,美国并没有对苏联进行核武器攻击,美国是有更深层的考量。



1.二战期间美国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苏联也通过情报部门了解到,美国正在研制原子弹的相关情况。不过苏联人没想到美国竟然在1945年试验成功了原子弹,这让苏联非常着急。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觉到,美国的核武器对苏联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斯大林在1945年8月20日签署了研制原子弹的决议。之后苏联在全国进行了全民动员,调集全部科研力量来研究和制造原子弹。



2.苏联军队占领德国后,将德国剩余的300吨铀化合物和7吨金属铀运回苏联。此外苏联还抓获了一批德国专家,告诉他们只要与苏联合作制造原子弹,那么这批德国专家将会免除法律的审判。此后,苏联又通过在美国的间谍,获得了美国原子弹研制的详细情报,开始对美国的原子弹进行复制。1949年8月28日苏联的原子弹完成组装,1949年8月29日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沙漠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



3.很多朋友都会问美国在1945年到1949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为什么不用原子弹毁灭苏联,占领它的土地呢?因为二战结束后欧洲地区已经是一片废墟,美国希望让苏联控制贫穷的东欧国家,这样可以免除美国对东欧国家进行重建的义务。而英国一直想挑拨美国和苏联进行全面对抗,这样英国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在全球进行扩张。美国当时希望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终结英国、法国的殖民体系,所以美国没有在二战后进攻苏联。如果美国凭借强大的核武器优势,进攻苏联,苏联一定会失败,可是也会导致美国死亡更多的军人,消耗美国更大的国力,对美国一点好处都没有。这就是美国不想在二战后进攻苏联的原因。


杜达特洛夫斯基

苏联研制原子弹的速度之快,令西方世界瞠目结舌。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苏德战争的胜利。很多人认为希特勒不应该进攻苏联,从战术思维上讲是对的。因为苏联的恶劣气候、辽阔的土地以及可以被斯大林利用的人力矿藏资源都不是纳粹德国能够比拟的。但是苏德战争一定要爆发,因为纳粹德国缺少石油供给。直到二战结束,纳粹德国的原油进口主要还是从匈牙利、芬兰等盟友处得来,本国加工成成品油供给机械部队。而纳粹德国在战争之初令世界震惊的闪击战,得益于它多年的石油储备,但是战争消耗资源的速度远不是掠夺可以补充的。所以在一年之后的战役中,机械部队的战功远不如战争伊始那么的强悍。而纳粹席卷欧洲也是因为对手丧失战斗意志,举手投降。

根据这种战争习惯,并且在西班牙内战、苏芬战争等苏联干预的实际情况中来看,希特勒大胆的认为:苏联就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所以后来被苏联无情碾压踩在脚底各种摩擦,元首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而苏联也被纳粹小同志打的捉襟见肘,见到纳粹德国的东西就一定要抢回来,除了德国人它几乎什么都要。而在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由于原子弹要靠铀235裂变,裂变的催化剂是石墨。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学者在车间把石墨换成了假的,让希特勒的宝贝蛋子们成功的认为石墨并不是催化剂。后来捷克斯洛伐克落入苏军的手里,自然这些机器设备、研究成果也就落到了苏联人手里。

第二、但是苏联人玩不转这些未来科技啊!怎么办呢?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已经纷纷加入了美国国籍,按照杜鲁门总统的尿性,斯大林给他多少挺机关枪他也不会放他们的啊!明说不成,苏联就只能靠玩阴招→间谍。人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西方的间谍是最厉害的,比如英国的军情六处、后来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等等。其实不然啊,共产主义国家的间谍才是天下第一。因为他们真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任务,至于冷战开始苏联往美国派了多少间谍窃取情报就不得而知了。罗斯福总统在位时是很亲共的,对共产主义的防备可以说是负的,而且他的很多幕僚都是左派。直到冷战开始,美国人才真的提防起苏联。所以间谍在那个时期窃取点原子弹的情报完全不在话下。

其实,原子弹的实战意义小于威慑意义。拥核国家也是很头疼这些大杀器的,因为他们要把这些宝贝蛋子藏的很好,不被发现才行,否则宝贝蛋子也就成了要自己命的倒霉蛋子了。而且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科技人员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核辐射污染,死于慢性疾病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是后来世界多国弃核的重要原因,因为这种武器不长眼睛,打仗能用到它的地方很少,而且真的用上了也是极不人道的,一定要被世界谴责和唾骂的。因为挑起战争的罪人一定是政客,而受苦受难的人大多都很无辜。


代号镰刀

  因为苏联通过情报人员获取了原子弹的情报,这件事与苏联情报局局长帕维尔.菲京息息相关。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昔日苏联情报局局长恢复了被破坏的情报局,是其预先获得了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情报,并通知了斯大林,可是斯大林却没有相信,导致卫国战争初期苏联军队节节溃败。其得到的原子弹情报为苏联研制原子弹提供了技术支持,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对其评价道:“他们获得的资料对于我们国家和科学......来说具有巨大、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指明了非常重要的方向”。中年失宠,被开除出国家安全机关,却对国家没有丝毫的怨恨。此人就是中央情报局局长阿伦.杜勒斯赞扬的苏联情报局局长帕维尔.菲京。

  必须提醒一下,一说“尤斯塔斯-亚历克斯(Юстас - Алекс)”,大家就会想起来情报局里施季里茨的密码文件。

  

  (甚至以“职务不相称”为由免职帕维尔.菲京也没有迫使他抱怨情报工作。/军事档案)

  不久前“阿列克斯”-还是幕后的苏联情报局局长。只是今天,当关于帕维尔.菲京(Павел Фитин)的消息解密时,才可以评价他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贡献。

  10月10日在莫斯科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新闻中心大楼给帕维尔.菲京-传说中的阿列克斯纪念像隆重揭幕。

  恢复情报局

  未来主要情报员生于1907年,生于一个贫农家庭。而且,似乎,什么也无法预言他这种“秘密的”职业生涯:他在农学院读过书,在出版农民用文献的出版社工作过,一直干到副主编。

  但是1938年3月,叶若夫镇压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从国民经济部门动员800名受过高等教育、有党务和领导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去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心学校经过六个月的培训后确定菲京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ГУГБ НКВД СССР )第5局-国外局,还称情报局的见习生。就在1939年5月人民委员贝利亚任命他-时年31岁!-国外局局长。“官居这个职位的人最后被‘枪毙’”。“未必有人羡慕‘小男孩’平步青云的仕途”作家、历史学家、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СВР РФ)文学奖金获得者上校亚历山大.邦达连科确信道。

  

  (军事档案)

  

  (军事档案)

  “何况未必有人能想到,帕维尔.菲京作为情报局的先驱者,将领导情报局不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月,而是整整7年”。 30年代形势是,对很多肃反工作人员、主要对领导,不仅对中央机关的领导,而且对驻外的外国局所在地的领导持不信任和怀疑的态度。他们被指控叛国罪而受到镇压。“1938-1939年度,几乎国外局的所有驻外间谍头子都被召回莫斯科,他们中的许多人被惩罚了”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回忆道,“他不得不干老本行”。菲京确实被恢复了职务。他得以将有经验的情报员召回队伍,并找到了天才的新手。

  预先通知了斯大林

  菲京的侦查员们像钟表一样工作:远在1941年6月22日前他们将证明希特勒准备进攻苏联令人不安的密码文件发往莫斯科。甚至连以班杰拉为首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纳粹分子方面准备作战的消息菲京于1941年2月都向上层进行了汇报。类似的消息仅在1941年就向克里姆林宫转送了至少120条。

  

  帕维尔.菲京本人于1941年6月7日夜向斯大林做了汇报:德国军事进攻准备结束,打击一天天地迫近。最可信的信息源来自德国-《科西嘉人》(A.哈尔纳克(Харнак),经济部高级顾问)和《准尉》(Х.舒尔采-伯森(Шульце-Бойзен),空军部侦查科的同事)。但是斯大林没有相信。

  

  (沉默的斯大林。为什么1941年6月22日他不发言)

  在战争年代侦查员帕维尔.菲京得到了主要作战计划和在东部战线上德国法西斯军队主攻方向并与西方的特情机关建立了联系。对外情报局老战士退休少将列夫.索茨科夫(Лев Соцков)说,菲京面前有3个任务:收集德国的消息,向盟国打听并预见战后和平的政治意图。这些任务他都完成了。侦查局得到了德国跟英国和美国单独媾和谈判的消息,是斯大林给罗斯福( Рузвельт)和丘吉尔(Черчилль)写信的原因。在雅尔塔(Ялта)、波茨坦(Потсдам)和德黑兰(Тегеран)准备会议时,斯大林感谢情报局“详细地得知,哪里可以坚持、达到目的,哪里可以妥协”。中央情报局局长阿伦.杜勒斯(Аллен Даллес)称在战争期间无与伦比的作战组合中苏联侦查员得到的情报是世界上任何侦查员的终极梦想。

  核盾牌

  但是,侦查员菲京最富于幻想的工作就是“埃诺尔莫斯(Энормоз)”项目,基于此得到了创造核武器的秘密。“1941年9月25日,从驻伦敦间谍总部得到关于9月16日召开铀委员会的特别情报。”亚历山大.邦达连科讲述到。由此得出结论,“铀炸弹可能在两年内被研制出来,通过了在英国立刻开始建设生产铀原子弹的决定”。菲京注意到了这个消息,将情报汇报给了贝利亚。传说,可恶的人民委员将这些资料“当成虚假情报给否决了”。实际上他吩咐将获得的情报发往内务人民委员部特情4科鉴定,那里有保留地确认情报的真实性。

  

  1942年3月,侦查局领导准备将特情汇报给斯大林,斯大林不但评价了我们盟国创造的原子弹,而且建议组建专门的科研所。9月斯大林召集院士们阿.约费(А. Иоффе)、尼.谢苗诺夫(Н.Семёнов)、维.赫洛平(В. Хлопиным)和彼.卡皮察(П.Капица)开会。此后决定“成立铀工作组织”。情报员们获得的资料直接送给苏联核物理学家们。1943年3月院士伊戈尔.库尔恰托夫(Игорь Курчатов),著名的苏联原子弹之父,给贝利亚写信:“我研究资料证实,他们获得的资料对于我们国家和科学......来说具有巨大、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指明了非常重要的方向”。

  苏联制成原子弹的时间是1949年,而不是美国人预期的1956年,这完全是菲京的同事们的功劳。顺便说一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帕维尔.菲京写到:“获得了大量的关于飞机、坦克、仪器制造和其他科学技术方面的情报”。

  失宠

  1946年退役,被派往德国苏联占领区任国家安全部副特派员。“不止一次地写到,不知是贝利亚,还是赫鲁晓夫‘干掉了’菲京。当阿巴库莫夫接替了梅尔库洛夫国家安全部部长的职位时,实际上更换“指挥领导”后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还保留着自己的职位。”亚历山大.邦达连科讲述到。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自己写道:“战后几乎五年他不得不从事与特殊制造和启动铀工厂有关的问题......”菲京有些时候在德国工作(德国学者们被送到苏联,参与苏联的原子弹项目),然后是国家安全部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副局长-那些最保密的城市都在乌拉尔,就建保密城市一事他曾给斯大林写过信。从1951-1953年他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家安全部部长,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就在那里。

  1953年11月29日,逮捕贝利亚后,将45岁的帕维尔.菲京开除出国家安全机关,开除的名头是“职务不相称”,没有退休金,因为他不具有必要的服务年限。然后谋了一份很普通的职位-苏联国家检查部检查员和摄影器材联合工厂厂长。“遗憾的是,把花了好多力气干的事业都留下了,”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京的孙子说,“但是爷爷没有一丝怨恨。”有一次只是说:“真理将给自己找到路的”。

  

  (6岁的孙子玩菲京的勋章/军事档案)

  帕维尔.菲京甚至没有暗示给孙子,其在情报机关工作过。当我念10年级的时候,父亲将这些讲给我听了,他也在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家庭会议决定,我应该继续父辈们从事的职业。

  爷爷甚至给我写信道,我应该认真关注什么-首先关注外语。“真的,然后我的计划改变了”安德烈.菲京回忆道。童年他玩爷爷的勋章:“当我6岁时,我背着父母弄到了这些奖品,把他们戴在身上。爷爷有一枚白狮子捷克斯洛伐克勋章。那里应该有勋章绶带,但是却没有,因此我从裤衩里取出橡皮筋,用橡皮筋将勋章戴在了自己身上。我甚至没法安放勋表,它太大了,只得将它戴在整个肩膀上。

  帕维尔.菲京于1971年12月离世。他的名字,从前都是保密的,被忘记了几十年。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战争史

1938年,美国启动曼哈顿计划,历时7年,耗资23亿,动员50万人员,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扔下原子弹后,苏联仅用5年时间,就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原子弹。为何苏联研制原子弹会如此迅速呢?因为负责苏联原子弹研究工作的是克格勃老大贝利亚!而苏联研究原子弹的时间也并非是5年,而是耗时九年多!


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对贝利亚一定不陌生,作为克格勃的首脑,在贝利亚执掌克格勃的时期,这个前身为契卡的组织已经进化为世界上最强的情报组织了。他们的线人遍布全世界,因此,美国启动曼哈顿计划后不久,苏联就获得了这个重要情报。

当得知美国的这项计划能制造出一种超级武器后,斯大林也对“原子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斯大林就命令贝利亚负责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而这个时间点大概在1941年前后。不过,苏联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以搜集情报为主。


苏联的军工能力虽然极为强大,但是因为在20~30年代驱逐了大量知识分子,苏联的科研人员严重缺乏,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进度并不快。于是,斯大林向贝利亚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优秀的人为理想而给我们工作”。这成为了贝利亚策反和吸引外国人才的核心思想。而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诱惑全世界更多的人才投身苏联的原子弹研究事业,斯大林还教了贝利亚另一句话:“斯大林早晚要退休,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会永远存在!”

就这样,克格勃策反了大量顶尖科技人才,而凭借自己强大的情报网,苏联又获取了很多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一个很著名的有关于苏联窃取原子弹研究情报的故事就与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认识了一位叫做玛加丽达·科涅库娃的美丽少妇,两人天雷勾地火,迸发出了真挚的感情。但是科涅库娃其实是苏联克格勃派到爱因斯坦身边的间谍,目的就是为了窃取原子弹研究的情报。



其实,曼哈顿计划在美国是高级机密,在美国政府内部,只有总统罗斯福和负责曼哈顿计划的少数人知道有关原子弹的内幕。不过,这项计划毕竟经手之人太多,若有人想针对美国搜集情报,自然也是能找到突破口的。

于是,在二战末期斯大林与杜鲁门的一次对话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当时的杜鲁门刚刚上任,对原子弹之事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再一次会议上,他却像斯大林吹嘘,美国将对日本使用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结果斯大林面无表情,只是冷冷的说“如果是这样,期待美国的表现。”实际上,当时的斯大林对原子弹的了解可能比杜鲁门还要多。因此,杜鲁门本想以此威慑苏联,以取得更多的战后权益,但斯大林并不为所动,因为斯大林心中知道,不出几年苏联也会有原子弹。



正是在克格勃强大情报搜集能力的支持下,苏联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孙博士侃历史

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苏联有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势力以及优秀人才,二是苏联的谍报工作非常成功,对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细节了解很清楚,少走了很多弯路。

二战爆发前,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以及因二战没有最终完成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欧美的经济危机,让苏联以较低的代价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工业规模发展到世界第二。虽然有些方面技术水平和欧美还有一定差距,但规模本身也是工业实力的体现。

(苏联二战前修建的乌克兰第聂伯水电站)

二战中苏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二战胜利后,工业很快得到了恢复。

原子弹研究和生产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如原子弹研发中需要耗费巨量的电力,没有充足的电力工业肯定无法进行原子弹项目。原子弹研究和生产中涉及到无数的工业部门,需要各类工业部门提供协作支持。苏联强大的工业实力为原子弹研究了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连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杜鲁门都不知道有原子弹项目。杜鲁门是在罗斯福死后继承总统位置后,才晓得曼哈顿工程的情况。

即使保密程度如此好的曼哈顿工程,也有苏联间谍潜入。2007年,普京授予一年前已经去世的乔治•科瓦尔金星勋章(即俄罗斯联邦英雄,延续自苏联英雄)。乔治•科瓦尔是当年进入曼哈顿工程工作的苏联间谍之一。这只是我们今天知道的苏联人获得原子弹资料的冰山一角。

苏联间谍们的出色工作,让苏联人可以直接利用美国的探索成果,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减少了各方面的资料消耗。苏联能在4年时间里用不是特别大的投入就成功爆炸原子弹,间谍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仁勇校尉

这个当然与苏联的情报工作有很大关系,碟影重重形容那段历史不为过,此外1945年苏军攻克德国柏林,第一步去找德国的啥好宝贝,苏军心里能没点数吗。

1945年7月,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名义上是商量怎么用皮鞭教训教训不听话的德国。其实三人心里都有小算盘,美国总统杜鲁门轻描淡写而又不失强硬的表示:“

我们有了那玩意儿。”,指的就是原子弹,斯大林:“哦,谢谢。”高端谈话。

这也就是外界包括杜鲁门和丘吉尔解读为斯大林根本不知道原子弹威力的原因,以为苏联从1945年才开始研究核武器,其实早就开始了。

早期提纯铀用的电磁机

早在

1941年苏军间谍就从英国物理学家克劳斯 福克斯口中知道了英国在研究原子弹的计划。

克劳斯 福克斯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但信仰共产主义,在以后的两年中不断送“助攻”,共送出246分英国核计划的绝密资料。

1943年苏联成立的第二核武器研究所,代号第二实验室,如同我国研究核武器时一样,当时的苏联对于这个实验室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目标只有一个尽快研究出核武器。

直到1945年苏联对于造原子弹一直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铀,只好全力去找希特勒的铀,同年5月2日,柏林被苏军攻克,当时德国著名的大学研究所就是重点搜索对象,柏林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德国大量的铀不可能全部藏在柏林,在德国东北部一个小镇上搜到了100多吨纯化铀,这对于苏联简直是喜出望外。

苏联很不客气的用了92辆卡车将德国的铀、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示波器等精密仪器和300多位科学及家属一锅端到了苏联。



1947年,还是克劳斯 福克斯,送出一根原子弹原理图、构造图以及计算公式,简直是神助攻,有人、有材料、有资料,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不成功才怪了。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斯大林1号”爆炸成功。


五月21号

主要得益于德国的前期研发,德国是最早进行原子弹研发的国家,但由于希特勒的不重视,使得英国特工能够成功破坏相应的核研发材料,致使德国研究原子弹的进程受阻,否则德国有可能先于美国研发出核武器!美国的原子弹研发团队也是大部分来自于德国,被赶走的犹太人。这些人带着德国的研究图纸来到美国,然后开始了相应的核武研究实验,否则美国也没法那么快就能够研究出核武器!

苏联不惜一切代价攻克柏林的目的就是能够抢夺一些德国的工业技术以及相应的科学家!而苏联在占领德国以后,如愿获得了这些科学家跟研发图纸,这里面就包含了德国的原子弹研发团队跟资料!这些资料跟美国所获得的是一样的!而美国已经成功进行了核实验,则证明这些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因此,苏联科学家只需照着这些研究答案去实施就行了!


优己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年苏联下定决心要搞出原子弹,直接原因还是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这极大的震慑了苏联――没想到原子弹这玩意这么大威力!于是,

他们秘密派人进入日本,在爆炸地域找到了一些炸弹碎片,并且提取了6000多份样本,这为苏联研制原子弹提供了一大笔实验数据。


二,苏联间谍的重要情报。

上图中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名叫乔治科瓦尔,美国人,在1932年大萧条时随父亲移民苏联,后来学习成绩优异,还进了苏联情报局特训,后被派往美国,参军后大放异彩,最终被军方推荐参与了后来的“曼哈顿计划”,就是去参与研制原子弹,这对他掌握原子弹的资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苏联也是在科瓦尔的帮助下,算是掌握了原子弹的核心技术。

三,二战末期,苏联攻进柏林以后,大肆搜罗德国的装备啊资源之类的,据说在那里苏联还搞到了德国科学家原子弹图纸等资料。与此同时,我们的美国也没闲着,搜罗了一大堆科学家回去。

所以,结合以上,苏联得到了原子弹的核心技术和图纸,加上一些原子弹的相关数据,就算他们的科学家再不行,研究研究总该搞明白了,五年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足够搞得出原子弹。


战马一号

1949年8月29日,苏联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测试。西方国家对于苏联研制原子弹的速度感到震惊,其实苏联得到了原子弹间谍的情报,1945-1946年,美国和英国侦破了一系列苏联原子弹间谍丑闻。

在二战期间,所有交战大国都存在一些支持原子弹开发计划的专家和研究者,他们也加紧研制工作。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项技术不可能在战争结束前完成研发,所以经费投入也相对较少。如在德国,在陆军军械兵团的监督之下,德国于1939-1941年间开展了原子弹研究计划;后来由于紧急程度不高而改为民用。德国最后决定叫停原子弹开发计划,因为认为研发进度将赶不上战争进度。苏联在1943年大力推动原子弹研制项目。而英国从1939年便开始研发,从战争打响的初期到1941年为止,英国研发工作的规模都是最大的。

苏联通过间谍获取了英国的原子弹技术,其中较为出名的是英国驻华盛顿使馆的唐纳德·麦克莱恩(Donald Maclean),即著名的“剑桥三剑客”之一。他能接触到英美原子能发展项目的相关信息,直到1951年麦克莱恩向苏联叛变之后他才暴露了自己的间谍身份。

唐纳德·麦克莱恩和金·菲尔比(Kim Philby)盖伊·伯吉斯(Guy Burgess)都是剑桥出身的苏联间谍。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麦克莱恩向苏联泄露原子弹项目的秘密信息。


莱茵的黄金

希特勒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进攻苏联,进攻苏联没有错,但是错在找了意大利这么一个盟友,不是意大利进攻英国反被占领土地,德军就不会派兵去打英国,因为打英国耽误了时间,德军进攻苏联就拖到了冬季,于是最后因为缺少衣物而败了。



最后德国战败,苏联抢了设备和图纸,美国抢了人才。

苏联的原子弹是因为德国留下的底子好,实际上德果已经具备制造原子弹的能力了,最后全给了苏联。

这就是战胜国的好处。

记得点关注哦,听说点关注的人2018都会好运连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