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叫新疆呢?

晚间欣文

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古代被统称为西域,那时候的西域更是辽阔无边,为了管理这么大的疆域,在西汉时期,就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经过多方学者专家多年考古发现证实,当时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就是现在新疆的轮胎县),来管辖整个西域的军政事物 ,而到了唐代,由于西域面积太广,就设立了两个都护府来管辖,天山以北的地方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当时所在地就在现在新疆的吉木萨尔),天山以南的地方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当时的所在地就是现在新疆的库车)。


而新疆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清朝时期,新疆这一词有好几层意思,当时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雍正皇帝时,贵州东南部新辟疆土亦称新疆,当时西域新疆和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新纳入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域,统称“新疆六厅”。《清史稿》载:“十二年,哈元生进新辟苗疆图志,以尹继善督云、贵,而复有黔苗之变。初,苗疆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增营设汛,凡腹内郡县防兵大半移戍新疆。”对于清朝来讲,新疆这词有新的疆土之意,多年以后,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以后,又将以前古代称西域的天山南北统称为新疆,新疆这词又有了故土新归之意。

在近代新疆这一词又有了另一种理解,说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一个疆字很形象的概括了新疆的地貌特征,所以新疆这个地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纵横伊犁

清代的“新疆”一词并不是专属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省自治区。

“新疆”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概念,是相对于旧疆而言的新增区域。例如,雍正时期,清朝在西南苗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原本为土司所有的化外之地就此被纳入版图,其在黔东南所设置的八寨厅、丹江厅、古州厅、清江厅、都江厅和台拱厅,被官方正式称作“新疆六厅”。

事实上,由于清朝中期以前在不断地拓展版图,以至于各地都出现“新疆”(还有台湾的案例,康熙二十三年后仍在一段时间内被清朝官员称为新疆)。为了区分这些不同的新疆,清朝特意在这个词语前冠以具体的地理方位。还是以黔东南的苗疆之地为例,清朝称其为“黔省新疆”。乾隆九年(1744),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黔省新疆之古州、上江、下江、朗洞、清江、台拱、丹江等镇……。”现在再来说一下西北的“新疆”。准噶尔汗国统治之下的疆域,天山以北厄鲁特蒙古人生活的Dzungaria最初被称作“准疆”,天山以南回子生活的Kashgaria被清朝称为“回疆”。值得注意的是,哈密、巴里坤、吐鲁番等地被称为“我朝旧疆”,这是由于哈密、吐鲁番的领主早已归附清朝,所以被算作“旧疆”。

准疆等词语后来消失了,清朝使用“西域新疆”这个概念。例如,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这段记载:

近年来,平定准噶尔及回部,拓地二万余里,实为振古未有之丰功。前命廷臣纂修《西域图志》……惟《一统志》尚未议及增修。请饬儒臣,查照体例,将西域新疆,敬谨增入……我皇上戡定西域,收准夷之疆索,辑回部之版章

以上材料很明白地指出:西域的范围=准部➕回部。“西域新疆”才是清中期正式的地理术语。

至于光绪年间新疆建省,取新疆之名寓意“故土新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HuiNanHistory

其实去过新疆的人也是有鄙视链的,

比如去过伊犁的“看不起”只去过吐鲁番的,因为你根本没看到新疆的绿色,

去过阿勒泰的“看不起”只去过伊犁的,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喀纳斯和禾木的美,

去过南疆的“看不起”去过北疆的,因为你只是看了风景而没有感受过新疆的人文,

自驾的“看不起”报团的,因为你们错过了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最后,有新疆朋友的“看不起”所有的,

因为有了那个新疆朋友,他能带你在沙漠里开越野车,也能去大草原骑马,既能去南疆的巴扎找好吃的,也能在都市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茶喧慌。

你愿意待10天他就能每天给你不重样,

你愿意待20天他就能让你爱上新疆,

你愿意待30天他就能让你走遍新疆。

新疆没什么好的,

只是比你梦里的地方更美一点。

(*别忘了点击右上角关注神父*)


神父马丁

新疆的地貌特征就是三山夹两盆,三山是阿勒泰山,天山,昆仑山,这三条山脉横跨新疆,将新疆分为了南北疆,南北疆的两个盆地主要是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这就是新疆的地理地貌,也就是疆这个字的由来,正是三山夹两盆的象形化表达,新中国建立后,西域这片疆域也改名新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