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 富晓红专栏】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于其他孩子,成龙成凤,实现光祖耀宗的伟大使命,也替自己实现当年未能完成的梦想。

就以我们上海金山区2015年的初三考生为例,考上金山中学(市重点)以上的是排名在所有考生是15%之前的学生。比如整个金山区有3200名学生,那么排在全区480名之前的学生才能进入金山中学以上的学校。

可是不管怎样,还有85%的学生将会与好学校失之交臂,成为家长和老师口中或心中的“失败者”。

其实这还不算残忍的,从人的智商来看,只有2%的人可能拥有天才一样的高智商,2%的人智商稍微弱些,96%的人是属于普通人的智商。可以说大部分人是普通的,平庸的。

但是我们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属于那2%的天才范畴里面。于是我们刀戎相见,从胎教起步,早教、各种补习班,学习成绩成了我们家长唯一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们始终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整个读书阶段都会充满艰苦和挫败。而作为父母一样会陷入挫败、失望、痛苦的桎梏中不能自拔。

我曾经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觉得自己的儿子一定特别优秀,而且儿子生下来确实表现出特别好的一面,他是属于容易型教养的孩子,不太哭,吃饱喝足就会乐呵呵的孩子,爱笑,长得又十分漂亮。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孩子是位“天才”:两岁的时候就可以陪我去美容院,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不哭不闹,拿着玩具自己玩,直到我美容结束。在一片赞美声中,骄傲地牵着儿子的小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美容院,像是看到了儿子将来光辉的明天。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然而,就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星期,这种骄傲的心态就像被击落的飞机,直冲向下:就sit down,please.stand up,please. 这两句话他背了一个晚上都背不出来。

在我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两句英语他怎么就背不出来了呢?第一次冲着儿子发脾气,甚至还动了手。估计也就在那个晚上我一向温和美丽的母亲形象也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中轰然倒塌。

之后的我成了不折不扣的母夜叉,我和大部分的母亲一样经常因为孩子做不对一道题而气得七窍生烟,甚至对着眼泪汪汪的儿子歇斯底里地哭诉自己的艰辛和不易。

好在我一向比较好学勤反思,事后会跟儿子道歉,然后会太平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后又会一触即发,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儿子三年级,开始接触心理学,扪心自问当年到底有多优秀,有什么资格要求儿子必须按照自己的高要求来学习生活?其实想想自己还不如儿子,而儿子远远比当年的我出色多了。这样一想心态终于慢慢地平和下来。

如今儿子正值高三,还有两个多星期就要上高考的考场,寒窗苦读12年,就在6月7日、8日、9日见分晓。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说真的儿子的高中三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三年,相信也是他成长最快的三年。这三年中,我终于接纳了自己的儿子只是位平凡的普通的但在我眼里依然优秀的独特的宝贝儿子。

其实最好的教育不是孩子拥有一个好成绩,而是能够让他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他做他自己。

要做到这点,我们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比如前面我举的例子:两句简单的英语,儿子一个晚上背不出来,我很生气,那是因为站在我的立场上。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当然好难。首先,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当然会觉得很难接受。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鼓励他,反而责备他,让他处于挫败和害怕中,更加不能集中注意力。最后,当我大声呵斥他时,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不会背得出来,因为他的内心积压了太多的情绪:害怕,担心,恐惧,自我否定。孩子只有在安全的快乐的自信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二、无条件地爱孩子。

我们现在做父母的都很势力,孩子表现好了,我们表现出欢天喜地的感觉,抱着孩子亲呀笑呀,可是一旦孩子成绩考差了,我们父母立马板着个臭脸,像是孩子犯了天大的错一样。孩子原本在学校已经感觉到受挫,原本受伤的心灵,回到家里再第二次被伤害,战战兢兢,如履冰敷,结果还一阵雷电交集、倾盆大雨,劈头盖脸的批评和责备,那受伤的心灵顷刻间吓得魂飞魄散。这样的情况只要几次便会让孩子从此厌恶上学习。所以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不管孩子考得怎样,表现的如何,都要如春风拂面,拳拳爱心、孜孜不倦,爱要如润物细无声。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不一定如何出色,但一定不会差,也一定会活出自我!

三、接受孩子的普通,看到孩子的特色。

不要对孩子报以不切实际的希望,那2%的比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挤进去的,不胸闷自己,也不为难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会犯错,是一个不断令我们失望的成长过程,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中完成自我成长的。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有自己想的希望的那么优秀吗?为何自己如此平庸却天方夜谭地要求孩子考清华北大,甚至口出狂言:考哈佛?其实大多数时候,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便是什么样的人。说孩子的时候多想想自己。这个世界出类拔萃的人总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平常的。但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发挥其潜力,才是正道。

结尾

愿我们好好地爱孩子,用爱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在即将高考的日子里,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里作最后的努力和拼搏,考出属于自己的理想成绩。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体礼仪指导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