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

文|蘭臺烽火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

簡述|侯景之亂

陳霸先領著本部將士返回高要復職時已是梁太清二年(548)。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亂。侯景,原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大將,職任東南道大行臺、都督十三州諸軍事,高歡死後不服高歡之子高澄的統治,舉兵反叛,並於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並派侄子蕭淵明領兵去接應侯景,但蕭淵明與侯景都被東魏軍打敗,淵明被俘,侯景逃到並襲據了壽陽(今安徽壽縣)。

侯景是一個政界無賴,就以壽陽為據點,於梁太清二年八月舉兵反梁,以誅鋤奸佞為藉口來號令百姓,並在梁內奸蕭正德的幫助下,於十月渡江包圍了臺城。梁朝各路援軍雲集,但互相勾心鬥角,成了隔岸救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宮城,梁武帝病餓而亡,太子蕭綱(503~551)被侯景扶為傀儡皇帝。

簡述|侯景之亂

陳霸先得到臺城被圍的消息,立即準備赴援。但陳霸先當時的頂頭上司是廣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將,受侯景誘惑,準備舉兵響應侯景。面對這樣一位企圖背叛國家的上司,陳霸先沒有順從,而是當機立斷,舉兵對抗,元景仲走投無路,自縊身亡。陳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鎮守廣州,又奉蕭勃之命平定了始興(今廣東韶關旁)等十郡叛亂,大軍移鎮始興。太清三年十一月,陳霸先遣將進駐大庾嶺,招聚始興地方將士,準備繼續推進。但蕭勃心胸狹隘,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軟硬兼施,只希望陳霸先能幫他看守門戶。

面對蕭勃的利誘威逼,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508~554)名下,受蕭繹節制。

大寶元年(550)正月,陳霸先大軍從始興出發,抵達大庾嶺,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約十五公里處)攔截的蔡路養,乘勝進駐南康。陳霸先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此後近一年半時間,陳霸先與響應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終於擒斬李遷仕,于大寶二年六月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八月,陳霸先準備與蕭繹部下都督王僧辯會師。

簡述|侯景之亂

由於陳霸先足智多謀,倜儻大度,名聲在王僧辯之上,故王僧辯心存畏忌。當時,王僧辯等西路各軍正好缺糧,情勢不妙,而陳霸先已貯有軍糧五十萬石,在這緊要關頭,陳霸先以大局為重,迅速饋送三十萬石給西軍,這打消了王僧辯的顧忌,也在西路各軍中贏得了威信。陳霸先發兵南康時,梁國戰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蕭繹部下大將王僧辯、胡僧佑、陸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嶽陽)、郢州(今湖北武漢)一帶擊敗侯景主力,賊帥任約、宋子仙被擒,侯景從攻勢轉為守勢。

大寶二年十月,侯景殘殺梁簡文帝蕭綱,十一月自立為皇帝。章要兒、陳昌、陳蒨都為侯景囚禁。三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這時已有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艘,水陸俱下,另有前軍五千由驍將杜僧明統領,已抵達湓口(鄱陽湖入長江口)。二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尋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了盟約。征討大軍沿路攻克蕪湖、姑熟(今安徽當塗),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侯景被殺。、

侯景之亂後,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後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併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簡述|侯景之亂


侯景(503年-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

北魏末年邊鎮各胡族群起反抗鮮卑族的統治,侯景開始建立功勳,後來侯景投靠東魏丞相高歡。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梁。

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漢”,稱南梁漢帝,史稱“侯景之亂”。其後,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軍隊一觸即潰。侯景死後,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