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一、形式非常重要。(讲求艺术性)

(一)关于一些言论:

不讲用韵和节奏,不讲诗歌节与节之间的错综和复迭,不讲求艺术形式、文法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其名曰:我写的新诗。

写格律诗时,不依照体裁的要求,如不讲平仄,用韵,美其名曰:我写的古风。

这些实际上暴露了作者的古典诗歌和文学修养功底薄弱,对汉语诗律的无知。

(二)有生命里的文学作品必须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检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经过时间的冲刷流传下来的精品。它们无一不是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精品,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这些精品中的诗歌,音韵美(长短调)、节奏美的形式美使诗歌经历千百年时间冲刷,这是他的外在生命力,可以说,没有诗歌的外在形式,就没有古典诗歌。

例如:杜甫的《蜀相》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其中蓝色的字为平声,红色的字为仄声。带横线的是押韵的字。

我们从这首诗就可以得出七言律诗的以下形式的规则

1.同一句内246字平仄相间(比如首句“相”堂“处”就是仄平仄相间)、同一联2.4.6字处同一处,平仄相反(这叫对)(比如,首联中跨联第二字处相—官,堂—外,处—森是平仄相反读的。)跨联第二字平仄相同(这叫粘)(比如“官”和“阶”,“叶”和“顾”,“朝”和”师”)

2.押韵(一般押平声韵)

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平仄相对,词性相仗,戒合掌。)。(合掌是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一联文字空间有限,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

4.力戒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三平尾就是每一句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三仄尾就是每一句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孤平就是除了末尾的韵字是平声外,其余的平声节奏点上只有一个平声),我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这些毛病一个也没有。

我们再看闻一多的三美原则: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闻一多提出了诗歌三美原则:他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

“音乐美”——音节的和谐

“绘画美”——辞藻的美

“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

从《诗经》中看诗歌的形式: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从新诗中看诗歌的形式: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格律诗入门(一)讲求艺术性

就是针对新诗也是有形式上的要求的,何况格律和用韵严格的古诗呢!

因此,诗歌的形式非常重要。这是诗歌得以穿越时空,流传至今的奥秘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