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成燙手山芋,各國接連退出申辦,為什麼會這樣?

用戶6267007046

呵呵,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奧運會賺錢?你別開玩笑了,賺錢不可能,尤其是中國辦奧運會那就不可能盈利。北京2008年奧運會,如果按照成本核算我們就是賠錢了。不過,留下了更多的立交橋和場館,說明了一件事,就看賬怎麼算了。其實,現在的奧運會備受冷落就是與錢有關。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是史上第一次盈利的奧運會,也是為數不多盈利的奧運會。他們之所以能夠盈利,就是美國人第一次將商業引入奧運會中,這樣他們賺錢了。此後的奧運會,有了商業的介入,而因為比賽規模越來越大,而變得疲憊不堪。過去申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現在打過都舉辦過奧運會了,他們也知道這樣的比賽是會很浪費時間和浪費金錢的,因此現在的奧運會申辦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奧運會如此,其他很多的洲際運動會也是有類似問題。例如,越南申辦了亞運會,可是馬上提出不再主辦,放棄主辦權。

舉辦世界盃有體育場即可,可是舉辦洲際運動會很多場地必須有。例如,場地自行車的比賽場館,你辦洲際運動會就必須得新建,這得多少錢?而這個場地一般自行車愛好者是無法使用的,更多的只能長時間被閒置。


球哄哄

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要先弄清楚,各國或城市為什麼要申辦和舉辦奧運會?無非是這兩大理由:1.提振經濟,這應該是最原始的目標,從奧運會商業化開始,通過舉辦奧運會促進國家或城市經濟,增加就業崗位就是一個最基本的目的。2.提高國家形象和影響力,無論是成功舉辦一屆奧運會,還是作為東道主在奧運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都可以彰顯國家的硬實力,提升國際形象,有助於提高國家在國際環境中的地位、影響力,促進各類合作的開展和進行。

但是從北京奧運會開始,舉辦奧運會的花費越來越巨大。北京奧運會最終統計結果還是盈利的,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則在連續追加多次預算後,被外界質疑是賠本賺吆喝,但倫敦自己卻不承認,英國政府聲稱經過評估舉辦奧運會的支出為89億英鎊,遠遠低於奧運經濟將為英國帶來的至少280億至410億英鎊的總增加值。

索契冬奧會則是徹頭徹尾的國家行為,500億美元的舉辦經費,輝煌無比的開幕式,閉幕後破敗的場館等等,索契的這次冬奧會幾乎沒有盈利的可能,但也讓後來者無法超越從而感到望塵莫及。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國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曾經的金字招牌奧運會也不見得一定能帶來收益,甚至有可能賠錢,而賠錢不僅僅會加劇本國的經濟困境,還有可能導致政府垮臺,民眾生活質量受損。所以在申辦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政府積極民眾冷漠或民眾盼望政府怯懦的局面,無論哪一種都會因為意見無法統一而放棄申辦。

2022年冬奧會申辦大戰最初也是六城廝殺,然而斯德哥爾摩2013年11月提出申辦,一個月後以擔憂開支為由退出,2014年5月克拉科夫因當地70%居民投票反對申辦宣佈退出,同年6月利沃夫市因國內政治與安全危機未解決,成為第三個“逃跑新郎”,而2014年10月奧斯陸也退出,儘管有超過一半的居民力挺申辦,但挪威政府還是擔心國家經濟受影響,拒絕為申辦提供財政擔保。最終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圖的單挑。

所以奧委會才不得不選擇把2024和2028兩屆奧運申辦權打包給巴黎和洛杉磯,從而避免幾年後無城市申辦的窘境。


體育侃侃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a60004810f69c1fa9f\

喵米創意秀場

奧運會早已不是曾經的香餑餑了,以前某城市如果能承辦奧運會,不僅有著龐大的經濟收入,更是向世界展示的最好機會,還能間接帶動旅遊、經貿等合作,但現在,奧運會已成燙手山芋,不僅想承辦的城市越來越少,甚至到了無城市舉辦、四年一次的奧運落空的情況!

2024年和2028年已經有了歸屬,兩座城市法國巴黎和美國洛杉磯之前在爭奪2024年奧運會舉辦權,失敗的一方將自動承辦2028年奧運會,然而就是從這2屆開始,已經沒人願意接盤奧運了,據媒體報道,洛杉磯自稱已做好2028年承辦的準備,要知道,洛杉磯之前一直不太願意舉辦奧運會,怎麼突然又那麼主動了呢?原來2028年的承辦方,國際奧委會承諾將資助120億!怪不得美國人突然這麼主動

2017年8月1日最新消息,巴黎成為202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不過從另一方面也看出,奧運會早已不受歡迎了,而2032年更是尷尬,羅馬和布達佩斯相繼退出,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加上巴西里約奧運會的失敗:場館廢棄!鉅額債務!

而現在國際奧委會竟希望中國來接盤,一方面是北京奧運會的巨大成功,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甚至直言:未來奧運會很有可能從申辦制,改成指定製,那些大國將有責任來承辦這一國際賽事,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有責任主動承辦!

國內網友炸開了鍋,都知奧運會勞民傷財,我們沒那麼傻!甚至還有人建議“

印度不是宣稱超越中國成超級大國了嗎?強烈建議交給印度!

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十點街球”

十點街球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曾幾何時,奧運會絕對是個香餑餑,能夠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所以每次競爭,各個國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以赴!

只是奧運會太燒錢了,哪樣都要花錢,在經濟向好時期,這還不成問題,可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下滑,除了少數國家的經濟是一枝獨秀外,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陷入停滯或負增長!財政困難,在奧運會的開支上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就拿里約奧運會為例,一度傳言停辦,甚至直到開幕式前,一些場館才匆匆竣工。

而且現在奧運會的項目太多,除了一些大眾項目外,其他一些小眾項目看的人不多,收視率成問題,自然轉播收益就不多,而且對遊客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從前。狂歡之後,繁華落盡,收益遠低於開支,在經濟不佳的時候,誰還願意做賠本生意呢?


打虎拍蠅

奧運會,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的奧運會,真的不再是一件值得人爭取的賽事。

是否舉辦奧運會,主要要看舉辦方的目的是什麼。

北京奧運會,從財政上看我們可能是虧損了一些,但是從綜合收益上考量,不僅不算虧,簡直是血賺!北京奧運會為北京帶來了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為北京帶來了真正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是,讓世界認識了北京乃至認識了中國!2008年以前,有相當多的人對中國的印象仍然停留在20世紀,是北京奧運會讓他們瞭解到了中國的實力。

應該說,謀求城市和國家影響力,是奧運會舉辦方的最大期望。

所以奧運會陷入了這樣一個不尷不尬的地位:發達國家不想搞,發展中國家搞不起。

洛杉磯在國際奧委會的慫恿下才不情不願的接過了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對於這種城市來說,洛杉磯本來就是世界公認的國際化大都市,不需要再一次舉辦奧運會來提高自己。而資本主義的財政體制,也讓洛杉磯市民不願意花自己的稅金來投資一場見不到回報的奧運會。

而發展中國家,則更為尷尬。

(圖,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開幕式)

北京奧運會被奧組委稱之為“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刷新了整個奧運會歷史的標準。可這也導致一個尷尬的後果——之後的歷次奧運會,都會被拿來跟北京奧運會比較。相比之下,之後的奧運會的水平和投入都差了許多。倫敦奧運會差強人意,里約奧運會則十分令人失望。由於巴西政府的財政困難和效率低下,很多巴西政府的承諾都沒能夠完成。奧運村設施落後,暴力犯罪叢生,而它的開幕式因為預算緊張更是十分簡陋,全場靠燈光維持。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帶給里約國際形象的影響,不一定是正面性的。

有了里約熱內盧的前車之鑑,各國在申請奧運會上更加謹慎。其實,中亞,南美,印度和東南亞諸多國家,都有想舉辦奧運會的想法,但權衡利弊之後,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也不得不慎重嘍~


小約翰

08年的中國奧運會之所以從現在看來很成功,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08年之前當時的中國基礎設施落後、大型體育場所缺失,即使不舉辦奧運會,很多的場館的建設也是勢在必行。

其次,當時的中國迫切的需要這樣一場體育盛會,來宣傳和提升中國形象,所以政府投入很多,基本不差錢。

最後,在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維持了一箇中高速的發展,這些新建的場所都有足夠的收入來源,比如為08年奧運會新建的鳥巢和水立方,不說體育賽事,每年各種發佈會、演唱會,就能有一大筆收入。

反觀08年之後的倫敦奧運會和里約奧運會,英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新建這麼多場館並不是必要的,而在西方“民主”的體制下,還要面臨民眾各種遊行抗議拖後腿;而巴西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一塌糊塗,即沒有能力辦一個好的奧運會,也沒有能力在奧運會之後運營好場館。這兩場奧運會的教訓,尤其是後者,足以讓那些有意舉辦奧運會的國家望而卻步。


GardenerG

舉辦奧運會,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負擔。長期以來,舉辦奧運會都是一件虧本的大買賣。只是因為2003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實行市場化舉辦賺了一次錢,從而引發此後短期內的爭辦之外,此後就開始再次進入清冷狀態,願意申辦的國家越來越少。

造成奧運會申辦吸引力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經濟壓力,二是安保壓力。經濟壓力,主要是承辦一次奧運會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需要建設很多奧運設施。而這些設施,待奧運會結束後,大多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別說賺錢,能夠滿足維護保養就不錯了。所以,奧運會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不可能賺錢,更需要投入長時間的設施維護保養;就安保壓力來看,由於國際環境日益複雜,特別是恐怖主義日益猖獗。所以,舉辦一次奧運會,對所在國來說,安保的壓力是難以想象的。誰也無法保證,在奧運會舉辦前後和舉辦期間會不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會給所在國的國際形象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會讓所在國居民遭受很大威脅。

但是,由於奧運會又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政治條件、社會環境的綜合評價,尤其是政治影響,會成為許多國家爭辦奧運會的主要考量。所以,也會在多種因素下,出現多國爭辦的現象。只是,全球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的經濟還處於恢復狀態,難以承受舉辦奧運會的沉重負擔。所以,申辦者減少,也就很正常了。從總體上講,隨著經濟復甦的逐步到來,國際環境的改善,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還是會增多的。


譚浩俊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遙想2000年奧運申辦,5選一,北京兩票之差輸給悉尼,甚至事後還有賄選的消息傳出。但看看現在,2022年冬奧會和2024夏奧會,國際奧委會面對的都是二選一的尷尬,甚至IOC已經被逼的需要打包出售舉辦權了。

why?

很簡單,因為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簡單來說就是,辦奧運會虧錢了。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索契冬奧會的總投入有500億美元之巨,是預算的4倍之多,其中近30億美元是安保費用。去年的里約奧運會,不僅投入有131億美元之多,收入卻在萎縮,因為里約糟糕的治安環境和各種醜聞,令許多外國遊客望而卻步。

下這樣的前車之鑑下,再趕上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形勢,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民眾都不支持申辦奧運會了。最近兩次的申辦城市,有多個城市都中途退出,除了烏克蘭的利沃夫是因為國內政治與安全危機未解決,其他城市退出申辦的理由都是“錢”,成本太高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比如,波士頓市民就曾發起過“拒絕波士頓奧運會”活動,指責IOC誇大了經濟收入,羅馬連續兩屆放棄奧運申辦都是因為沒錢。

有時候,奧運會還不僅僅是帶來經濟上負擔,更可能帶來一些城市“創傷”。很多奧運建築在奧運會期間光鮮靚麗,但是奧運結束之後就棄之如敝履。像里約奧運會,結束至才一年的時間,開閉幕式的主場地遺失的座椅多達7000個,看臺上的天花板漏洞一個比一個大,游泳館變得狼藉不堪,一片破敗的景象。

其實,不僅僅是奧運會,其他一些大型運動會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就像亞運會,也因為高額的投入和產出不能成正比,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城市也都對舉辦這一盛會採取觀望的態度。


體育頭等艙

奧運會,說起來就是個燒錢的,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敢輕易接手的。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大約花了12億美元,而到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個數字達到了420億美元,算一算這是翻了多少倍啊。再到里約的奧運費,減少了很多,很多預算都是超支的,所以一些項目可能就沒有運行,甚至直接pass

再說到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情懷不一樣,我們認為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關係到民族的榮譽,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還記得01年的7月13號嗎?那是我們申辦北京奧運會成功的日子,多少的人在電視機、電腦面前等待著那個時刻,是一種個人、國家、民族的期望。外國人就不是這麼考慮的,都是得經過設計、策劃,最後到預算。有時候預算超支,就會相應的減掉一些項目。

光是這個建設的費用就很高,那麼舉辦完以後,問題又來了。這些場館是要怎麼用呢,是對外開放還是幹嘛。就拿我們的鳥巢說吧,奧運會期間是場館,完了後變成標誌性建築了,有很多的遊客是衝著鳥巢來的,也可以說是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現在很多外媒都說指定中國舉辦,這不合理啊。你們不想辦了就扔給我,好事就不會想到我,壞事就想到了,你說我們怎麼會答應呢。再說了,舉辦奧運會是有很多要求的,不是光GDP上去了,有投資商就行了,這涉及到一系列的的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