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自我价值感、期望(一)

孩子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形象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鲁道夫▪斯坦纳


在讨论父母的任务细节之前,我先讨论关于态度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别着急,我们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问题。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习惯,思考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的关系中。这是自知自明的第一步。

  • 自我价值感

做父母在许多方面关系到我们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自我价值感的思考,需要变得现实和诚恳。通常情况,我们心态平和,但有的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心情烦躁,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孩子需要我们接受这些消极因素,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孩子(包括成人)自我价值感的表现是:

*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自信并愿意学习。

*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兴趣。

*善于处理问题,从逆境中振作起来。

*克服困难,或接受长久的制约。

*对他人慷慨并关心。

*具备人际交往能力。

*能找到满足和幸福。

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自我价值感、期望(一)

  • 期望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如果我们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孩子会变得拘谨;如果期望太少或太低,孩子会不知道界限,遇事无所适从。

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不能压制孩子的个性,不能强迫他们适应我们设计的模型,这些模型可并不一定适合他们。如果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就会成为他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不幸的根源。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符合他的期望,也会有痛苦。比如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没有任何期望,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想法,或因为害怕把不恰当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感到难以揣摩。

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自我价值感、期望(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