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分清百香果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对于防治,特别是药剂防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那要如何区分百香果细菌、真菌和病毒病呢?我们先来了解下百香果常见的这几种病害。

一、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畸形、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1、根癌病或茎癌病:多由致瘤农杆菌所致,病原细菌存活于病组织中和土壤中(存活多年)。病原随病苗、病株向外传带。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线虫等媒介传播扩散。细菌侵入植株后,可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中不断繁殖,并分泌刺激性物质,使邻近细胞加快分裂、增生,形成肿大症。病发部位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或黑,内部木质化。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2、溃疡病:该病病原菌为一种黄极毛杆菌的细菌。该病主要危害百香果果实。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3、软腐病: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首先出现水渍状污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二、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目前已知百香果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常见百香果真菌病害如下:

1、猝倒和立枯:大多出现在百香果幼苗上。小幼苗根颈部发生腐烂使植物猝然倒,由于发生过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压,维持正常状态,称为猝倒。若幼苗根颈已木质化,茎部腐烂后不倒伏,地上叶子干枯,称为立枯。这类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引起。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2、煤污病: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株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常称煤污病。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3、灰霉病: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4炭疽病:炭疽菌变异较多,种内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炭疽病分布很广,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叶片等。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5、褐腐病:百香果褐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条件是高湿(94%以上),适温(18-23°C),光线不足,果园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发病重。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6、疫病:主要指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表现为叶斑、果实黄化脱落、枝干溃疡和腐烂等,植株受害部位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潮湿时,病部尤其是叶背面产生疏松的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疫病可导致对百香果的毁灭性破坏。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7、茎基腐病: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 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病菌在近地面处有伤口(地下害虫,人工农事操作,喷除草剂等可以引起的伤口)的茎基部侵入,病菌初侵入时出现褐色病斑然后病体逐渐扩大,表皮输管逐渐被侵蚀腐烂,叶片初期出现淡黄,后逐渐黄萎至全株枯死。该病在大量结果后出现发病症状。尤其是种植两年后的植株发病最为严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排水、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壮,减少茎基腐病。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三、病毒病病害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区别与防治(图文并茂)

百香果病毒病的表现为:叶片颜色变浅,呈花叶症状,稍有皱缩现象。果实花皮或者小且畸形,硬化,果皮厚,果腔缩小,花不育。病株矮化,生长发育不良。

区别与防治: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对各类细菌病害有准确的认识,了解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做好控水、控湿、防虫口伤口,另外同种药剂不要连用多次,让细菌快速产生抗药性。雨天不要采果,避免运输环境高温高湿造成细菌侵害。

真菌侵染部位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防治措施:清洁果园及时将病叶、病果清出园外,深埋或烧毁。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加强通风采光,禁止漫灌,降低湿度。利用药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百香果病毒在百香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主要借由器械或者蚜虫传播,管理粗放、虫害发生较多的果园,发生较为严重。病毒病是无法用药物来治愈,所以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

也许这篇文章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欢迎转发或留言!(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