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②遠目,獻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③。落日樓頭,斷鴻④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⑤看了(liǎo),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⑥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⑦。可惜流年⑧,憂愁風雨⑨,樹猶如此⑩!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wèn)英雄淚?

註釋:(1)建康:今江蘇南京。(2)遙岑(cén):遠山。(3)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盤結的髮髻。皆形容遠山秀美。(4)斷鴻:失群的孤雁。(5)吳鉤:本指一種彎形的劍,相傳吳王命國中做金鉤,有人殺掉自己兩子,以血塗鉤,鑄成雙鉤獻給吳王。後代指利劍。此處用唐李賀《南園》詩意:“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十五州。”暗指收復北方失地之意。(6)季鷹:據《晉書·張翰傳》載,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想到家鄉吳中的鱸魚等美味,遂棄官而歸。(7)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據《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載,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8)流年:流逝的時光。(9)憂愁風雨:化用蘇軾《滿庭芳》詞義,原句為“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10)樹猶如此:據《世說新說·言語》載,桓溫北伐經金城,見從前所植柳樹已長得十分粗大,慨然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11)倩:請託。 (12)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13)搵(wèn):擦拭。

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辛棄疾在66歲時寫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關於辛棄疾,我們已經知道了,他是南宋愛國詞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並且,他的詞善於用典,這節課,我們學習辛棄疾在34歲時寫的一首詞,再一起體會體會辛棄疾詞作的特點。

二、寫作背景

本詞作於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這時,他率領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餘年,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壓抑,內心充滿了憤懣不平。

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大好江山,無限感慨湧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三、解題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註釋②、③,看看能不能理解題目的意思。(板書:題目、作者)

明確:水龍吟,為詞牌名;

建康,地名,即今天的江蘇南京市,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即“六朝古都”;

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牆上的一座亭臺。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盡觀賞之勝。”

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四、整體感知全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教學步驟:學生自讀——學生範讀——齊讀——師指導——自由誦讀——齊讀

強調字音:遙岑cén遠目 玉簪zān螺髻jì 休說鱸魚堪膾kuài

倩qìng何人喚取 搵wèn英雄淚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 (1)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試著翻譯詞的上片。

自主翻譯——齊讀——學生質疑——師生答疑——學生髮言:抽查詞語,檢測翻譯

自主翻譯前,教師強調應重點理解的內容: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無人會,登臨意。

(2)思考下列問題:

詞的上片,作者通過寫景,表達了自己的什麼困惑?試用上片中的原句回答。

明確:無人會,登臨意。

(3)現在,請大家齊讀上片,讀出作者“無人會,登臨意”的困惑。

過渡語:作者此刻困惑的是沒有人能夠領會自己登上賞心亭的心思,他的心思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讀這首詞的下片,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的心思。

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2. (1)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試著翻譯詞的下片。

自主翻譯——齊讀——學生質疑——師生答疑——學生髮言:抽查詞語,檢測翻譯

自主翻譯前,教師強調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季鷹,劉郎,倩,紅巾翠袖,搵

(2)理解下片的內容以後,我們發現作者在下片寫了三件事情:

①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

②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

③《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教師提問:對這些古人古事,作者的態度是讚賞還是反對?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發現的?

學生活動:齊讀下片,找出表示作者態度的詞語

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由此可見,詞的下片,作者表面是寫古人古事,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古詩詞中這種借古人古事表達自己情感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五、明確寫作手法及作用

(一)寫作手法

用典:借古人古事表達自己的情感。

當我們明確了這首詞的寫作手法,作者的心思就很容易理解了!現在,請同學們試著回答,作者的心思是什麼?

學生髮言,教師明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二)用典的作用:抒情含蓄,語言精練

六、小結

這首詞通過寫作者登建康賞心亭之所見,引發了“無人會,登臨意”的感慨,並通過張翰、許汜、劉備和桓溫四人的典故,巧妙地回答了“登臨意”:抒發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雄心壯志和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批判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偷安,表達了深沉的愛國之情。

最後,我們再一起來讀這首詞,讀出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憂國憂民卻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七、作業

1. 體會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這首詞。

2. 試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善用典故的古詩詞,體會用典的作用。

八、板書

這個老師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設計的板書都是淚!超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