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②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③。落日楼头,断鸿④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⑤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⑥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⑦。可惜流年⑧,忧愁风雨⑨,树犹如此⑩!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2)遥岑(cén):远山。(3)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4)断鸿:失群的孤雁。(5)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后代指利剑。此处用唐李贺《南园》诗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暗指收复北方失地之意。(6)季鹰: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8)流年:流逝的时光。(9)忧愁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词义,原句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10)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说·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1)倩:请托。 (12)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13)揾(wèn):擦拭。

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在66岁时写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关于辛弃疾,我们已经知道了,他是南宋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并且,他的词善于用典,这节课,我们学习辛弃疾在34岁时写的一首词,再一起体会体会辛弃疾词作的特点。

二、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余年,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解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注释②、③,看看能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板书:题目、作者)

明确: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地名,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即“六朝古都”;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四、整体感知全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教学步骤:学生自读——学生范读——齐读——师指导——自由诵读——齐读

强调字音:遥岑cén远目 玉簪zān螺髻jì 休说鲈鱼堪脍kuài

倩qìng何人唤取 揾wèn英雄泪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词的上片。

自主翻译——齐读——学生质疑——师生答疑——学生发言:抽查词语,检测翻译

自主翻译前,教师强调应重点理解的内容: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无人会,登临意。

(2)思考下列问题:

词的上片,作者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的什么困惑?试用上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无人会,登临意。

(3)现在,请大家齐读上片,读出作者“无人会,登临意”的困惑。

过渡语:作者此刻困惑的是没有人能够领会自己登上赏心亭的心思,他的心思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这首词的下片,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的心思。

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2.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词的下片。

自主翻译——齐读——学生质疑——师生答疑——学生发言:抽查词语,检测翻译

自主翻译前,教师强调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季鹰,刘郎,倩,红巾翠袖,揾

(2)理解下片的内容以后,我们发现作者在下片写了三件事情:

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②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

③《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教师提问:对这些古人古事,作者的态度是赞赏还是反对?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

学生活动:齐读下片,找出表示作者态度的词语

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由此可见,词的下片,作者表面是写古人古事,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古诗词中这种借古人古事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五、明确写作手法及作用

(一)写作手法

用典:借古人古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我们明确了这首词的写作手法,作者的心思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回答,作者的心思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二)用典的作用:抒情含蓄,语言精练

六、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登建康赏心亭之所见,引发了“无人会,登临意”的感慨,并通过张翰、许汜、刘备和桓温四人的典故,巧妙地回答了“登临意”:抒发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批判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读这首词,读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七、作业

1. 体会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2. 试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善用典故的古诗词,体会用典的作用。

八、板书

这个老师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设计的板书都是泪!超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