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93:“惴惴不安”,秦穆公臨死前的殘暴

“惴惴不安”這個成語出自《詩經·

秦風·黃鳥》,詩的內容描寫了秦穆公死後發生的一件事,作者也借這個典故對秦穆公人生最後時刻犯下的罪行進行了批判。

上回說到,在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身患重病,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這個時候的秦穆公已經是個61歲高齡的老人,他馳騁沙場幾十年,創下不少豐功偉績,而如今卻也難逃歲月的魔掌,隨著他病情的發展,秦穆公預感到自己人生即將走到盡頭,是時候該為後事做準備了。

典故說春秋93:“惴惴不安”,秦穆公臨死前的殘暴

和大多數的帝王一樣,在自己的彌留之際,秦穆公除了要確定繼承人選,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關於陵墓的修建工作。在君王們的看來,陵墓是他們死後要長久居住的地方,所以工程上絕對不能有任何馬虎,不但要做到跟他們生前居住的地方一樣豪華,而且為了避免自己死後不至於孤獨,也催生出了一種特殊的風俗,那就是殉葬制度。

根據秦穆公親自選定的名單,被指定要為他殉葬的人多達177人,這其中除了陪伴他的妻妾和伺候他日常起居的侍從之外,還有三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分別是奄息,仲行、針虎,三人同為秦國當時的名士子車之後,不但學識淵博,富有經天緯地支持,而且品行也為人稱讚,在秦國被並稱為“三良”,當時有不少人都認為,這幾人是繼百里奚、蹇叔和公孫枝之後,最有希望能將秦國壯大之人。

典故說春秋93:“惴惴不安”,秦穆公臨死前的殘暴

而事實情況也的確如此,秦穆公在他晚年的時候,對這幾人十分器重,將君國大事全部交由他們處理,自己但凡遇到難處,首先想到的也是向他們請教,然而也正是由於秦穆公晚年對他們的依賴,讓秦穆公覺得自己即便是死了也離不開他們的輔佐,所以奄息、仲行和針虎三人的名字便赫然出現在殉葬人員的名單之列。

秦穆公的這個決定公佈之後,立即便在秦國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由於奄息等三人的名氣很大,不但在秦國人盡皆知,就連周邊也有許多文人專程慕名來拜訪,所以很多大臣都上書向秦穆公提出反對,然而一生英明的秦穆公卻在臨死之際卻變得,無論手下如何苦勸,秦穆公都一概拒絕,最終奄息等三人還是沒能逃脫殉葬的命運。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世,秦國上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世子罃親自主持,規模十分浩大,秦穆公下葬之後,按照他生前的指示,包括三良在內的總計177人全部殉葬,人數之多另當時的其他國家無不感到震驚。

典故說春秋93:“惴惴不安”,秦穆公臨死前的殘暴

秦穆公659即位,在位38年,他的一生征戰無數,取得的成績也令人讚歎,在他執政期間,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使得有識之士能夠彰顯其才,他發展軍事、善待百姓,為秦國發展初期迎來一段開明清正的時期,他勤於政事、開疆拓土,成功將一個偏居西隅、積貧積弱的蠻夷之邦推向大國的行列。

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作為的人,卻在臨死之前犯下了荒唐的錯誤,而這個錯誤直接導致在他死後的數百年裡,秦國一直都處在人才匱乏的尷尬局面,也正因為如此,

終春秋之世,秦國都再也沒有什麼大的成就,直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任用商鞅變法施行改革,秦國的狀況才有所突破,後來人們評論至此,都認為是秦穆公枉殺忠良,惹怒了天神,上天這才有意天降罪於秦國。

典故說春秋93:“惴惴不安”,秦穆公臨死前的殘暴

在《詩經》裡,人們對秦穆公殉葬三良的做法進行了強烈的譴責,說只要從他的墓穴旁邊經過,想起當年殉葬的慘狀,就會不由得感到“惴惴其慄”,成語“惴惴不安”正是由此而來。

秦穆公死後,他所立的世子罃即位,是為秦康公,就在秦康公即位不久,秦國又和晉國發生一段難以言說的糾葛。這場糾葛與晉國的一人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這個人是誰,整個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華而不實”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