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在18岁远赴维也纳学习声乐和架子鼓。第一天课上时导师对他说:“今天我给你用英语上课,明天开始用德语。”德语为零的他当场吓住了,开始拼命补习德语,半年后拿下了这门语言。为了实现音乐梦想,阿尔法听从导师的建议来到美国,期望能参加美国好声音。


阿尔法在18岁远赴维也纳学习声乐和架子鼓。第一天课上时导师对他说:“今天我给你用英语上课,明天开始用德语。”德语为零的他当场吓住了,开始拼命补习德语,半年后拿下了这门语言。为了实现音乐梦想,阿尔法听从导师的建议来到美国,期望能参加美国好声音。

阿尔法在离学校远餐厅打工,他不愿依靠家里人的帮助,靠着不多的打工收入支撑的梦想,一开始在后厨的他,因为工作勤奋,被提拔为领班。

顾客大多是亚洲人,点餐时阿尔法会优先使用英语,听到客人说中文后再转为中文服务。他每天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会说中文?”“你是中国人?”,阿尔法总会不厌其烦地回答:“对,我是新疆人。”

下班回到家已是午夜时分,阿尔法强撑着睡意学习。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铺着两张单人床垫,阿尔法和同样来自新疆的百合共同租下了这一逼仄的小房间。

枫叶曾经是歌舞团团长助理、舞蹈队队长。在第一次来美国演出时,枫叶就爱上了旧金山的阳光。如今她已经在美国开了一间舞蹈工作室,日渐辉煌。

枫叶每天要花三个小时学英语,书桌旁放着她和父母的合照。虽然身边没有家乡的亲人,但她依旧努力的拼搏着,想闯出一片天地。

身高将近一米九的百合提亚尔,右臂上纹着母亲的头像,几乎没人相信他来自中国。大学毕业后百合听从了好友阿尔法的建议来到篮球的梦想之地——美国。

一次老师在课堂点名时直接问:“中国人来了没有?”这令百合感到生气,他站起来告诉老师:“我是中国人,我和其他学生一样在这里认真学习,请你叫我的名字。”

图为海外新疆人协会会长陈老师前来看望阿尔法和百合,还带来一只羊。大伙儿一边串着羊肉,一边聊着近况。陈老师经常来看望他们,还会帮忙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

图为海外新疆人协会召集了新疆老乡举行联欢。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同样的家乡背景,让彼此没有多少距离。音乐声一响起,大家自然而然地跳起舞来。

对于这群特殊的留学生而言,无论在家乡还是异乡,都是被另眼相看的群体。他们一边努力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一边又不自觉地蜗居在熟悉的乡音之中。

老乡就是同在异乡的家人。一顿烤肉、一次联欢、一场聚会,身在异乡的这三个新疆人有了并不孤单。还有许许多多的新疆人,更多更多的中国人,在异乡的天空下,和“老乡”们一起聚会。旧金山的冬天不太冷,就像有老乡在一起的生活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