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93式氧气鱼雷威力为什么那么大?

伦德施泰德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精心研制的所谓“制胜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氧气动力鱼雷,西方称之为“长矛”鱼雷。

93式氧气鱼雷,为当时世界先进的鱼雷,其直径很大,达到了610毫米,其他国家的鱼雷直径为533毫米,长度9米,其他国家最长的仅7米,爆炸威力巨大,射程也达到了惊人的20公里,远远超过了美海军装备MK14型鱼雷。

该型鱼雷一直让英美海军感到恐惧和神秘,直到战争结束,依然不知其庐山真面目,93式氧气鱼雷,堪称二战最强鱼雷,而没有之一。

要让鱼雷射程远、威力大,必须携带更多的燃料和炸药,但会增大鱼雷的体积,给载舰搭载带来困难,影响到舰艇的灵活使用,反倒发挥不出鱼雷的威力,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

在鱼雷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增加其航行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动力更强、效率更好的推进器,湿式热动力鱼雷就出世了。

其推进原理,就是让空气罐中的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和燃料充分混合,但许多国家的研究者放弃了,原因是氧气的处理非常危险,弄不好就要爆炸。

尽管氧气自身不是爆炸物,但氧化和燃烧是同义词,急剧的氧化就是爆炸,纯氧在狭小空间内引起的燃烧,很容易转变成致命的爆炸,成了研制氧气鱼雷最大的技术难关,许多国家在研制氧气鱼雷的过程中都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

1916年,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就下达了研究用纯氧代替压缩空气作为鱼雷氧化剂的命令,直到1932年夏天,一枚实验型氧气鱼雷被制造出来,并进行了成功的测试,没有发生爆炸事故,运行的状态也非常好,这枚鱼雷被称为"特B型"鱼雷。

在鱼雷专家朝熊利英的主持下,技术人员借鉴了"特B型"鱼雷的优点,设计了"实验A型"鱼雷,并最终发展成为真正实用的氧气鱼雷,既著名的93式1型鱼雷。

但日本海军对93式鱼雷最高速度不满意,当时意大利研制了一种航速高达50节的鱼雷,日本闻讯立即购进10枚,进行了发射实验,发现鱼雷高速水下运行的奥秘,在于雷头前部存在一个空气空洞,降低了水中阻力。

据此,日本人修改了93式鱼雷纯圆的雷头,加装了一个尖锐的小帽,使鱼雷的航速达到了50节,从理论上计算甚至能达到60节,因当时日本还不能生产纯氧的制氧机,特地从德国进口了制氧机,由长崎三菱兵工厂加以仿制,进行批量生产,保证了氧气的供应,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令英美海军望而生畏的93式氧气鱼雷。

93式氧气鱼雷一经问世,马上就成了日海军联合舰队轻重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的主战装备,很快取代了旧式的90式和89式鱼雷。

高航速、超远射程、大威力、航迹隐蔽的氧气鱼雷问世后,使日海军雷击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其决胜手段之一。

在所罗门群岛狭窄海域的夜战中以及潜艇攻击行动中,氧气鱼雷的优越性能仍然给日海军带来了一定的战术优势,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氧气鱼雷对美海军威胁极大。

历经战前魔鬼集训的联合舰队水雷战队官兵,肉眼视野内的英美海军水上目标,即已被盖上死亡封印,海上实战证明,在操控人员视力所及范围内,以93式氧气鱼雷恐怖的航速与惊人爆炸力,直瞄发射才是最佳投射灭敌方式。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鱼雷是—种由携载平台发射入水,能依靠自身动力在水中航行,用战斗部毁伤舰船等目标的水中武器,最早发端于美国南北战争时的一种碰杆式水雷,是19世纪新发明的海军武器之一,而今天笔者要讲述的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最著名的武器,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鱼雷之一——九五式氧气鱼雷。

  自1866年英国人怀特黑德在阜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鱼雷起,整个地球的海战形势就被彻底改变了,自那时起,人类获得了在水下攻击舰艇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的鱼雷——白头鱼雷)

  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期间,俄国海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军舰“塞弗”号,随后各个海军强国也开始重视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不甘落后的日本也在1884年进口了日本最早的鱼雷 ,但不是从英国,而是从德国施瓦茨科普夫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的,该公司拥有生产怀特黑德鱼雷的专利权,日本人购买了200枚直径356毫米(14英寸)的鱼雷 。这种带有深度调节器的鱼雷被德国人称为“黑头鱼雷”,由此开始了日本海军的鱼雷之路。

  

  (日本海军使用的德国鱼雷)

  1905年,鱼雷技术得到了一次大发展——靠空气和燃料混合动力推进的“热动力鱼雷”研制成功,由于速度更高 ,射程更远,“湿式热动力鱼雷”成为了世界鱼雷发展的主要方向,日本人也加紧了这方面的前进步伐,吴海军工厂通过对湿式鱼雷发动机的研究和实验,在1911年研制成功44式1型和2型鱼雷 ,这是日本最早的国产“湿式热动力鱼雷”。在此之后,日本海军又陆续研制出六年式,八年式,八九式等鱼雷,但是,这些鱼雷仍是基于外国技术而开发的,仍然采用油气混合动力,而且性能上也对国外产品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开发新型鱼雷势在必行。

  

  (装备八年式鱼雷的吹雪级驱逐舰)

  但要使鱼雷的射程增大,威力增强,就要更多的燃料和炸药,于是鱼雷自身的体积随之水涨船高,同样,鱼雷体积的增加也会给驱逐舰的搭载带来非常大的困难,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呢?答案是有的,使用效率更高的助燃物,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就能在一定的体积内得到威力与射程的最大化,那么究竟什么助燃物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氧气。

  但氧气鱼雷非常危险,纯氧鱼雷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剧烈的爆炸,但经过一系列艰苦的研究后,日本海军最终研究出了氧气鱼雷,1933年,日本海军第一种氧气鱼雷93式鱼雷诞生了,这种鱼雷装有490千克炸药,而得益于纯氧助燃带来的强劲动力,使得最大航速达到了惊人的50节!在1933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鱼雷!

  

  (93式鱼雷)

  当水面舰艇使用的氧气鱼雷开发成功后,日本海军立刻着手研制潜艇使用的氧气鱼雷,1935年,潜艇用氧气鱼雷研制成功,命名为95式氧气鱼雷,从设计上说,95式实际上就是93式的小型化版本,鱼雷直径从610mm缩小到了533mm,装有405kg的炸药,最大航速为51节,射程12000米。到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生产了大约570条,在二战中,日本海军的主战潜艇大都装备了95式氧气鱼雷。

  

  (日本海军的伊19号潜艇)

  

  (被击沉的黄蜂号航空母舰)

  95式氧气鱼雷不仅性能优秀,而且战绩非常出色,甚至创造了一次击沉/伤三艘船只的战绩,1942年9月15日,11时40分,日本海军伊19号潜艇在瓜岛海域发现了黄蜂号航空母舰,于是向其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剩下的三枚又取得了两次命中,14时52分,一条鱼雷命中了北卡莱罗纳号战列舰,14时54分,奥布莱恩号驱逐舰中雷,在短短的十四分钟内,六条鱼雷命中五条,造成了黄蜂号航空母舰沉没,北卡莱罗纳号战列舰,奥布莱恩号驱逐舰重创(后者在中雷一个月后因鱼雷造成的结构性损伤而沉没),这不仅是伊19号的大胜利,更是世界潜艇战史上最出色的战斗之一!不过就算有这样出色的武器,日本军国主义还是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战争史

呵呵,93鱼雷威力确实大,但是太不稳定。很不安全,鱼雷这种武器就是放到现在也属于高技术兵器能制造的国家用是个手指头数都富裕。当时海军强国除了霓虹这种比主力舰比不过谁还装备氧酸鱼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