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汽車尾標的含義嗎?

恐怕大多數的車主還不知道自己汽車尾標代表什麼,可不要小瞧它。尾標是展示汽車型號、配置、技術、排量的地方。

“唬人”型

最後一種,不走尋常路的“唬人”型車標,比如通用。把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命名方式改了,連自然吸氣車型也不用排量了,例如1.5L的英朗被命名為15N,1.5L的威朗則命名為15S,而1.4T的英朗被命名為18T,1.5T的威朗則被命名為20T。命名方式壓根無跡可尋,屬於想叫什麼純粹看心情。

排量命名型

對於尾標來說,恐怕沒有哪家車企比奔馳和寶馬這兩家做的更好了,看上去簡單明瞭也好記。從40多年前確定了以數字命名不同車型方式之後,寶馬就以後兩位數代表引擎的排量。此後同時隨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興起,後兩位數逐漸變成了以“缸數+動力等級”來命名的方式,但依舊保留了傳統的三位數字。

你知道自己汽車尾標的含義嗎?

馬力命名型

用馬力來命名車型,是世界上最早命名車型的方式。早期沒有車型之分,均以馬力大小為準。所以早期的命名方式多為「名字+多少Ps」。進入 21 世紀後,以馬力為代號的車型,恐怕最有名的就屬超跑品牌蘭博基尼了。Murciélago就以“LP+馬力”的形式來命名,第一款為 LP640 ,此後有了580、610、700、750 等等。

你知道自己汽車尾標的含義嗎?

扭矩命名型

採用扭矩命名車型的方式,最早是由大眾牽頭帶起來的風潮。自從TSI 發動機在中國火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大眾想到了再一次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方法。不僅把車做大,還要把數字也做大。發動機的扭矩數值往往大於其功率數值,所以大眾就很機智的採用了“發動機扭矩+TSI”的命名方式。380、330以及280均是其不同調校發動機的峰值扭矩。

你知道自己汽車尾標的含義嗎?

電池容量命名型

說到電動車,當然以特斯拉為代表。它的命名方式跟傳統動力車型不同。像馬力,扭矩,加速度等這些數據在電動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電池容量,所以就像汽車發展之初以馬力來命名的最簡樸的方式一樣,特斯拉以車型所搭載的電池容量來命名: 60D 就代表 60KWH 的電池容量, 75D 代表 75KWH ,以此類推。

你知道自己汽車尾標的含義嗎?

加速命名型

這種命名方式,目前只有任性的奧迪這樣做。奧迪也許覺得“四個圈”的風格很酷,尾標也不能掉鏈子。便選擇採用了一套複雜的公式來計算各個車輛的數值,其具體含義大約為百公里加速的能力。公式如下:

100 公里 ÷ 1 小時 ÷ 0-100 公里加速時間 ×10 =結果(四捨五入)

簡化一下: 278 ÷ 百公里加速時間 = TFSI 數值

但是由於其特殊的數字結構:即2位數+T的形式,往往會讓人誤以為是發動機排量數值,所以如果一個不太懂車的人在路上走,發現到處跑的都是5.0T發動機(50TFSI)的奧迪,想想豈不是很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