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聯想倒下了,國內哪家公司最可能取代聯想IT的地位?

首先,需要把兩個聯想做一個簡單的區分。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抨擊聯想花大力氣做投資,沒有去花力氣做核心技術研發。此外,就是因為接近兩年前的5G標準之爭中,聯想沒有全力支持同為中國企業的華為,飽受詬病。事實上,作為IT企業的聯想是我們通常說的聯想集團(Lenovo,00992.HK)。聯想的投資業務主要由聯想控股(Legend Holdings,03396.HK)在操作。當然,聯想集團的大股東是聯想控股,二者關係密切,聯想集團是聯想控股在IT行業的主要佈局。聯想控股的主要投資業務示意圖如下:


如果聯想倒下了,國內哪家公司最可能取代聯想IT的地位?

如果聯想到下了,是指聯想集團(Lenovo)倒下了,還是聯想控股(Legend Holdings)倒下,有很大區別。如果只是聯想控股倒下了,對聯想集團可能有影響,但是並不一定會對聯想的IT業務造成致命傷害,只要聯想集團不倒,不存在誰取代聯想IT地位的事情。但是,如果聯想集團倒下了,勢必會有其他企業取代聯想IT行業的地位。哪怕聯想控股如日中天,也無法改變聯想在IT行業的重要性下降的問題。
如果聯想倒下了,國內哪家公司最可能取代聯想IT的地位?

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聯想集團的整體表現不佳,但是業務分佈還是很廣的。簡單梳理一下,在個人&家庭市場上,聯想的核心產品就是電腦/平板,手機業務,智能設備和周邊產品。在商用&解決方案這個市場,聯想比較受人關注的是電腦和服務器板塊。總的來說,聯想集團的主要優勢還是在電腦設備上,手機業務已經大大落後了,智能設備還沒成氣候,至於服務器業務也已經從國內第一掉到第三,被華為和浪潮反超。因此,主要從電腦設備和服務器兩個核心業務來分析聯想倒下之後情況。

電腦市場上,如果聯想倒下了,主要的受益方會是臺灣的兩家廠商:宏基和華碩。此外,美國的惠普,戴爾還有蘋果分別會在不同價位上蠶食聯想的市場。大陸廠商比較有潛力的是小米和華為,這兩家企業在手機業務上就比聯想表現出色很多,而且也都把目光轉向了電腦市場。小米和華為不可能完全填補聯想電腦業務的空缺,但是大陸企業中就屬這兩家最有潛力。不考慮臺灣地區廠商的前提下,填補聯想電腦空缺的中國企業會是小米和華為中的一家,至於神舟等廠商,已經定型,難以崛起。談到服務器業務,華為和浪潮已經反超聯想,聯想倒下的話,主要的受益方肯定是浪潮和華為。


如果聯想倒下了,國內哪家公司最可能取代聯想IT的地位?

因此,綜合考慮,聯想倒下的話,華為會是最大的受益方,也會是取代聯想IT行業地位的最有力的競爭者。畢竟聯想的核心業務,華為的補缺能力最強,華為手機業務的大獲成功,也充分說明了華為在消費級市場的耕耘能力。

當然,聯想作為大陸企業中的佼佼者,雖然近些年表現得有些不思上進,但也不是那麼容易倒下的。希望聯想可以儘快完成戰略轉型,成為一家更受大家歡迎的企業,帶給大家更多好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